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思想原因: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吸收了巴黎公社和苏联1954年前的经验,又具有中国特点。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政治体制上竖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而要切实有效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就应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给其增添活力,把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纳入政治体制改革轨道,全面、客观地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把这种宣传教育作为国情教育的一部分。只有坚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康而顺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在我国,人民民主权力的行使主要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实现的。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他们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并产生其他各级国家机关。因此,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制度。回顾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理论和实践上认清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根本区别,对于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学科是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学科,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象的科学抽象,是关于这一制度的理论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说。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近年来,各级人大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应继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加强立法工作和法律监督工作。”“要加强全国人大特别是它的常委会的组织建设,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赵紫阳同志的报告为完善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建立指明了方向。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专门委员会的建设,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并完善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建设,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自从1982年颁布新宪法以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际工作的历史已经表明,加强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的政治信息与沟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信息与沟通体现了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总体状况与程度,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政治信息与沟通以民主政治建设为构架,体现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建立政治信息与沟通机制、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构建政治信息分析处理系统三大特色与优势。但由于全能政治、政务活动透明度不够、制度不到位等政治实践中的非正常因素,我国的政治信息与沟通不够理想,尚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人民总是力图把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与本国的民族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选择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基本要义是:创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文明制度模式,致力于建设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制度核心的民主国家,致力于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国家,探索“自下而上”与“由内而外”并举的独特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维护人权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雷伟红 《社科纵横》2008,23(5):87-89
人民与人大代表关系的改善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人民与人大代表关系存在着的一些问题致使人大代表不能很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主要是由委托代表制存在缺陷、人大代表法理定位不清和相关的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通过完善相应的制度改善人民与人大代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李萍  罗菊芳 《探求》2009,(4):35-39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写进代表大会报告,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列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范畴。基层自治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培养公民意识、健全各种机制、扩大自治范围等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绍春 《社科纵横》2006,21(9):15-18
本文在对中西各国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观察的基础上,指出中西各国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都是一种“历史生成”,都处于“基本适应,问题不少”的状态,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也要大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2.
法律监督所体现的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政体的政治需要,是一种政治制度.中国检察制度具有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双重属性.法律监督成为中国检察制度的核心,是由中国检察制度的政治 地位所决定的.司法制度从属于政治制度,并为政治制度服务.中国检察制度的司法属性要以有利于政治属性的确立和发展为目标,但司法制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不能被否认或轻视,更不能以法律监督来破坏司法和诉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加强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是一项宏大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并依此设计出可行的发展目标和阶段性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必须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目标相适应,分阶段实施,它的最终目标是建设高度民主、决策科学、程序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朱元 《探求》2004,(1):45-49
权力过分集中仍然是我国目前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必须通过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李婷 《阅江学刊》2014,(5):107-113
“社会共和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新型无产阶级人民主权的政体设计,它保留了共和国的政体形式并以阶级内容的无产阶级属性取代并超越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马克思为“社会共和国”设计了一系列真实而有效的民主制度:人民普选制、社会主义代议制、议行合一制与民主监督制。这些真实的民主制度为我国当下的公民民主参与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将指导着我们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公民参与权、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与民主监督等制度。  相似文献   

16.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理论层面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践层面或制度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党的十七大明确解答了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走什么路的问题,并作了具体部署,意义十分重大。继续沿着这条正确道路走下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廖开泉 《社科纵横》2010,25(1):29-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但是,当前社会人们的人大意识普遍淡薄。为此,必须通过正确处理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正确把握党管干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选举制度;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等途径来强化人大意识,从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要继续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程序和制度,扩大同群众联系、对话的渠道,提高公民参政意识,保证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在国家生活、社会生活中得到切实的体现。这同经济的发展一样,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人民政协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路程,和人民共和国一起步入不惑之年。40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不断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政治层面说面临着政治腐败短时间内难以彻底遏制、执政合法性的“政绩困局”已经凸现、非制度化的群体性参与较大幅度增加以及政治文化冲突一定程度存在的政治困境。只有完善宪政制度以打造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平台,建设现代政治文化以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以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才能克服上述政治困境,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监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预算监督不仅有助于深化预算改革,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人大预算监督包括信息、对话与强制三个维度。基于这三个维度的全国范围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预算改革的推进,人大预算监督已经开始从原来的程序性监督迈向实质性监督,但是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在未来的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加强人大预算监督,促使政府更好地对人民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