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权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2.
司空图以其《二十四诗品》为主干的诗歌美学理论,可以说几乎涉及到诗歌美学的各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审美心理的论述。但由于《诗品》在思维方式上,具有抽象的哲学思维与类比性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特点,在表达上采用以诗论诗的方式,又夹杂着二些哲学概念,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近年来,许多论著多从艺术哲学对司空图的诗歌美学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往往忽略其关于审美心理的论述。我们认为,司空图从哲理高度,对诗歌艺术美进行深层的思考,对诗歌艺术美创造和欣赏的心  相似文献   

3.
司空图给中国美学史带来了贡献,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虞乡县)人,是唐末的诗人,也是诗论家,咸通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有《司空表圣集》传世。其中的《二十四诗品》和一些谈论诗赋的文章,集中表明了司空图对诗歌美学的非凡见解,是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史上超越美学理论的系统建构,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大影响,直到今天仍能给现代文艺审美创造以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是晚唐著名的诗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杜甫是中国古代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将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悲慨一品与杜甫的作品及人生经历对照起来阅读,可以找到二者精神内质上的契合点。杜诗集中而全面地体现了司空图所提出的悲慨风格的美学特点,即忧生之嗟和悲天悯人之怀。可以这样说,杜诗是对诗学美学中的悲慨的最有力的注解。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诗品》是盛唐诗歌各种美学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艺术多样化的审美追求,是盛唐诗人的审美理想在诗学理论上的集中反映,它所描绘的二十四种诗歌风貌,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诗歌的意境创造,对唐以后的美学和诗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二十四诗品》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在理论上已经步入成熟。  相似文献   

6.
陈尚君、汪涌豪著文提出新说──《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中国古代文论名著《二十四诗品》的作者究竟是谁?最近,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尚君副教授和汪涌豪博士撰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辩伪》论文,提出《二十四诗品》作者是明代怀悦,而不是晚唐司空图。这一新见解不...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真伪辨综述汪泓编者按:自我校陈尚君、汪涌豪先生撰文提出“《二十四诗品》非司空图作,而出自明人怀悦《诗家一指》”的新说后,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本刊发表江涌豪新作《论(二十四诗品}与司空图诗论异趣》,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论...  相似文献   

8.
自《二十四诗品》问世,历朝历代均有人尝试注解,但就其主旨和立论问题始终没有令人信服的观点出现。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理论著作,在研究领域存在这样的盲点无疑是十分遗憾的。文章将试图从语言特征、批评手法和道家美学的角度探讨“自然”——这一《诗品》中体现出来的司空图诗歌美学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的关系,原本无所疑问。自有学者发现宋元以来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以后,《诗品》的著作权问题就成了悬案。从学理看,没有著述纪录只是缺失了"出生证明",并不能由此说明《诗品》与司空图再无关涉。故有学者从意象和用韵方面证明《诗品》与司空图的诗歌有密切关系,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不能轻易否定。《诗品》是诗学理论著作,宜在意象和用韵之外,从义理方面为《诗品》做一番更有针对性的"亲子鉴定",或可重新认定司空图原有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10.
司空图《诗品》是一部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美学巨著。苏轼"恨当时不识其妙",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稽古鉴定曰"深解诗理""真出图手"。然而,因其精深闳博,以儒为宗,融贯释道,国内外学界至今对其尚有太多的未解之谜、未涉之域,甚而至于对作者、著作时代亦有异议。《诗品》全面、概括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保存了具有唐代历史特征的资料,并且,司空图其他诗文的思想理论与《诗品》也都一脉相通。可知,《诗品二十四则》正是作者所宣称建立的"第一功名只赏诗"的麒麟阁。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看成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著作,关于《诗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但其思想主旨和理论体系问题始终存在诸多争议。与其将《诗品》看成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或意境的论述,不如将其看成是一种生态哲学之思的诗性表达。《诗品》所表达的生态哲学观可从三方面归纳:钟爱自然之“天人合一”自然观;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之整体自然观;少私寡欲、清新淡泊之生态人生观。《诗品》是中国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天人合一”之生态观是《诗品》贯之首尾的理论体系之枢纽,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其思想主旨有助于挖掘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意象批评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其传统模式是"人物品题"式的,针对的是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诗人或作家.《二十四诗品》的出现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它以四言诗的形式,并大多以境界显现辅之以抽象议论的方法展示诗歌的风格类型,揭示其构思的方法和规律,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就文学批评文本而论,《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之丰富多彩是空前的,其中融合着作者的主观情感及现实感受,寄寓着作者的生活理想,抒情意味十分浓郁;而其各品是依照道的运行规律有序地排列起来的,颇含道家哲理,有相当一部分甚至可以归入哲理诗的范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浑""淡""逸"三个概念对《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在精神意蕴上的会通作出大致的梳理。在《二十四诗品》与宋代山水画及其画论之中,"浑"主要表现为时空复合、广远无限的艺术宇宙意识和有刚有柔、浑融和谐的审美风格";淡"显示了在形式表现上发纤秾于素淡,在内涵追求上出深幽于淡远的艺术理想;"逸"体现出对高洁超然的文人情怀和丰富多样的精神品格的审美追求。这三者既构成了《诗品》诗歌美学内在的精神意脉,同时也勾勒出了宋人山水画及其画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台湾郑慧如教授的《台湾当代诗的诗艺展示》是很重要的诗学著述。通过讨论这本著作的贡献。可进而探讨一般批评家如何跨越诗评到诗学的分水岭。诗学家应有的修为,除了宏观的视野外,更重要的是文本精读细品的能力。诗学家更要有独立于诗作之外的诗学见解,以精细缜密的哲思书写自我的存在。此外,诗学家敏锐的意象思维使诗学论述免于抽象化、概念化,使论述更深入、更动人,更具有说服力。以上这些特色都在《台湾当代诗的诗艺展示》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相似文献   

15.
朱洪举 《东方论坛》2006,(1):45-49,59
《二十四诗品》诸家解析主要遗留下三个问题:《诗品》诸品之间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诗品》是讲诗歌风格还是讲诗歌作法;《诗品》是以一品为主,还是诸品间没有轻重。这三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对司空图诗观的理解。《二十四诗品》这部批评文本侧重于由真境逼而虚境生产生的“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格,与“风格”不同,亦与偏重超越意味的意境不同。《诗品》诸品间存在次第关系,且带有诗歌写作的实践意味。  相似文献   

16.
新诗的哲学精神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表现为对超越现世的另一个世界的追问,对宇宙真理的追问。其先驱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严格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认为诗歌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表现的手段。王国维的诗学思想虽出现在白话新诗产生之前,但它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广义地讲也应属于“新诗”。新诗的哲学精神一直按王国维指引的方向前进。新诗精神的探讨虽然从“诗界革命”、《摩罗诗力说》等开始了,但王国维的思想提出得最早,是纯粹的哲学立场,更明确、更彻底、更系统。虽然其诗学观念至今少有人注意,但他事实上已构成新诗哲学精神的先驱,一位潜在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吴伟业诗学主张推尊唐诗,不废宋诗.其诗歌创作主要取法唐诗,但艺术上又与宋诗有相似处.清初在吴伟业的直接影响下出现太仓十子,形成娄东诗派.其叙事诗的成就,影响了有清一代的诗歌创作.吴伟业不仅以其诗论,而且以其诗歌创作的广泛影响力参与到清初唐宋诗之争中.  相似文献   

18.
唐湜的诗歌意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历来是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诗学家唐湜通过对诗歌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对意象及其特征进行了自己的独特描述,认为意象就是诗歌本身而不只是传达手段,意象是灵魂与意志的凝合,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并认为凝定的"姿"是诗歌意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李宪乔是高密诗派代表人物,选辑清初诗坛四大家诗辑成《偶论四名家诗》,以辨明诗道。李宪乔强调诗歌以独造为本,以真挚见情,情兴自然,精神感通。反对媚俗,强调风雅、气骨。认为朱彝尊以经史为诗,追求温柔敦厚的诗风,长于学识,短于独造和真情,指出其僵化、程式和流俗之处。  相似文献   

20.
陈白沙援诗学入儒学 ,通过做诗呈现其活泼自由的精神追求 ,吐露性情 ,以诗证道 ,自有风韵。他的本体之学讲究自我体悟 ,心与道俱 ,万理一心 ,鸢飞鱼跃。由于他是以诗呈心 ,以诗运思 ,因而不求言说 ,只讲情感体验和操存洒落。白沙心学讲究人生对宇宙万物的觉解 ,但不重视对规范的遵从。它是一种自我受用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