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一方面从意象的符号性、指义性等揭示了崔诗"人面桃花"意象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从诗的文化内涵及审美韵味方面分析了"人面桃花"作为中国文人爱情的精神原型.  相似文献   

2.
王轻鸿 《学术论坛》2004,(5):127-132
西方原型批评的巨大缺陷表现在审美性缺失,汉语的文化特征为精神文化原型的诗性存在奠定了基础。汉语与西方语系的重大区别在于文字,从外在形态上看,汉字产生于与天地自然的感应,具有"观物取象"的象形特点,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的精神文化表象与自然物象密切关联,具有生动、丰富的感性力量;从内在意义来看,以象表意为汉语的意义表达留下了不断衍生的空间,中国文学原型从具体生动的意象出发去探询形而上意义,融合了独特的审美发现;从心理机制来看,汉语是感悟式的,原型感于物而"兴"更具有审美体验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奥康纳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光"、"血"、"森林"和"路",而这些意象均取材于《圣经》,它们在《圣经》中蕴含着各自不同的意义。在此以《圣经》为切入角度,旨在从两个方面探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的长篇小说中意象的原型意义:一是"光"、"血"作为洗礼和救赎的象征;二是"森林"和"路"作为邪恶与歧途的象征。通过对这些原型意象的运用,奥康纳表达了自己对现代社会的内心期盼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公民新闻"已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家新闻的年代已成过去。在信息同质化的今天,惟有依靠多角度新闻,才能"撬动读者眼皮"。多角度是指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多角度,还可以以新闻事实为原型,进行多角度的策划,表现一个中心或者主题。  相似文献   

5.
大一统是中国政治之历史和现实的基本特征,其心理原型沉淀在"统"字中."统"与"充"相通."充"从育从儿,表示生命的发育成长,是自性原型的象征.就历史而言, "充"是中华先祖的原型,具有深远的统合力.而"充"又通过"中"的原型体现其大一统的原型力量."中"的本义为"旗帜",最初标志着氏族之生活、祭祀的围合空间,进而发展为国家政治的整合空间."中"的整合力集中地表现为"中庸",而庸从庚(钟)从用(桶),反映了"中"的感召力(钟鸣)和容器凝聚力(桶作为政治整合空间)."中庸"与礼乐相关,通过和乐实现"中和".中和意味着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而和谐之"和",本义为"(群)",为编管乐器,为化合不同的"音"(意见和利益)."统"的原型体现了整体化和多元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一个有价值的逻辑起点--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现象学美学家茵伽登、英美新批评派的韦勒克、沃伦以及原型批评理论家弗莱,中国魏晋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等,从不同的理论立足点,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文学文本存在方式,或者从"层次"或者从"面面观"的角度相应得出文学文本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多侧面的构成.我们所珍视的不仅在于他们见解的相近,更在于他们的不同点.以此为基点,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是第一,为文学批评从"多层次的立体结构"来全面动态地认识"文学性"开拓了思路.第二,文本多层次立体结构意味着划出了文本本体的边界,由于各个理论的相异,又表明了文学作品多层次的结构性存在是非本质的,所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本体是建构性的和开放性的.对于文学批评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前提.第三,确认多层次立体结构的文本存在方式,意味着拓宽了文学批评方法可以介入的空间,为多种方法在文学作品的各层次间进行对话和交往,形成批评话语的间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花作为原型意象,契合中华民族士人高雅敏感的文化心理,历朝历代深受诗人们的喜爱.新诗兴起,特别是上世纪40-70年代新诗朝着激进和直白的主流发展,“意象说”受到冲击,但花作为原型意象,并没有被扼杀,反而深受部分诗人的青睐,当代诗人蔡其矫就是其中之一.他养花、爱花、吟花,对花的挚爱可以说到了痴迷的状态.他以花为意象表现美、爱和自由.蔡其矫诗歌以原型意象——花为载体,意象契合,神韵兼备,能旧象翻出新意,赋予花意象现代性意义,这是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格非近年的小说写作一改其往昔的"先锋"姿态,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回归传统的倾向.其近年的两部长篇小说<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就明显表现出了对于传统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借鉴与继承.宝玉与谭功达,黛玉、妙玉、晴雯与秀米、佩佩,甄士隐与陆侃等人物形象之间,都有着相同的性格特点、相似的精神内涵和近乎一致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天地"可被视为具有象征和隐喻意义的神话体系,但两人对各自创作的神话—原型模式结构的阐释不同:沈从文的小说呈现了"神之再现"的原型模式;福克纳的小说展示的则是"神之解体"的原型模式。二人小说中的主人公体现着不同的神性和人性。  相似文献   

10.
原型批评以整个文学的历史为背景寻求人类文化心理的基本范型,包含着人类祖先心理和命运痕迹的"原型"存在,决定了文学作品的本质在于向全人类的心灵说话,从而使其具有了超常的感染力.对于原型如何保存和传递,模因论提供了新的更为合理的科学理据.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原型的保存是因为大脑的模仿作用,其复制和传播是原型的模因性在起作用.用模因论解释原型批评理论,是文学与社会生物学的一次聚合,这一类似于"多重证据法"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拓展原型研究的领域,促进原型批评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意象背后之文化积淀的三个解读层面的追问,上溯《诗经》源头,下至《桃花扇》一剧,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咏桃名篇进行以荣格集体无意识学说之阿妮玛原型为新的文化视角的解读,从而发现阿妮玛在其统一分裂中所形成的两大模式:回家与艳遇,揭示出阿妮玛正是占有并利用了个人来使作品魅力无穷的。  相似文献   

12.
"虽显犹隐"的故事--对池莉《看麦娘》"生存"主题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小说<看麦娘>是一个"虽显犹隐"的故事.小说的隐形文本围绕"生存"的主题展开寻找生存意义是人的宿命;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以欲望为核心的生存环境使现代人的生存意义空洞化、虚无化.在寻找生存意义的过程中,人获得"生存自救".寻找的过程就是目的.<看麦娘>的隐形文本表现了池莉对现代人生存方式和意义体系的解构和批判,将一个通俗的故事提升到了精神反思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文学的云雨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雨意象是中国文学性爱主题最经典的隐语,产生于原始思维基础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上古的求雨仪式是"交感巫术"的生动展现.殷周时期祈雨仪式上人们用自身的交媾来影响天上的云雨,为"云雨"的性蕴含奠定了基石.<诗经>里的"云雨"是云雨原型的过渡,蕴含着繁衍人类的生殖意义,同时开始初步具备色情意味."云雨"在<周易>里是男性化的原型,在<诗经>、<高唐赋>和<神女赋>里却是女性化的原型,而在宋玉之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明清小说里却成了男女交合的隐语.此外,"云雨"还有离散和恩泽的寓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以亚洲核扩散为切入点,探讨核出口控制的困境.笔者以为,亚洲核扩散,是当今世界核出口控制困境的集中表现;对其特点进行挖掘,可以分析出当今世界核出口控制困难的原因.具体来说,笔者认为,亚洲的核扩散具有"对称性"、"内向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其原因是:一是亚洲对抗性的安全结构;二是亚洲未推行或者不完善的民主政治体制;三是一些国家的"表率作用".这也是当今世界核出口控制难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夏秀 《东岳论丛》2007,(5):114-117
在原型制约下,文学创新主要通过"置换"的方式进行。"置换"就是创造性地转化,即根据时代或社会需求,按照新的价值标准对既有原型模式进行新建或重构。"置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创作者有意识地改变表达方式;二是重点突出原型的某一方面的意义。原型置换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特定的文化及社会规范等都会对原型的置换产生影响;而在同质文化背景下,原型的置换则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创作者的个体气质等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之"道"充满道德意义人道以"仁"为核心,表现为忠恕之道,为人处世要依"礼"而行;天道即天命,决定个人的最高价值是对他人和个社会的贡献,促使人终身追求"道",并在行道过程中,实现从"修己"向"安百姓"的过渡.这是孔子之"道"由个人观向社会观的提升,对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弗莱认为神话赋予仪式以原型意义,上古时期"禖""礿"祭祀,既是生育神话的仪式化表现,也是众多情爱主题文学作品的文化原型。《牡丹亭》在呼唤爱情、反抗礼教、礼赞人欲的主题之内,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学中长期隐匿的高禖崇拜。杜丽娘即是高禖的化身,"游园""惊梦"等情节是《礼记·月令》《诗经·溱洧》等描写的古代仲春风俗和先民信仰的再现。从先秦文学到汤显祖的时代,这个文化原型的接续具有鲜明的脉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图谱。这正是《牡丹亭》"惊心动魄"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由体裁分析模式引入语篇分析中的"原型性"概念,阐述了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原型性"概念解决语篇分类和语篇结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的方法,并建立起独特的语篇分类标准和语篇图式结构,对语篇分类和语篇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放区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叙述,突出强调革命意义上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以表达解放区农民的解放诉求.解放区小说的乡村空间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把地主大院表征为阶级压迫的空间;二是叙述乡村公共场所控制权的更替,突出权力的文化网络意义;三是强调农民住宅的公共性意义,弱化其私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屈原<离骚>、<九歌>中涉及到的宓妃、简狄、二姚、湘夫人、山鬼等女神为着眼点,探讨"女神"意象的宗教文化意义,文学审美意蕴,及其作为意象原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