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易斯·阿尔都塞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终将爆发”的思想宣称:1968年以来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复苏已经陷入困境。卡林尼科斯考察了阿尔都塞著述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危机”的背景和它产生的原因,揭示了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仅受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诸多影响,而且兼收并蓄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若干理论,因而能自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及方法。它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剖析当代生态环境及其危机问题,为寻找化解危机的途径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的思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虽非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二者却具有内在契合性: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二要以合理消费来“改造异化生产”;三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的交流项目,应我院邀请,美国新社会研究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副教授安沃尔·谢克于5月9日来我院讲学.谢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近二十年.这次来我院,为经济专业的研究生讲授了“价值理论”、“当前危机与利润下跌率”、“利润潜力与技术进步”等专题,受到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以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即向工人阶级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曾经展开过两次激烈的争论:第一次是在本世纪初期,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内部围绕着“灌输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第二次就是最近两年来,我国报刊上开展了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讨论以后。最近,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5.
一九五八年,当时一位在中央主持文艺工作的同志在一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地提出了“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批评”的问题。在报告中,他把当时中国的文艺理论和批评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它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和总结本国文艺实践的经验,按照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促进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列宁关于历史转折与“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深刻思想,揭示了历史转折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内涵就在于社会实践的急剧发展变化,既使已经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受到严峻的挑战,又使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解受到巨大的冲击;具体地说明了只有在科学地提出和解决新问题、反思实践和理论“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扬弃各种错误理论思潮的过程中“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才能在坚持、探索和创新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头脑’和科学的“精神武器”;进而揭示了列宁这一深刻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至全球,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认识危机成因和应对危机,特别是如何建立和完善防范危机的宏观调控运行机制,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这里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成因论”为指导,分析了当前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多元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防范经济危机的新实践”的新命题.这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学说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浩 《宿州学院学报》2014,(1):18-20,25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是产业资本的循环G—W…P…W’-G’。消费需求不足、资本需求不足和就业不足等三大危机时出现的社会需求不足,完全不同于基于“三大心理规律”的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不足。以满足充分就业为政策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危机治理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滞涨”这一结果,显现了该理论在解释需求不足危机理论上的局限性。当下中国经济出现的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其解决之道仍需在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中寻找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涵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提出来的。原文是:“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 应该说,这个提法是正确的、科学的。从六中全会到七大这段时间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频繁地出现在中央领导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大哲学”视野中的现代中国的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的起源、标志、必然性以及它所处的变革时代,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进入了实验阶段”这一新概念的重要意义,从而得出:要论及“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只能归咎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理解,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当前所谓的“史学危机”,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本身的危机,而是那种传统的割裂、僵化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条主义的危机,史学界当前并不存在以某种新的学说、理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问题,而是重新全面、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马克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比以往更加紧密地与当代现实问题结合在一起;以专题形式举行的研讨会和笔会较往年更加密集;对法国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者与往年相比涉及更多领域.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危机”、“艺术与革命”、“政党与社会运动”这三个主题,探讨了2009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野.作者认为,当下的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现了法国思想界的一个传统,即以思想的方式“介入”生活;同时,这种“介入”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这就是“立场优先”原则越来越被“生活优先”原则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心理科学的论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心理学是一门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心理学作为对人的研究,作为“人的科学”提出来。他主张心理学作为人的科学,必须研究“人的本质”。为人的本质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历史学者在1936年伦敦史学会议上曾指出印度史学上的危机:“帝国主义派”与“民族主义派”的旧史学路线已经走不通,而新的路线尚未摸索出来。本文作者捉出了若干意见,以图弥补这项缺陷。但他是站在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立场,所提的都是些技技节节的问题,而对史学真正需要的东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却没有推荐。作者对于“半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的观点讨论得较详。所谓“半马克思主义”者,是拒绝马克思的部分基本原则而接受其他部分原则;而他们所拒绝的正是史学上最需要的阶级斗争理论,因之,他们找不出社会的发展规律而歧路徬徨。由此可见,资产阶级史学的危机,和其他危机一样,非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是解决不了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作出“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理论预判,然而当代资本主义非但没有灭亡,还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是否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伪?哈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建构了“时空修复机制”的系统理论,探究了时空修复化解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运行机制及其局限性。这既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幸存提供了解释力,也揭示了“时空修复机制”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悖反性,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视域接续论证了当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必将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新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的兴起,实质是大卫·哈维的“第二块危机理论”和“第三块危机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中的初步应验,揭露了“时空修复机制”内在否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同志多起来了,出了一些成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无形之中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似乎真有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似乎“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了西方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事情恐怕不这么简单,下面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西方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词究竟出于何处,始于何时,有兴趣的同志当然可以作些考证。这个词,六十年代以后才被较多的西方学者所使用;就国内现有的西方文献来看,把“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提出来而较有影响的作著,似乎应当首推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1976年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原由》一书。他在这本书中正式提出一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或“型式”,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朝鲜半岛形势发展时好时坏,几乎每年都有几次大大小小的危机出现,不久前又发生了朝鲜战争以来最严重的黄海危机,对朝鲜半岛的这种变幻莫测、扑朔迷离形势如何评估?朝鲜半岛是否会成为东亚的科索沃或巴尔干?这是人们当前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做一较深层次的探讨。一、“和线”>“战线”半岛安全局势一直是在“战和”两线交织中并行,甚至难以区别哪条线是主干线,特别在出现种种危机局势时更看不清主次。但从下列诸方面的综合分析中,“战线”无疑要小于“和线”。第一,军事对峙势均力敌,各次冲突均以有惊无险而告终。从军事实力对比来…  相似文献   

19.
克劳斯·奥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对福利国家危机的分析在全球学术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他把危机分为“偶发危机”和“过程危机”两种类型,并从过程危机的角度分析了福利国家的兴起及其危机倾向。在他看来,福利国家的政府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危机管理,它通过积极干预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的危机趋势进行调节。但是,福利国家的危机管理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财政资源、行政理性和合法性资源等的匮乏,福利国家本身越来越表现出危机的倾向。“危机管理的危机”是福利国家政府管理的基本特征。奥菲关于福利国家危机的理论体现了20世纪中后期西方福利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契合了20世纪中后期西方学术界回归国家的学术潮流。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直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思想,但它的形成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艰辛探索的结果,党的七大对形成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作了全面阐述。建国后,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党沿着邓小平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不断地探索,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成果的系统总结,又是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庄严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