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徐弢 《云梦学刊》2010,(6):163-163
2010年10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旭日佛学多学科学术对话’——《指月》、《揽月》多学科学术对话"在湖南岳阳市的南湖藏书楼举行。  相似文献   

2.
陶德麟,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31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武汉。曾任武汉大学校长。先后兼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哲学组召集人、全国普通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4):F0002-F0002
6月27—29日,“经典与诠释:文化传统的诠释与重建”学术研讨会在西藏民族学院顺利进行,三十余名代表齐聚民院研讨经典与诠释等哲学命题。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赤列旺杰,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洪顺分别在研讨会开幕式、闭幕式上讲话。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18日至19日,"生态美学:文献基础与理论拓展"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济南举行。此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等科研机构与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生态美学是在新的生态文明时代应运而生的美学形态,如今已成为我国学术领域富有创新性的理论形态,并与国际学术界的欧陆现象学生态美学、英美分析哲学环境美学形成三者交流对话的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12年9月22日—23日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术科研机构及《中国社会科学》等十余家期刊杂志社的13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届论坛。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史》杂志承办的首届"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等研究机构、高校和学术期刊的近1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副研究员主持,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海泉、《中国哲学史》杂志常务副主编陈静研究员分别致辞,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教授  相似文献   

7.
<正>武汉:举办学术网络传播规律研讨会9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学术网络传播规律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信工作座谈会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就如何加强学术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媒体有效传播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声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十次应用哲学理论研讨会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湖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江汉大学政法学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共宜昌市委党校等共同发起,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主办,于2003年11月在武汉召开。有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会议对应用哲学的基本理论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 1.应用哲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有的学者认为,应用哲学是相对于基础哲学而言,基础哲学的思维进程是从特殊到一般,而应用哲学…  相似文献   

9.
李小艳 《船山学刊》2012,(2):135-139
在近代佛学复兴的背景下,梁启超潜心佛学研究,一生与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梁启超的佛学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致用为目的,以己意进退佛说,对佛教教义进行改造和利用,形成了经世佛学思想;后期则是以学问为目的,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佛教历史、佛教经典和佛教哲学等进行学术研究,结出了佛教文化研究的硕果。最后,研究梁启超的佛学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邹俊娟 《船山学刊》2012,(1):179-180
2011年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与百年来中国现代哲学历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对辛亥革命时期哲学开展进行专题研究的全国性研讨会,有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11.
方东美认为,华严宗以其“理事圆融”的本体论和“内具圣德”的人性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大乘佛家的哲学智慧。这种智慧,是来自印度的佛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相结合的产物。他肯定了道家哲学和儒家哲学对中国大乘佛学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他更多地作出论述的,是中国大乘佛学在其形成阶段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认为当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正值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导致的儒家思想衰退、道家思想复兴时期,因此外来的佛学主要是在道家思想影响之下而形成高度哲学智慧的。这种对于儒家与道家在魏晋思想界不同地位的看法,再次表明了方东美在学术文化上反对卫儒家之“道统”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研究——访刘纲纪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7年3月30日,笔者拜访了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纲纪先生。刘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出版了《“六法”初步研究》、《龚贤》、《黄慎》、《书法美学简论》、《美学对话》、《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等专著,目前正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多卷本的《中国美学史》,在美学界颇有影响。作为刚刚涉足于美学领域的青年人,笔者想通过这次采访学习刘教授的治学经验,并借此机会请他谈谈对目前国内学术动态的看法。以下便是我们之间的谈话——  相似文献   

13.
对当代逻辑学与哲学关系的研究,需要在交往、对话与互鉴中打通中外学术研究的疆界,以前瞻的研究理念、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创新的学术见解,推进国际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从逻辑的视角出发,当代哲学需要在深入对话中对“自明”前提展开分析,并通过有效的交流论证形成学术互鉴,进而为逻辑学和哲学的学术成果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拓宽路径。当代中国的逻辑学与哲学研究作为国际学术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凸显学术研究的主体意识与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25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二百余名专家学者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上。围绕“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大会讨论的议题有:中国哲学的理论困境与主体性追求:中国哲学与印度、希腊哲学的理论旨趣与发展进路:中国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由武汉大学哲学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召开的《周易》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5月30日至6月5日在武汉举行。与会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在京的一些外国留学生、进修生近160人。国内对《周易》有研究成果的哲学、史学、考古学、文学理论工作者和医学、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科学工作者汇集一堂,对《周易》展开了多学科、多侧面的研究讨论,把《周易》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为今后的《易》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打开了新的思路。与会者对《周易》的性质及其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它不仅是一部“占卜之书”,也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它其有古代百科全书的性质。数千年来,它对我国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2月12日,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期刊中心联合主办的"儒家哲学的大本与达道:以《中庸》学为中心全国青壮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等20多家高等院校、研究机  相似文献   

17.
建构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廊--论哲学创新的原则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一条跨学科、重问题、共话语和自觉沟通与配置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各学术资源的哲学走廊是21世纪中国哲学应对挑战走向创新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哲学走廊应当是一种启发性哲学、交往性哲学、对话性哲学,它的作用在于鼓励不同领域的思想者、行动者参与对话,并在对话中发出自己有创见的声音,通过对话扩大和促成交流、创造和共识.在某种意义上说,建构哲学走廊也就是建构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2月 1日上午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西林同志、省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张生祯同志、理论处处长张瑞民同志一行 3人来我院调研指导工作。马西林部长一行在院党委书记安可君、院长周述实、副院长刘敏同志的陪同下 ,首先视察了院图书馆、学术厅、成果展室并到家属区走访了几位科研人员 ,之后与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科研人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 ,院党委书记安可君同志向马西林部长汇报了我院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院长周述实、副院长刘敏、科研人员代表吕胜利等同志向马西林部…  相似文献   

19.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兴盛阶段,在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历来以隋唐佛学作为研究重点,却对同时期已趋于成熟的道教哲学思想多所忽视。唐代道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者即是近年来逐渐引起学界关注的“道教重玄学”。唐代道教哲学若以重玄学为代表,可分为初唐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中唐以司马承祯、唐玄宗为代表,晚唐以强思齐、杜光庭为代表的三个阶段,具有传承、开放、融合、思辨等多种学术特征。探究其思想内涵与性质,实是以老庄哲学的“道”论为本,扬弃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论,吸取佛学三论宗的部分思想内容,熔铸形成的“以重玄为宗”的新道教思想学说。倘若从哲学史的视野加以审视,其中老庄哲学、魏晋玄学与大乘佛学三论宗共同构成为唐代道教哲学的主要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20.
哲学与佛学关系密切,佛学的哲学化也并非近现代才出现的现象,早在魏晋玄学时期,佛学受哲学的影响,就出现以僧肇为代表的佛学玄学化或哲学本体论化倾向;而石头承继僧肇的思想,发挥惠能禅学的对法思想,推动了新形态的佛教哲学化,即方法论化,并使禅学思想与修行更好的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