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彭威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80-81,83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批评方法对《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的雅夏形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宗教冲突是人类历史上和现实国际关系中的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信仰多元化的时代,宗教和解和对话已经成为关系到国际关系、世界和平、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大问题.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解决需要新思路,包括民族和宗教宽容,国家对宗教信仰采取中立立场,尊重民族自决,避免以武力来解决民族宗教信仰上的分歧.而对话的基础不是具体的信仰本身,而是信仰之上的普世伦理和重叠共识.  相似文献   

3.
杨年保 《云梦学刊》2011,32(6):42-42
《价值排序与伦理风险》(张彦著)于2011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从伦理风险的角度展开对价值排序的研究,从风险的视角探索价值排序问题在伦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企业伦理、科技伦理、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等重大专门领域的深入分析,展现了当代伦理学关注价值排序、关注道德冲突、应对伦理风险的理论品格;凸显了对道德现场情境分析的高度重视,描绘了在达成道德共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中国传统的婚姻伦理与天主教的婚姻伦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婚姻伦理,分析了二者之间由传统婚姻伦理中的冲突与契合到现代新型婚姻伦理所衍生出的新问题与新焦点,指出二者虽多有冲突,但是在深层的伦理内核上还是有许多契合之处的,而这种契合恰好提供了两种伦理沟通交流的结合点,利于中国人接触和借鉴天主教的婚姻伦理,进而丰富与发展中国的婚姻伦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批评家的金圣叹,由于处在明末清初历史的转变之中,深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其文艺审美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由宏观转向深微,由社会伦理转向个人心理,由阳刚之气转为阴柔之美。从金批《水浒》与金批《西厢记》的比较中,可以找到这种变化的线索。显示了这一时期由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卢布林的魔术师》是美国犹太裔作家艾萨克.辛格的一部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里,辛格用文学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另类"的人——雅夏。主人公雅夏的宗教观念、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转变无不表露出与周围环境的截然不同。他另类、有个性、反叛、追求自由、注重个体感受,而这正好与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萨特的自由选择、世界的荒谬性等观点,可以说是对小说精辟而恰如其分的注解。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出发对小说进行剖析,以此能够展示出辛格在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7.
就创建“信仰学”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当时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精神领域的信仰发生激烈冲突的时期,一批关注社会现实的知识分子集中精力研究信仰,其中吴稚辉发表了长篇论文《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倡导建立一门“信仰学”专门研究信仰。吴稚辉说:“现在还不曾立一个信仰学,把宗教附属在他底下。毕竟让宗教一名词代表了一切信仰。反把种种非宗教的信仰,隶属在宗教学。惹得多数学问家而非宗教家的,常说宗教可以不信,宗教学殊有研究之价值。其实彼所谓宗教学,即指信仰学的全部。这又…  相似文献   

8.
自 2 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 ,而“地球村”里的纠葛、摩擦、冲突和战争频仍不断 ,人类所面对的生态危机、能源危机等等也日趋严峻。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 ,一些宗教界、学界和政界的人士提出了建构“全球伦理”( global ethics)的倡议 ,并提供了一些全球伦理的“模本”。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德国神学家、图宾根大学教授孔汉思 ( HansKung)等人起草 ,在 1 993年“第二届世界宗教议会”上通过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指出 :“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根本的危机 :一场发生在全球经济、全球生态和…  相似文献   

9.
王海燕 《理论界》2014,(6):114-118
《采薇》中颇有争议的"如何理解伯夷、叔齐"这一难点,并不是一个现实伦理问题,而应依据小说的叙事伦理来解答。叙事伦理即各种形式安排透露出的伦理维度。小说通过叙事角度的选择与叙事距离的控制体现出对伯夷、叔齐的伦理同情,而由结构上的人物对位与事件对位及反讽表达的是对自周武王至阿金诸色人物的伦理拒斥。与前期同是"易代"主题的小说相比,《采薇》叙事伦理的复杂化既是现实的投射,也体现了鲁迅对于小说叙事艺术的进一步自觉。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对话伦理是由道格拉斯·鲁宾逊(Douglas Robinson)在其第一本翻译研究著作《译者登场》(The Translator’sTurn)中率先提出的,是在翻译身体学、翻译对话性和翻译修辞格的基础上进行伦理阐释。基于对话伦理的理论背景,结合翻译活动的主客体关系,探索对话伦理的内涵,对霍克斯译《红楼梦》中的言语表达、人际关系、品德智能、情感意志等寓意丰富的四字词语从三个层面,即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客体之间,进行了对话模式解读。  相似文献   

11.
在莎士比亚伦理思想研究中,有人认为莎翁是男权主义者或厌女主义者,大多数学者则认为其伦理思想指向个性解放,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从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希罗性别伦理身份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莎士比亚的伦理取向并非指向解放,而是回归传统,是对传统婚恋伦理观念的维护。要求女性回归传统是莎翁对文艺复兴时期情欲泛滥现象的理性反思,不能简单地把莎士比亚看作男权主义者或厌女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信息伦理的由来及发展历程,阐述了信息伦理的内涵,分析了网络社会的结构缺陷带来的管理不力问题、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引起人们交往的自由性问题,以及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导致人类行为的伦理失范是引发网络信息伦理冲突的主要原因.归纳出信息伦理冲突的四种主要表现,提出培育个人信息素养、构建信息过滤系统、完善社会赏罚机制、构建社会调控机制的纾解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所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关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来源、产生和发展,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及其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毛泽东的道德实践观和道德评价理论,毛泽东的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以及毛泽东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思想等方面。六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在古希腊的传统思想观念中,中庸之道无论对科学、技术还是艺术或者对思想、情感和行为,都是最理想的方式方法。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直接继承古希腊这一传统思想,他在汲取前人思想的同时,根据当时社会状况,对中庸思想在理论上作出论证,并作为一项准则在伦理学、美学、政治等各个领域里加以使用。应当说,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伦理观作为一种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的道德指南,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道德素质、伦理价值思维等综合素质,以及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司法界道德风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角度,阐发了在法学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法学教育中强化法律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伦理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以前,企业经营活动中就存在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儒家文化中即蕴涵有优秀的经济伦理思想,并被晋商成功运用。解放后计划经济的行政色彩抹杀了企业的自主性,传统企业伦理未得到积极传承;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种价值观念的涌入与冲突使企业主导伦理思想严重失范。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有必要整合我国的企业伦理观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红 《学术探索》2012,(1):121-123
近代史学大师傅斯年以客观实证为其史学思想的核心。但傅斯年所倡导的治学理念本身及其与治学路向之间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既有其学术思想执著的追求因素,也与其时代冲突影响和爱国情怀的价值取向有关。故应辩证地看待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矛盾性,注意充分吸取其合理成分。唯有这样,才是我们对待傅斯年学术思想的正确态度。本文将对傅斯年史学思想的矛盾性表现及其根源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史学思想矛盾性的现实启示和局限性予以简要陈述。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风险社会,技术主体在履行责任时往往会遇到伦理困境,所以技术主体伦理成为技术伦理的重要话题,它是对技术研发、运用以及运用后果等一系列技术过程中技术主体作用的伦理反思。文章分析了技术主体伦理构建的必要性:人与技术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增强技术主体道德责任的重要途径、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认为明确、可行、合理的技术主体伦理原则对于指导技术主体走出伦理困境极为重要。为此,提出几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主体愿用(受用)”、“技术风险即命令”等,以期实现技术价值认同、技术灾难教育素质化及技术德性“经营”的目标,而构建技术主体伦理是真正有效解决技术伦理问题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