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周年;也是我们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建院十周年。我院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年来,我院职工队伍发展到135人,其中科研业务人员96人;设置了哲学、经济、农业经济、社会学法学、文学、历史等六个研究所。在学科建设上,根据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现有的人才条件,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自然辨证法、美学、中国哲学史、工业经济、数量经济、财贸经济、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生态经济、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法、刑法、现当代文艺理论、地方文学研究、革命根据地文艺理论研究、中国近代史、地方经济史、近代革命史、社会科学情报  相似文献   

2.
自1978年拨乱反正,十多年来,广东史学界在开展近代史研究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广东史学的活跃几与广东的改革开放同步,实在令人高兴。今天,《学术研究》又组织这个笔谈,很有意义,足见广东的史学家们很有远见。中国近代史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很多,这里,我想就近代人物如何深入研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近代中国是一个变的时代,值得今天借鉴的东西很多。历史的借鉴离不开对近代人物的分析研究,近代人物的所思所为,对近代史研究别具价值,对今天更具有重大意义。近代人物是我们的祖辈、父辈,他们的活动与我们今天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认识和编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工作就逐步展开了。一方面是以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另一方面是以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来研究这段历史,几乎是在同一个过程中所进行的。在旧中国的几十年中,近代史著作影响较大的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1933年),陈恭禄的《中国近代史》(1935年)、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1947年),李剑农的《中国近代政治史》。这些著作在史料的蒐罗编次以及历史事件的解释上不无可取之处,有些史家的激越的爱国热情也自然地倾泻在他们的史笔之下。但总的看来,缺乏大规模收集资料的坚实基础,而贯穿于其中的又是唯心史观,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其中如蒋廷黻的著作,充斥着对历史的曲解。  相似文献   

4.
<正>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十周年了。十年来,我们党的最大成就就是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制定了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能否被正确理解和正确贯彻,将决定我党我国今后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命运。因而,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的时候,谈一谈党的路线的世界观基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 在鸦片战争150周年之际,5月28日至29日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省历史学会在济南联合举办了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学术讨论会.全省40多位颇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热烈发言,并提交论文十数篇,围绕鸦片战争与爱国主义、鸦片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及鸦片战争的历史启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义和团运动90周年,我们特约请参加最近在济南召开的“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的部分中外学者撰文,就义和团运动与历史、文化研究的各个层面展开讨论。这些文章以短小精悍的形式反映了当代国际学术界研究义和团运动的最新成果,本刊将分两期载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爱国主义传统,进入近代以后,我国遭受了资本主义列强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欺凌,爱国主义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特点是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近代历史上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近代,我国在政治上外患甚于以往任何一代,在经济上和科技上也出现了落后局面。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也为此遭受了帝国主义列强前所未有的侵略和欺压。这就使近代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较早接触和研究社会主义、并试图以此拯救中国的代表人物之一。社会主义观不仅是孙中山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他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要思想基础。了解和认识这些观点,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孙中山的学说及其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又可以使我们对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香港经济发展的过去与未来王展飞香港,有她特殊的历史,特殊的命运和特殊的意义。一百多年来,英国占领香港,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标志之一。今天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我们豪情满怀,充盈着美好的憧憬和期待。回顾历史理应研究历史,展望未来亦当预见未来,这里仅就近几十...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的政党组织建设思想是其政治学说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所从事的政治斗争无论成败都总是和革命政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处在中国近代社会急遽变革的历史潮头,他及时地将政党这一近代社会特有的政治现象纳入革命斗争和国家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应当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抉择,是应时代之命运而生的;党成立后所走过的七十年的历史道路,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唯一的历史选择。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并成了历史的结论。 一、“救亡”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由于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从而有着光辉灿烂的伟大创造,作出了震古烁今的出色贡献,至今仍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称道。然而,历史的发展不可能永远是直线,在其前进、上升的道路上,常常是曲折、迂回的。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和清王朝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理论界一直没有什么争议,因为这早有定论,就是毛泽东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所指出的:“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又没有机会和条件对中国历史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的情况下,上述关于近  相似文献   

13.
在救亡图存的近代中国民族解放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多次现代中国青年运动(核心是学生运动),迄今为止,五.四(1919)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学生运动已89周年,一二·九(1935)抗日爱国学生运动已73周年,发端于云南昆明的一二·一(1945)反内战争民主爱国学生运动至2008年则是63周年了,从中,我们应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示呢?  相似文献   

14.
今天,全国人民都在欢欣鼓舞地庆祝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一九五八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今天,全国人民又在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伟大号召下,坚决反对右倾思想和右倾情绪;鼓足干劲,深入展开轟轟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为超额完成今年的继续跃进计划,为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来迎接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社会演化进程中,辛亥革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史事。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历来为史学工作者所关注。从辛亥革命70周年(1981)到80周年(1991)纪念的10年间,堪称建国以来辛亥革命史研究成果最丰硕、最具特色的10年。浙江省史学工作者和全国一样,在辛亥革命史的园地上,十年耕耘,十年开拓,也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硕果。  相似文献   

16.
义和团运动与清末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两个世纪相交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近代社会继戊戌变法失败后,又骤然相继发生了两大全国规模的运动: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其原因何在?它们在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本文准备着重通过对统治阶级与两大运动兴替的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青年史》是马庚存研究员近年来在历史研究方面继《中国近代妇女史》之后的又一力作 ,共 3 3万字 ,除前言及附录中国近代青年大事记外 ,分 1 3章 ,按近代中国重大事件的依次发生并结合青年这一群体的自身特点而展开叙述研究 ,是史学界有关近代青年史研究的开创性成果 ,也是今天我们认知历史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被列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文库之一。通读全书 ,可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资料翔实严谨 ,取舍有度。基于青年史研究的资料虽然丰富却也十分散漫 ,可以想象 ,在浩如烟海的近代史料中要做到尽可能全面…  相似文献   

18.
爆发于1840年的以中国失败而告终的鸦片战争,距今已整整一个半世纪了。这场被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对整个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值得我们今天回顾和反思的一个异乎寻常的历史事件。只要细细考察这场战争以及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得到许多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和启示。这里,仅列举几点启示,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由主义肇始于西方,清朝末年随着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一起,也进入到了中国.自由主义由严复、梁启超传入中国,历经几十年发展,最终在殷海光手里集大成.通过以人物为线索,厘清自由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脉络,分析自由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意义和影响,最终给予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准确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与桐城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社会“中国文化战线上的斗争,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毛泽东同志的论断准确地揭示了鸦片战争后至“五四”以前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及文化战线斗争的主要内容,为我们考察研究近代史上的一切历史人物和一切历史现象提供了根本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