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白出生何地,一直没有定论,一般认为他出生于碎叶城(唐时西域边境,今在苏联境内),五岁时随父亲李客到了四川绵州彰明县青莲乡。由于出生地的关系,因此曾有人  相似文献   

2.
李白《远别离》一诗,有人以为特指唐玄宗入蜀一事(清陈沆《诗比兴笺》);有人以为旨在讽刺唐玄宗被唐肃宗徙于西内一事(明·王世懋《艺圃撷英》,清沈德潜《说诗啐语》)。这两种说法虽有影响,但不可靠。唐玄宗入蜀、唐肃宗即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文学批评界对于文学理论是否终结的争论层出不穷;2003年美国批评界的权威期刊《批评探索》所主办的一次对于理论的未来的研讨会,更是把这种争论推向了白热化。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功能亟待更新;同时,文本媒介的改变也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和契机。无论是批评家,还是普通大众,都需要适应新发展的理论的引导来探知新事物,也需要新的理论方法来反观旧事物。  相似文献   

4.
"being"是由"Sis"(如Godis)这样的句式衍变而来,是系词"tobe"的现在分词形式或动名词形式,它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涵义就是"有"、"存有"(there-is)或"存在"(existence),由此派生出西方哲学史上关于"being"或"existence"是不是一个命题的逻辑谓词的长期论战。如果让"existence"(存在)不带时空含义、不具"现实性"意涵,则"存有"就是"存在","being"即"existence"。相反,如果让"existence"(存在)带上时空含义、具有"现实性"意涵,则"存有"不等于"存在","being"不等于"existence"。此外,"being"还与"实体"(sub-stance)、"本质"(essence)和"真理"(truth)有密切关联。"存有"、"实体"和"本质"都是把一个事物的一切具体特性P、Q、R、T等等抽象掉之后所留存下来的载体或基质,是决定一个事物之所是(what it is)或自身同一性的东西,是作为"存有物之存有"(beings qua being)。因此,国内哲学界先前把"being"译为"存在"或"存有"是有根据的,并无大错。"从古至今,一‘是’到底"的理解、诠释、翻译西方哲学的路径或策略,在理论上没有充分的根据,在汉语哲学实践中也行不通,因为它会造成许多完全无法理解的汉语句子,如把"是是是,不是不是"作为对"Being is being,not non-being"的汉译。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所经历的改革与农民起义,特别是近现代的革命与"第二次革命",在给人以震荡痛楚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本文通过对传统与理性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分析改革与革命的功能和界限,以期对国家以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所经历的改革与农民起义,特别是近现代的革命与“第二次革命”,在给人以震荡痛楚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本文通过对传统与理性的重新认识,进一步分析改革与革命的功能和界限,以期对国家以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持续了千余年的对李白《蜀道难》主题的探讨殆若聚讼,似乎至今尚未得出公允准确的结论。那么,这首“奇之又奇”的名篇的主题是一个永无答案的谜吗?如其不然,新的探索又该从何起步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回溯一下探索者的思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人见仁见智的论述不单均有其存在的价值,且能从多种角度给读者以启示。它启示我们,在进行新的探索之前,必须考查一下:这首诗的写作年代;这一时期政局显示出什么见微知著的变化?作者对此持何态度?这一时期作者还写了哪些与《蜀遭难》  相似文献   

9.
晁衡,日本人,本名阿倍仲麻吕。中国名晁衡(又称朝衡)。他是唐时日本派往中国的留学生中最有名望的人物。唐代中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是非常频繁的。历史记载,从七世纪前期到九世纪前期的二百余年间,日本就有十多次往中国派来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是在纪元七一五年他十七岁时,和另一个有名望的留学生吉备真备,随着使节团来到中国留学的。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以来,我国的話剧創作和演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个大力反映当前現实生活、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广大观众的話剧創作演出热潮,已經掀起来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間,就涌現了許多为广大观众热烈欢迎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1.
梁桂芳 《文史哲》2006,(3):88-94
杜甫被推尊为“古今诗人之首”乃至一代文化巨人,关键在于两宋时期。杜甫在宋代典范地位的确立,是宋人在其时代、社会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心理制约下,对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后作出的理性选择,它实质上反映了唐宋两种文化范型的整合与转变。在这一整合过程中,韩愈、李白也曾成为宋人的备选对象,但他们最终没能通过宋代文化道德化、理性化等考量标准,而只有杜甫契合了宋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核。陶渊明作为宋代休闲文化的典范,取得了和杜甫并称的资格,但他提供的生活模式只是宋代儒道互补文化模式下的一种补充。杜甫才是宋代文化的主要典范。  相似文献   

12.
13.
家访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教育学生的好方法,成功的家访能全面了解学生,走近学生和家长,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增进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家访时应注意适当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王康 《江汉论坛》2007,3(10):9-13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从历史哲学的视角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活动中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内蕴着真、善、美,是真、善、美的真实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八年,不屈的中华儿女面对气势汹汹的日寇,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发动和进行的平型关战役与百团大战便是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不朽乐章.  相似文献   

16.
张晚林 《船山学刊》2003,(2):65-68,89
"行动的一切德性价值的本质,取决于道德法则直接规定意志."①这是康德在道德问题上"截断众流"的论断,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道德学中的哥白尼式革命".但这里所说的"革命"是针对西方传统道德学说的思考方式而言的.在中国,儒家是自始即默许康德这一论断的.孟子日"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此即已示.由是可知,在道德问题上,不论是康德还是中国的儒家,皆肯认道德行为只对道德法则负责,而不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即德性只从"因"上见,不能从"果"上见.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及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的原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是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那末,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有什么特色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真、善、美:一个历史之谜从哲学史上来看,真、善、美犹同斯芬克斯之谜一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古往今来,许多哲学流派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对这一历史之谜作出了许多不同的解答.极端的哲学家完全割裂了真、善、美之间的联系,把其中之一直线化、绝对化,发展成自己的哲学体系.一些唯心主义者仅仅以善或价值为出发点建立哲学体系.而一些唯物主义者绝对排斥价值判断,仅仅以真或实事作为哲学体系的出发点.现代西方的一些艺术家则绝对排斥真和善的内容,鼓吹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教师被世人喻为春蚕、蜡烛、人梯,在这些褒奖的"词汇"里面,人们更多地强调的是教师所具有的奉献角色,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和获得.从人性发展,人人平等的角度来讲这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允的.教师作为人类一员,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理应追求幸福,这既是教师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保证,也是天赋的人权.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就宣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自明的,即所有的人天生平等,上帝赋予了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而人的生命、自由与幸福是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质量的生活也正是对人的生命、自由与幸福的关照,可见,追求幸福是教师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