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船山“兴观群怨”,学者们作出了各种阐释,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阐释。首先从接受时象考虑文本潜在美学评判标准;其次,接受主体不同对美学价值取向阐释不同;再次,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有荚学上的独特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 ( 1619— 1692 ,学者尊称船山先生 ) ,不但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而且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与诗学理论家。关于船山诗学的一些命题 ,已有不少文章加以研究。但是 ,对于船山诗学的理论特色和学术个性 ,学界还鲜见专门研究。本文拟对船山诗学的理论个性及其内在矛盾做一点粗略的描述。一本人对船山诗学理论个性的基本看法是 :“船山诗学是中国儒家诗学美学化的最后完成。”关于这个意思 ,需要分三层来加以论述 :首先 ,船山诗学属于儒家诗学范畴 ;其二 ,船山诗学属于一种美学化了的儒家诗学 ;其三 ,船山诗学标志着儒家诗学美学…  相似文献   

3.
船山论美     
<正> 船山认为美在自然,美在精神,美在中和,美在德容。船山的美学思想,是对儒道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兹论述于下。一、美在自然船山认为,美是客观的,美是气化的产物,是阴阳相交的产物;认为美在自然界,美在天地  相似文献   

4.
严先锋 《船山学刊》2003,(1):29-31,53
船山美学的历史地位 ,不仅在于他以理性的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历史总结 ,而且在于他以辩证的方法深刻地阐述了审美规律及其特征 ,并且他还以诗美学为主线 ,把传统的审美表现理论推向历史的高峰。如果说船山美学博大精深 ,许多认识和创见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高水平的理论结晶的话 ,那么其体现在美学中的极限意识亦是一笔令人叹为观止的珍贵精神遗产。船山的极限意识主要表现为 :一、对传统美学的理论升华船山极限意识的美学底蕴在于他把人生意义和价值 ,奠定在自我本质力量的极度解放的基础上。超越性的思索和追求 ,使他超群绝伦般地在…  相似文献   

5.
船山记忆的复活与船山形象的建构是近代思想史上的一道风景,也是今人窥见近代思想观念变迁的一扇窗口。晚清以来,王船山先后三次被清廷大臣奏请从祀文庙。在此过程中,船山记忆不断复活,船山形象的不同侧面得到凸显,船山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指导意义得到挖掘,船山最终以有利于新政改革的正统儒家学者形象,进入了文庙从祀行列。探讨晚清从祀活动中的船山记忆和船山形象,不但有助于推进对船山思想之近代影响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反观近代思想变迁的细微之处。  相似文献   

6.
船山的公正思想,既传承了儒家的公正道统,又开启了公正的具体规制。船山思想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必然会涉及社会的不公正问题。船山学术研究径路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因此学术风格上采取传承与开启并举,直面社会不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船山的公正思想,既传承了儒家的公正道统,又开启了公正的具体规制。船山思想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必然会涉及社会的不公正问题。船山学术研究径路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因此学术风格上采取传承与开启并举,直面社会不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8.
韩振华 《兰州学刊》2006,(9):70-71,90
王船山(王夫之)四十多年矢志于《易》,易学修养极高,他的易学思想与其人格美学思想紧密相关。具体来说,船山易学中的身心观建基于“气”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生命美学意味;其心性观则表现出古代君子进德修业、追求德之大美的强烈意图;船山的人格美学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英雄人格和政治家人格的统一,特别突出刚健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大儒王船山尊崇孔子之动因有三:船山先祖由习武向尚文的度越;动荡的社会现实下除《论语》之外的其他经典不可多得,传世经典《论语》为其学习之要;明末清初社会现实大礼之不传,为“存先王之精意”而尊孔崇孔。船山尊孔崇孔有三个基本维度:考孔子之家世、敬孔子之德、崇孔子之学。船山对孔子家世的考究,说明船山对孔子家世之尊;对孔子之德的阐扬,表明船山敬孔子之德;对孔子学术的探讨,表明船山崇孔子之学。船山对孔子的尊崇,印证船山思想属于儒学、特别是属于宋明理学之苑囿。  相似文献   

10.
船山诗学著作中的“神韵”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既包含诗歌艺术蕴藏、含蓄、意在言外等含义,又侧重于从诗的声韵来立论,从而多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神韵美”的审美价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船山把诗歌的“神韵”与传统儒学的乐教精神相结合,与诗歌艺术的“通天尽人”的境界相联系,揭橥了诗的音乐美乃至整个诗歌艺术的理想至境。因此,“神韵”论在船山诗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属于船山诗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雅"与"俗",是美学史上一组古老而弥新的概念。王船山对这一命题进行诸多探讨,因为自身经世致用的哲学内省与经历民族动荡的时代忧伤,船山诗学的雅俗观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与典型的个性特征,丰富了诗歌的雅俗美学。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与方以智相识于同仕南明永历朝廷之时,自后二十年,以书信交往。后以智逃禅并招船山,船山坚守圣学而拒之。以智是船山心灵上最为重要的朋友,船山肯定并接受了以智的质测之学,对以智的德行、文章也多有肯定。  相似文献   

13.
亥民 《船山学刊》1991,(1):201-203
熊考核撰《王船山美学》一书,最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系统、全面研究船山美学思想的专著,填补丁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取得十分可喜的成果。 《王船山美学》一书共六章二十三万字。第一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全球化”趋势正由“经济———技术”层面向“文化———精神”层面渗透推进 ,构成了现代文明的总体历史语境。要探寻“船山学”与现代文明关系 ,无疑有千头万绪 ,但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之中 ;置身于高科技信息流与流行娱乐资讯无情地颠覆了传统文化模式的现实中 ;“船山学”作为传统文化研究形态 ,被推到了“话语边缘”。因此 ,面对“全球化”语境 ,分析 2 1世纪“船山学”研究的危机与际遇 ,探索在现代文明多元文化生态中 ,“船山学”研究的新走向 ,是研究“船山学与现代文明”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船山文…  相似文献   

15.
许家星 《中州学刊》2024,(1):117-124
王船山《读四书大全说》对朱子再传饶双峰的《孟子》说加以深度剖析,从解经方法上严厉批评饶双峰过于分析的区别法“自误误人不小”,简直是“石田中求罅隙”;在理气观上,船山倡导理气不相离、理势不可截然分的理气相因观;在人心论上,船山严格辨析真心、本心与佛老之别,对双峰以人心为仁之解极表赞赏;在仁与礼乐、仁与不仁、孝与义等问题上,船山提出新的看法,批评双峰“谕父母于道”说违背了孝道精神。船山对双峰的反思与接受,表明船山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对朱子后学继承与批判之上,朱子后学构成船山思想的重要来源,显示出船山学的朱学底色。  相似文献   

16.
《明诗评选》对前代诗歌创作的批评与接受是船山诗学思想的体现。船山认为明诗学得古诗表达方式和谋篇布局的传统创作手法并有所突破而具有神韵性。船山还指出在诗歌创作中由于杜诗创作求格律风格和唐诗繁琐曲折传统造成对情感表达的伤害,而且唐宋诗对诗“意”不具有创造性,最终只会将“意”寄托于前人之诗歌以此来舍旧趋新。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刊刻金陵本《船山遗书》的历史原因,一是不满王氏守遗经书屋本《船山遗书》所收船山著作的不全和被任意纂改,二是为了推崇乡贤,提高湖南的文化地位。现实原因,一是作为恢复被太平军破坏了的传统秩序的一个重要措施;具体来说,是为了用封建礼教重新聚拢士人,用维护礼教的名义反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二是期望从船山著作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曾国藩对刊刻工作极端认真,对刊刻质量追求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台湾地区逐渐开始关注和分析王船山诗学思想,虽然没有大陆的体系庞大、资料丰富、角度多样,但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整体诗学观上,从一个宏观、全局的立场出发,整合船山诗学的所有内容。具体细节研究则主要涉及诗学重要范畴"情景"、"兴观群怨"、诗学批评、诗学与哲学、美学、佛学的关系等方面。这些研究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船山诗学的文本细读也十分到位,为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也有利于船山诗学思想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涂波 《船山学刊》2006,(1):11-14
本文以“平”字切入,讨论船山对“平”这一概念的提升和理论创造,认为“平”字体现船山对自然、蕴藉、从容、和谐的美学追求,用“平”概括这些审美特征的根源在于:宋明儒内圣境界的转换,明代文坛戾气的激发,诗学理论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船山美学的历史地位,不仅在于他以理性的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历史总结,而且在于他以辩证的方法深刻地阐述了审美规律及其特征,并且他还以诗美学为主线,把传统的审美表现理论推向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