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以及色彩体系。由于云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云南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相对滞后性、封闭性,致使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地域性、本原性、原初性、多元性、边缘性以及功利性等独特的文化内涵特点。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文化特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以及色彩体系.由于云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王以及云南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相对滞后性、封闭性,致使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地域性、本原性、原初性、多元性、边缘性以及功利性等独特的文化内涵特点.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既呈现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又使处于边缘地带的弱势文化经受冲击和挑战。在这一大背景下,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同时面临着纵向流传的断裂危险和横向交流的冲击两大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探析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构建简明的具有实践意义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更清晰地分析现代化进程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只有增强文化自信、着力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人,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既保留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醇味,保持其原汁原味的魅力,又能与时俱进,给文化传统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蕴涵着丰富的女性作品,这些独具特色的女性口诵文学作品有着浓烈的女性意识和独特的女性文化特征。从当下的观念审视云南山地农耕时代的女性意识,将为理解女性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和其未来指向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任务是运用哲学所特有的方法,对云南各少数民族文化作总体的根本的存在论把握和发展论建构.它的建构既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理解和透视云南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根本途径.构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哲学的设想,不仅有相当充分的文化类型划分依据,以及来自民族学研究成果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而且存在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6.
本文揭示了中国土家族女性人口文化科技素质的状况,分析了女性文化科技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民族体育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末,云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云南的基本省情和资源优势状况,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思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云南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揭示了中国土家族女性人口文化科技素质的状况,分析了女性文化科技素质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提出了提高少数民族女性文化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与东京女子大学、东京女大云南研究会自去年建立友好关系以来,学术交流逐步开展,双方友谊不断加深。今年年初,以云南民族学院副院长黄惠焜为团长、民族研究所所长王叔武为副团长的云南民族学院学术交流访问团一行四人,应日本东京女大校长隅谷三喜男和东京女子大学云南研究会代表山本英治的邀请,于1月15日至27日回访了日本东京女子大学,进一步推动了中日两国学者的互访和两国学术的交流。 访日学术代表团在东京、京都、大阪等地进行了学术交流活动。在东京女大,黄惠焜团长作了“中国少数民族的过去与现状”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的学术讲演;王叔武副团长作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源和流”的学术报告;王敬骝副所长作了“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文化”的学术报告。在大阪日本国立民博举行的学术讨论会上,黄惠焜团长、王叔武副团长与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馆长梅棹忠夫以及佐佐木高明、竹村卓二等日本著名民族学家以“民族学的研究方法”为题,联系中日两国学术研究的实际,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云南少数民族将自然物象之表层特征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艺术精华,其本质是一种表达特定意义而非指代具体实物的图像类视觉符号,它本身构成一个意义系统,并支配着纹样使用主体依照该意义系统思考与行动。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与生活物象的相似性、符号寓意的约定性、对服饰载体与符号含义的依赖性以及对特定语境的归属性等特征,符号寓意的约定性是其本质属性。对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本质及属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及特质,同时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一个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已开始了社会、文化转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巨大中击.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每个民族兴旺发达之路.没有现代化、就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但是,一旦丧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意味着该民族文化的消亡.如何帮助这些少数民族稳定地进行社会、文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又要在转型期注意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推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与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普及与推广的探讨,提出云南高校体育在满足广大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育需求及寻求改革和发展同时,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开创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云南高校体育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强调开发西部民族地区水电,保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调查研究云南民族地区水电建设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分类分层”的保护原则、科学整体规划、加强相关立法工作、践行相关伦理责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与日本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古文化要素及神话母题,云南少数民族至今仍存活着吟诵出来的神话史诗,与“纪记神话·有某些相似之处。二者不仅在内容上有许多共同特点,而且都具有若干活形态神话的特征。本文从神话学、原始文学、文化生态学的角度,通过比较,寻觅“纪记神话”写定之前日本古代神话的存在形态与原始面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文化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生态与文化、生态保护与人类理性的关系;着重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料,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的保护生态的各种观念、行为、习俗和措施,并分别根据传统经济生产、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中反映的生态保护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儒学至少从取得独尊地位而成为官方哲学始,在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哲学和思想文化中就有了明显传播和影响。云南纳西族的阴阳观念渗透着《周易》阴阳观念的文化基因,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僧侣被称为"儒释"或"释儒"。阳明学对贵州少数民族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在壮、黎、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岭南,儒学的传播影响和发展,更有广泛深刻而长足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益州郡,并在建立郡县的同时实行屯垦戍边的政策,大量汉族人口迁移到云南,作为边郡的主要社会基础,为维护汉王朝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三国两晋以后,进入云南的汉族移民发生"异化",出现了"以夷变夏"的"夷化"趋势。天宝战争以后,唐朝兵败退出云南,出现了长达500年的南诏、大理的自治独立局面。元代建立云南行省,并在云南推行民屯与军屯,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饷,增加了国家赋税,更重要的是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边疆的稳定。明代在云南推行卫所制度,大量汉族军户进入云南,使"夷多汉少"的居民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原住的夷人与土著的汉人合为"云南人"。清代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及汛塘制度,越来越多的汉族移民不断进入云南,并进一步渗透到坝区边缘与山区腹地。在推进移民殖边的过程中,伴随着实施改土归流、开科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汉文化在云南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传播,云南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与中原结成一个整体,而且进一步确立了民族国家的普遍认同,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考察和论述了云南省与周边跨境民族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指出文化的力量既很脆弱,也很顽强,它会迅速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变化,又有抗拒同化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杨丽萍的歌舞集<云南映象>展演了散落民间的音乐和舞蹈,但剥离具体生活场景的歌舞疏离了经验世界,成为难以表征自我的审美符号.对于云南少数民族来说,真实的生活一旦被制作成审美幻想在舞台上展演,其表征的地方性审美经验就会出现分裂.在现代性社会中,审美习俗的改造是少数民族持守其经验世界完整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著名诗人冯至的散文作品《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是一篇杰作,它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哲理、诗意给人以启示。这篇作品涉及了清代云南回族人民的受难史。大致推测,冯至在昆明生活的一段时间内,或许耳闻了当地关于回族的一些较为浮面的传说之辞。故而在写作《一个消失了的山村》时,有几段文字涉及到了云南回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