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湖北省政府在2014年继续着力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其中包括“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800个”。这是继2013年之后,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再次被列入湖北省人民政府为民办理“十件实事”。 相似文献
2.
基于跨学科的哲学方法,唐·伊德通过对利科现象学的合理解读成功地建立了后现象学流派,这一解读的合理性不仅体现在准确地抓住了利科解释学中的方法特征,而且也给后来他自身的物质化转向提供了哲学根据;但是这种解读也错失了对记忆现象的阐述。这种错失的内在原因是知觉优先性的预设导致的结果,其外在原因是对技术体验和科学解释等问题的关注。此外,这个错失是必然性的错失。利科本人也经历了忽略记忆和重视记忆的过程,在保罗·利科那里,记忆是作为抵抗理性反思傲慢的武器存在,呈现了遗忘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通过发现伊德的错失可以让技术现象学获得与经典现象学进行有效融合、构建记忆现象学谱系以及获得应对构建人工智能哲学不可缺少的基础概念。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东西方宗教做了比较,界定了南禅解脱论历史地位形成的起点;概述了南禅解脱论形成前史,点明它的理论渊源;指出顿悟是南禅所强调的惟一解脱方式,分析了以顿悟为核心的解脱论体系数 相似文献
4.
5.
6.
7.
胡塞尔的现象学把意识看作是最核心的课题加以研究,他求助于先验意识的主体来看待这个世界,希望意识也能像数学那样显现出缜密的科学性。胡塞尔的视域构成突破了二元建构的认识论思维模式,力图建立一种原初意识的本体论,但是由于这种意向性和视域构成是建立在先验意识和超验主观性的基础之上的,就难免有绝对主观主义的嫌疑。海德格尔正是抓住胡塞尔的这一弱点,把意蕴和世界的展开建基于生存,而非超验的意识之上。为了与胡塞尔的“意向性”相区别,海德格尔提出了“操劳”这一概念,它指的是日常在世的我们与世界内的存在者打交道。 相似文献
8.
9.
从今年开始,南川区民政局每年持续开展“做困难群众贴心人,办人民群众满意民政”活动,实施“八项行动”,每年办10件实事,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今年要办的10件实事是:向全区低保对象、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与现存并不完全等同,人们需要凭借思想才能对两者进行分殊。现实是实际存在着的现存事物或现象,而现存的事物或现象却未必都是现实的,只有靠思想才能透过生活世界的表象把握现实,这一过程就使思想与现实的原初关联豁然显现。流俗对于思想真义的误解,致使做出这种区分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资本降临世间,在抽象统治大行其道的境遇中,思想如何守护自身,已是人们不能回避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是当代社会现实的重要构成力量和组成部分。揭示和阐明当代中国的发展经验,应当是我们富有思想地生活的当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价值哲学起源于反思存在者的有限性,存在的敞开状态要求此在不断地回到存在绽开的地方,打破既定价值对存在者的束缚和对它的依赖,世界由此成为可能性的集合.对上帝十诫的解读同样证明了海德格尔的价值哲学的主旨.神圣性价值、超越性价值、凸显性价值虽然是不同社会模式的价值类型,它们同样俘虏人并占有人,此在应该不断开辟新的领域和新的视野,回到存在的本原--创遣性生存的人的存在方式中.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我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见,我国选择的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同时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国实际上走的正是法治型民主政治建设道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政权建设需要和人民权利意识的增长,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客观因素。因而,参与型民主政治将是我国未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真正的“上帝” ,就是存在本质的真理。海德格尔通过对“上帝之死”的分析 ,指出西方思想二千年来的历史命运就是虚无主义 ,即对存在本质 (虚无 )的遗忘和逃避。在海德格尔晚期的四重性的世界图景中 ,神不是人借以逃避存在的庇护所 ,而是将人引向存在自身本质 (发生、四重性 )的暗示、线索。而海氏强调的“本体论区分” ,其神学意义就在于将神从本体神学的上帝的存在者性的桎梏中解救出来。毫无疑问海德格尔晚期思想包含了一种宗教经验 ,但由于海德格尔的宗教思想存在一种暧昧性 ,他的“神”并不足以表达这种经验。我们认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 ,除了那明显的“神”之外 ,还有一个“隐藏的上帝” ,它就是存在自身的本质 ;在海氏看来 ,只有它才是真正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4.
15.
当代哲学界更多地从“无限性”视阈规定哲学的本质及其与人的本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使哲学走向了一种理论上自足而与现实生活“有限性”无关的世界.然而,康德批判哲学揭示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这使得哲学的封闭性和自足性陷入了一种悖论之中,正是康德哲学对“有限性”的揭示使得海德格尔等人的“有限性”与“此在形而上学”关联起来.虽然海德格尔从“始源哲学”和诗意语言即在意识内在性中解说了“此在”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但他的“有限性”思想却蕴涵着深刻的“实践精神”,这种“实践精神”通过其独特的哲学话语体现出来.除了这些话语所具有的实践精神之外,海德格尔还从“实践精神”出发来反思现代人的生存状况及其社会境遇:现代人处在“无家可归”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现代社会“技术座架”,“技术”的最初本质乃是一种解蔽方式,即是在真理的发生领域中成其本质的.基于此,海德格尔力图恢复技术和科学当初的解蔽功能,克服“实践”的单纯“制造”功能,实现“实践”的“形而上”维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反思以伽达默尔和利科为代表的哲学诠释学中关于要不要(科学)方法之争,可以肯定,在探索和寻求法律真理过程中方法不能缺席.诠释法律的方法在人类认识视野中具有多样性、独立性和自在性,在本体视野中是非自治、非独立的,而在实践视野中则具有实用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使国家政治与经济、国际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关联,世界政治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面对这一新变化,学者们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国际政治新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案,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这所有的理论中,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理解世界、解释世界,并由此构建世界政治制度的新理论,是一条更为可行、有效的路径。“和而不同”原则、文化多元原则才有可能把我们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观了西方思想史上三种不同真理观的主旨:柏拉图式传统真理观、罗蒂实用主义的后现代真理观和海德格尔的存在的真理观,它们之间互相针锋相对.罗蒂和海德格尔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了柏拉图式真理观的符合论及其永恒性和客观性.与这三种真理观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政治哲学取向.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公案是透视海德格尔政治思想的视角,但此公案应该置于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想背景下。海德格尔批判自由主义的自我和民主制度都是无根的政治学,认为自我脱离了大地民主制度是技术组织下的产物。大地和精神既是海德格尔主张政治回归的源初之地,又是其政治形而上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20.
发生现象学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研究的重点。胡塞尔认为,任何一种判断,都必然要追溯到一个明证性的基底上去,必然以一个预先给定的对象为前提。追究谓词判断的明证性、追究其明证性的起源,就是要跳出静态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追溯判断得以发生的构造问题,追溯到判断背后的基底,即我们的经验。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中提出了生活世界概念,这是预先给予的和日常的世界,是科学和哲学等理论性建构的基础。处在生活世界中的我们,也就是一种在世界中存在。不管胡塞尔的发生构造向后回溯到多么原初的境域,这个境域也依然是在意识的维度里,这里的主体始终是先验的主体。而梅洛—庞蒂则在这个意义生发的视域中,为我们发现了身体。梅洛—庞蒂所说的意识是具身性的意识,所说的知觉是具身性的知觉,他的主体始终是身体—主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