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险公司为了减少巨灾风险所带来的超额损失,对承保风险进行再保险安排是最常用的风险转移策略之一.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最优再保险机制.给定保险人的效用函数,通过对承保业务的再转移,使得保险人的期望效用达到最大.如果保险人依据最大可能损失保费原理向再保险人支付再保险保费,则对保险公司最优的合同形式是有限停损再保险.  相似文献   

2.
巨灾事件的频繁发生和巨灾风险不确定性导致保险市场对巨灾风险保险的供应减少,以及巨灾的再保险费用增加.中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政府救灾的财政支出逐年递增,保险公司承保自然灾害风险的总量极为有限.但由于资本市场资金规模巨大,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的设计建立便成为解决保险人承保巨灾风险的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文章基于地震风险债券产品的设计,认为推进中国巨灾风险的证券化是解决上面问题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实际资本的计算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再保险业务是影响实际资本计算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现行再保险业务实际资本计算规则不足的分析,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建立"重大保险风险"的判断标准、差别认可不同类别再保险业务形成的损益、细化应收分保账款的认可比例、利用偿付能力和信用评级引导再保险人的选择以及重构再保险业务的信息披露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广义再保险策略下,从保费准则、风险度量、再保险策略等基本概念出发,构建求解最优再保险策略的理论框架,减弱传统再保险策略中假设条件较为严苛的限制,克服再保险定价过程中人为设定保费准则参数的弊端,给出巨灾保险基金规模理论表达式,并结合中国2008—2020年自然灾害损失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给出不同承保比例及风险容忍度下经验期巨灾保险基金的总规模,以及不同承保比例及固定风险容忍度下未来五年巨灾保险基金规模。研究发现,VaR—期望保费原理在目标函数条件下的最优再保险策略是有上限的止损策略;再保险行为取决于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附加因子,风险容忍度与风险转移的成本成正比,与总再保险费成反比。随着实际风险容忍度的提高,总再保险费金额逐渐下降,风险容忍度的提高会加速该下降速度。达到某个临界值时,再保险行为终止。再保险费最小化条件下,风险附加因子随着风险容忍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以α与β分别为横坐标和纵坐标,以β=1/α-1为分界线,将第一象限划分为两个区域,分界线右上侧表示原保险人停止再保险行为,在分界线左下侧表示原保险人会选择再保险行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原保险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对风险组合进行成数再保险安排时的最优自留额问题。为了充分考虑各类风险的不确定性,本文对索赔次数和索赔额引入多级贝叶斯模型,并将马尔柯维茨"均值—方差"理论作为判断最优的标准,使原保险人在动态利润下通过设定最优自留额达到自己所承保的风险组合的风险最小,从而得到利润与风险的有效边界。我们将利用MCMC数值模拟方法求解贝叶斯模型。模拟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及MCMC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巨灾损失具有厚尾分布的特征,采用POT极值模型分别估计两个保险标的的边缘分布,并用二元Copula函数刻画这两个标的的关联性,同时应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估算巨灾再保险的纯保费。通过对洪水损失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Clayton Copula函数能较好地反映两标的间的相关结构;起赔点的设定是影响纯保费的重要因素,且起赔点按条件分位点取值更优更合理。研究结果对保险人开发多元保险标的的巨灾再保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期权理论,通过对比保险保障基金设立前后不同组织形式的股东价值变化,得出:按照各保险公司保费规模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保险保障基金,能够通过影响保险公司组织形式而为股东带来收益。与一家保险公司经营多种风险比较,采取集团化的组织形式,针对每一类风险,在集团旗下建立专业保险公司,可以使股东利益最大化。而且,保险消费者风险的差异性越大,为股东带来的价值越高。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保险欺诈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骗取保险金为目的,以虚构保险标的、编造保险事故或夸大损失程度,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手段,致使保险人陷于错误认识而向其支付保险金的行为”。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人的保险欺诈行为,已成为保险人最重要的经营风险之一  相似文献   

9.
基于损失分布的再保险精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保险市场,保险业的竞争更趋激烈.国外保险精算技术比较先进,以精算为基础厘定的保险费率比较科学,在市场竞争上占有优势.我国目前保险的精算才刚刚起步,特别是非寿险与再保险的精算都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再保险研究中,我们通过各种方法对原保险人的自留额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对再保险人的分配额问题往往讨论的不多,文章试图站在再保险人的角度,以最大破产概率为目标对一份再保险保单的分配额问题进行讨论,并最终给出在成数再保险和限额再保险的两种再保险方式中的分配额公式,最后给出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短期聚合风险模型中,关于保险公司总损失(理赔总额)分布的研究非常丰富。而对于在一定再保险策略下,原保险人与再保险人理赔总额联合分布的近似问题,可先采用平移伽马分布来估计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理赔总额的边际分布,再运用椭圆型连接函数(Copula)刻画其相关性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保险公司的风险偏好及投资收益情况,在投资基金价格服从带漂移的几何布朗运动的假定下,应用效用理论讨论了再保险策略问题.由于讨论兼顾了风险偏好、投资收益和承保风险等因素,因此,所得结论对保险公司稳健地经营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保险业作为市场经济中一支精巧的平衡器,需要大量利用社会统计信息。甚至可以说,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行为也就是建立在社会统计信息的基础之上。这里指的是在科学指导意义下,符合一定的国家法规,按一定国情制定的保险行为。对保险人来讲,开办未来不可能发生的风险的保险业务是一种欺诈;对被保险人来讲,谁也不会对予期不可能发生的风险付出代价。这就需要双方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统计信息。  相似文献   

14.
杨旭  聂磊 《统计研究》2008,25(9):32-35
再保险人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水平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再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管理绩效以及整个保险市场的稳定。本文使用极值理论模拟了再保险业务的风险分布特征,比较了成数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业务风险分布的差异,认为再保险业务损失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具有厚尾性;成数业务损失分布具有均值大、方差小的特点,而非比例业务损失分布的均值较小,但方差较大;在高置信水平条件下,非比例业务的风险损失率远远大于成数业务。因此,再保险公司应当大力发展非比例再保险业务,并增强资本实力,积极拓展业范围,在国际市场上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最优再保险的均值-方差原则研究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的混合最优再保险,并推导出混合再保险组合的最优自留水平的表达式.在实证研究中运用随机模拟获得符合实际灾害特征的损失分布而不是使用Poisson分布,并运用实际的分布推导最优混合再保险组合和分析再保险组合中各分担部分的走势.对洪水保险的最优再保险组合、再保险组合内部损失分担、再保险组合的现实可行性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为我国洪水保险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死力采用de Moivre假定形式下,分别对确定利率及利用Wiener过程对随机利率建模,分析半连续终身寿险均衡净保费及保险损失风险,给出其表达式;通过对两种情况下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在确定利率条件下,均衡净保费与保险人损失风险与常数利息力及极限寿命覣有关。而在利息力假定δ(t)=αt βWt的情况下,均衡净保费与保险人损失风险与极限寿命覣及利息力设定常数α、β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同时考虑保险公司和投保人的利益下,研究保险产品中最低收益保证的均衡定价,给出了不同效用函数下的定价区间,最后从再保险风险交换的角度给出了Pareto最优下的最低收益保证需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道德风险前提下的最优保险契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使用委托代理模型分析最优保险合约中的风险分担与激励机制的特征。证明信息对称时,最有保险契约是完全保险并且达到Pareto最优风险分担,而且此时最优保费等于意外事件造成损失的期望值。但是存在道德风险情况下,最优保险合同不能达到Pareto最优风险分担。出于激励目的,最优合同要求部分保险、保险费小于意外事件造成的期望损失且保险人的实际损失值会随损失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杨鹏 《统计与决策》2012,(21):56-59
对跳-扩散风险模型,找到使得红利最大的投资和再保险策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保险实务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于跳-扩散风险模型,考虑了投资和分红,给出了红利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与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保险市场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选择有代表性的世界主要保险市场,从直保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入手,进而讨论全球再保险市场与直保的关系,据此,揭示国际保险和再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以及时中国市场未来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