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隆钦饶绛巴是宁玛派教法的集大成者,大圆满传承历史上最重要的祖师.他和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代表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三个高峰.尊者对深广、繁杂、隐密的宁玛派教义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归类和简化,深入浅出,使宁玛派口诀宁提部的解脱教诲类传承进一步系统和圆满,在藏传佛教史上空前绝后.  相似文献   

2.
公元1247年,藏传佛教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与蒙古汗国驻守西凉的汗王阔端汗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双方商定了吐蕃全境归属蒙古统治的具体条件,发表了著名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从此,蒙古汗国在吐蕃派官设治,奠定了西藏归于蒙元帝国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藏学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中的一门传统学科。其基本研究对象是大量的藏文书面文献资料。蒙古人初次认识西藏文化始于13世纪,是时佛教首次传入蒙古,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是两位著名的藏族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们是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7—1251年)及其侄八思巴喇嘛罗追坚赞(1235—1280年)。后者创造了方体字,依照忽必烈皇帝的旨令,方体字通行于全蒙古国。  相似文献   

4.
八思巴为十三世纪西藏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在元朝统一西藏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西藏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八思巴(1235——1280年),父名桑擦南坚赞,亲名玛久衮吉。五岁时父去世,由伯父萨迦班智达照管。萨迦班智达为佛教萨迦派的教主,八思巴从幼年起就在萨迦班智达的悉心照料下学习佛教。他聪明颖悟,九岁时就能在法会上为众僧说经,因而被称为“八思巴”(意为圣者)这时的西藏,各地大小封建领主割据一方,不断相互攻战,给人民生带来无比灾难,使社会经济停滞不前。公元1240年,蒙古大将恰那波率军攻入吐蕃,直打到拉萨地区的北部,烧杀掠抢,遭到藏  相似文献   

5.
在藏族古典文学中,有一种称之为“”的体裁,因为它有严谨的结构,完整的意思,有的还形成动人的情节,所以人们一般称它为“格言诗”。它以寓意深刻,生动感人,音韵铿锵,语言洗炼流畅等特色而著称,在藏族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藏族的格言著作比较多,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萨迦班智达·贡嘎江村的《萨迦格言》、索南扎巴的《格丹格言》、丹白专美的《木喻水喻格言》等。这些著作中,最早的(《萨迦格言》)写于十三世纪初,最迟的(《木喻水喻格言》)写于十八世纪末,《格丹格言》则成书于十五世纪中期。萨迦班智达·贡嘎江村(1182——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的里程碑性事件,五四运动的影响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通过绘制整体知识图谱与研究版图,呈现五四对于历史、文化、政治、思想等领域的覆盖和影响。透过不断变化的研究论题和研究角度以及不断伸缩的研究领域,探讨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深入挖掘和澄清其发展路径和历史脉络,反思和展望研究前沿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民间住宅建筑研究——思路、方法、视角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居研究已经从建筑学本体扩展、延伸至与之相关的领域.在民居建筑的内涵和深度上,将民居与传统思想、文化、哲学、信仰、民族、社会、传播等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中揭示出民居建筑中潜藏的人文基因和信息,它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技术体系的另二种形式的历史.并且我们在进一步探究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之外,广泛深入到历史、经济、地理、民俗等领域与民居建筑的相互关系中,从而将历史的、社会住居体系放在传统的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宏观体系中,把握民居建筑的整体,在多学科的辅助和支持中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萨迦格言》是藏族著名学者萨班·贡噶坚赞(11821251)撰写的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格言诗,开启了藏族作家作品中格言诗这一新流派,深刻影响了藏族文学创作。在《萨迦格言》中,作者通过新的文体和个性化的语言创新,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传达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理性沉思和人文关怀思想。本文通过文化的视觉,分析了文本中的"智愚之辨"背后的人文思想,彰显了一个知识精英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通过文学对社会问题的批评性观察,解读了作者隐匿在文本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和重构文化身份的理想。提出了《萨迦格言》不仅是藏族作家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的一部代表作,而且也是藏族文化从英雄崇拜逐渐转向智慧崇拜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文学文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冰岛萨迦文学是欧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反映的是冰岛等北欧民族从血缘维系方式向信仰维系方式转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冰岛萨迦文学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英雄气概和弱点相交织的人物、讲史与想象相结合的文学观念、英雄主义气氛与豪放刚烈格调的有机统一和富有特色原始民间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等,构成了冰岛萨迦文学的特有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庶民研究学派批判精英主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忽略了庶民文化形态的特殊性与庶民意识表达方式的独特性.他们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在历史、文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诸多研究领域试图颠覆精英主义学术研究,重构能够容纳底层经验的新知识生产范式.在历史学领域中,他们以历史书写来建构庶民阶层政治讼诉求的合法性,反对寡头政治,要求民主自由.  相似文献   

11.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968年学生运动以及80年代末的重大历史转折,在当代法国各学术领域的思想家们的激烈争论和积极创新中,法国的马克思思想研究过程,呈现出持续性、阶段性、视野开放性以及多学科穿插性的特征,形成了学派林立和创新迭起的活跃局面,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生活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革新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在西方人文研究中出现的当代创伤研究,将创伤概念从个体病理领域转化到历史、文化领域,强调创伤对个体与集体意义生产能力的崩塌效应。创伤研究与记忆研究有融合的趋势,但两者确属不同研究范式。当代创伤研究缘起于创伤话语从临床研究向人文研究的流动,以及西方文论的内在危机及其“伦理转向”。从概念、方法与议题来看,当代创伤研究有后解构创伤研究、批判性创伤研究、多元化创伤研究三条发展理路。后解构创伤研究从分离的角度界定创伤,继承了解构批评文本细读和修辞分析的方法,关注创伤的传达与再现问题;批判性创伤研究从社会性冲击的角度界定创伤,尝试将精神分析等理论中的相关概念用于社会文化分析,关注历史创伤的修通或哀悼;兴起于21世纪的多元化创伤研究从多种角度拓展了创伤概念,多采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关注创伤与媒介、身份、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互动关系。1990年代以来创伤研究风起云涌,虽然面临种种问题,创伤概念与创伤研究依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文化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视海洋文化研究,强化海洋文化学科建设,是面向海洋世纪我国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文化学科在青岛海洋大学首创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以海洋历史文化研究,海洋环境文化研究,海洋思想与权益制度研究为三大方向领域,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青岛海大的海洋文化研究所与最近浙江海洋学院和湛江海洋大学相继成立的海洋文化研究所,三家分布在一北一中一南,标志着我国海洋文化研究的学术机构阵容已经基本形成,学科发展势头迅猛.鉴此,由国家教育部实施建设一个全国高校海洋文化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已经适时可行.  相似文献   

14.
公元1247年,西藏地方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阔端王在凉州举行会谈,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地方的归附问题,这标志着西藏地方正式归附中央王朝。凉州白塔寺见证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演进,至今依然屹立于凉州,作为一处神圣的文化遗产接待着成千上万的游客。白塔寺不单是一般的旅游资源,还担负着满足不同群体内心的不同需求的重任。运用民族学、人类学、遗产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并结合田野调查,对凉州白塔寺的相关情况展开研究,能为白塔寺遗产的保护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东段的一个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一度曾是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对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传播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进入13世纪中叶,随着“凉州会谈”的成功举行,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也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此时,以凉州为中心,藏传佛教有规模的向蒙古等民族、向中原内地传播和辐射开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西藏高僧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八思巴等曾在这里建寺聚徒,弘传佛法。从凉州走出的清代国师章嘉·若贝多吉等,为藏传佛教的传播、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特的学术研究领域 ,起源于 2 0世纪 50年代末和 6 0年代初的英国 ,至今它已有 4 0多年的历史。本文简单地介绍了文化研究的政治和思想来源 ,着重分析了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及其具体表现形式。然后 ,作者强调在中国语境下合理地吸收和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内地高校开展民族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实践与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文章阐述了内地高校新疆班教育的意义,梳理和剖析了新疆班大学生内地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新疆班文化调适的教育策略,并对今后相关研究的领域范围、研究方法及文化育人重要策略等进行了必要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的精英群体,其文化价值观集中反映了这个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基本取向和发展趋势.当前,有关我国大学生群体文化价值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在详实的调查资料基础上,通过东、西部两地大学生在现代化、传统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等九个方面的认知及态度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人们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理论创新无止境,深化研究谋新篇。一年来,在全国上下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丰富内涵和重大要求取得初步进展之后,深化研究需要做出新的方向抉择,凝练当代议程,肩负当代使命。一是要立足更高站位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命题出场语境与重大意义;二是要深耕样本解读,从实际出发追寻人文经济学出场的历史逻辑,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赞赏的苏州、杭州等地区的历史基础和实践经验中科学提炼“人文密码”,精准理解“人文经济学”的真正内涵;三是要植根实践逻辑,精准把握人文经济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战略全局;四是要回溯人文经济学的理论魂脉,看人文经济学在解决西方经济学带来的一系列弊病的过程中,如何守正创新了马克思对资本拜物教所作的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同时重新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文经济学”系列重要论断的思想逻辑;五是要整体有机贯通、历史性梳理人文经济学的文化根脉,揭示和把握从传统到现代经济发展中一脉相承、成为灵魂的“文化基因”图谱;六是要以强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批评作为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既是对文学研究的发展,也是对文化研究的开拓。文化批评主要表现在文学的语境观和彰显文学的人文性和价值等方面。文化批评先驱诺斯洛普.弗莱和F.R.利维斯的批评思想都集中体现了这些主张。在经典文学以及文学教育方面,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在文化语境中观照文学、理解经典文学的作用并在大学教育中发挥文学的人文性等观点,推动了文化批评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