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关于改革土地使用权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名幸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64-69
土地限期使用制度,严重限制了投资领域,使工商实业投资行为短期化,整个社会资本,成了游资,进入股市,则股价暴涨,进入地产,则房价飙升,进入国有土地,则投机加剧,导致城市粗放扩张,使经济社会发展大起大落。因此,改革和调整土地生产关系,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将在介绍日本农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与分析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农地政策的相关思考,针对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推动农地改革、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监管、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实施农地主体功能区划分,建立农地信息数据库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沈守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8-12
迄今尚在沿用的无偿划拨土地使用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理论上是违反自然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的.在建立严格科学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下,应停止无偿划拨制度的继续沿用,规定期限,分类分批统一转为有偿使用,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的地情、国情,开创我国土地有偿使用的独立求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以马克思土地产权商品化、配置市场化理论以及地租理论为基础,探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置、农民投资土地积极性不高、土地流动性不强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对于推动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沈晖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7(1):65-69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当前存在土地产权界限模糊、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发挥未到位和土地立法滞后诸问题。完善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应以土地权利为核心,以物权理论为基础创新土地产权制度;要打破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实行土地出让金分期收取制度;以立法限定拍卖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适用范围,建立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许可制度。 相似文献
6.
田静婷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率偏低、农地市场发育缓慢这一现实状况,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与日本的农地法律制度差异,结果表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地产权制度,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是当前改革和完善中国农地法律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孙晓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7-50
由于土地的固定性和不可磨灭性 ,土地使用权抵押已经逐渐成为债权人欢迎的担保方式 ,这种抵押担保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土地使用权法律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 ,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内容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现状、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依据、土地使用权抵押标的范围等问题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PEO)、农业单位投资产值(PIO)以及农业单位面积产值(PAO)作为农业转型的衡量指标,使用人均经营耕地面积(PCA)作为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指标,通过静态面板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的方法分析农业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的变化对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和农业单位面积产值的增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对农业单位投资产值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所处的耕地保护红线、快速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时代背景为逻辑起点,研究了在既有制度框架下市场化配置的三种策略:城乡土地流动、耕地资源异地占补平衡和 “飞地工业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一轮土地改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路径:城市土地一级开发的PPP模式,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制度引擎作用,宅基地有限市场化配置和市场化思路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最后,提出政府在土地改革制度环境建设中的四个功能:科学规划、搭建市场交易平台、统筹协调利益关系和风险评估管控。 相似文献
10.
刘泽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我国三十年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令人激动与鼓舞,而理性冷静地分析改革开放的动力、途径与经验,我认为对国家的未来发展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收制度的设计直接影响其运行效果,土地征收制度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土地权利人的权益。土地征收制度本应该体现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由于理念和制度设计本身的原因导致在运行过程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文章着重分析这些缺陷与成因,以期对改革与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制度起到对症下药之效。 相似文献
12.
刘灵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7-33
清晰界定农地产权体系构成以及单项权利的主体归属,科学测算单项权利的功能价值,剥离单项权利之间的价值交叉,据此确定征地补偿标准与收益分配,实现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合理性。同时,农民行使不同类型的土地处分权会诱发农地权利的差异化变动,造成农地权利在多个利益主体之间产生事实上的分割共享或者权利归属主体发生彻底转移。另外,农民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是一项重要的财产权利,理应作为遗产被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亦会导致农地权利主体归属的转移。因此,在土地征收时,其他单位、个人通过市场交易或者继承获得的农地权利会随之丧失,他们应享有征地补偿收益分配请求权。故而,充分考虑土地处分、土地继承对征地补偿收益分配格局的影响,亦是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补偿制度关联互动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先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7-13
我国土地管理权是由土地规划权、土地用途管制权、土地征收权等权力构成的一组权利束结构体系。改革现行土地管理权制度,是修改《土地管理法》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的既有方案,因改革切入口定位不清而存在诸如目标定位模糊、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量等诸多弊病,并因此陷入了改革困境。以土地开发权为切入口,建立土地开发权制度平台,并将各项具体土地管理权纳入到这一平台上来推动其改革,是走出当下我国土地管理权制度改革困境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4.
郑若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11-16
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是土地法制改革中的一项核心议题,它在现行土地法体系的多重目标和逻辑下存在显著的制度冲突和权利限制问题,破题的关键是厘清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逻辑和原则。这要求将财产权逻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逻辑主线,将多元目标拣选、提炼为两项原则——即农民权利实现机会和承包经营权益的绝对保障,并以这两项原则划定财产权逻辑的适用前提,而未被转化为原则的其他目标则只能在不违背主线逻辑的前提下设定和适用为该目标服务的规则。在此基础上,制度改革的思路将趋于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将同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经营权共同构成三层次的权利体系。集体所有制仍然是制度前提,土地经营权将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所有权)为基础获得创设并承载旧制度未竟的使命,就长期而言,曾施加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转让、抵押、期限上的限制将逐渐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再分配将吸纳更多授权性(自治性)规范,但出于经验性考虑,短期内的制度调整仍有待变通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马永平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6):26-31
对于公共管理,管制是重要的管理手段。文章用经济学的观点阐述管制政策的效率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管制政策的效率,最后提出我国管制政策改进的建议和实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承包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118-125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从而实现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是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置的理论基础。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承包权强调农户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的权利,包括了持续承包、继续承包、优先购买和补偿请求等权利内容。 相似文献
17.
沿海滩涂上的物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其中潮上带和潮间带的法律性质是土地,所有权可以属于国家,也可以属于农民集体;潮下带部分本质上属于海域,所有权只能属于国家;自然淤积形成的滩涂所有权归属应该按附合规则确定。沿海滩涂上的使用权,既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农用地使用权,又有海域使用权,并且海域使用权有向土地使用权转化的可能。滩涂利用发生冲突时,应按效益原则解决开发利用中的纠纷。 相似文献
18.
王蜀黔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3):77-81
俄罗斯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加强财产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民法典和土地法典对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终生继承占有权、对他人土地的限制使用权的规定,较完整地构成了俄罗斯的现代土地他物权制度,也体现出俄罗斯根据本国的需要对土地他物权的立法所作的必要调整。 相似文献
19.
罗家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81-85
作为法律范畴的土地所有权是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土地私有权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历史上的井田制以及后来的屯田制、庄园制和租赋制度等土地占有形式,丰富了土地法律制度的内容。南诏的授田制与唐的均田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其授田制实施的范围远较唐均田制为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