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酒神冲动是尼采论述悲剧时引申出来的,代表着一种非理性状态。酒神精神是酒神冲动在文化学意义上的延伸。弘扬非理性的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基本意向。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无论是他塑造的“悲剧文化”,还是他极力推崇的“积极悲观主义”人生观,以及其艺术本体论都蕴含和贯穿了他的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2.
尼采早期美学思想中的“酒神”和“日神”来自于他对古希腊哲学的继承,对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发扬。靠着对古希腊宇宙本体论和永恒生成思想的深刻理解,尼采合“酒神”与“日神”而成“强力意志”,“强力意志”使人作为一次“美的事件”在宇宙间生成。  相似文献   

3.
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一般被认为是音乐立场上的对手,而尼采曾不顾瓦格纳的反对,在瓦格纳面前褒扬勃拉姆斯的音乐.其时,尼采尽管仍未完全放弃对瓦格纳复兴酒神音乐的希望,但已意识到瓦格纳音乐所存在的缺陷和危险,从而很可能试图结合瓦格纳和勃拉姆斯的不同音乐倾向,对勃拉姆斯有着类似于对音乐中的日神精神的期待,以勃拉姆斯来补充瓦格纳.但在抱有这一音乐理想的同时,尼采对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均心存怀疑:由于酒神和日神不可分离的一体性,没有日神约束的酒神只能成为激情的放纵,失去酒神根基的日神只能成为浅薄的假象,因此,瓦格纳不能代表酒神音乐,勃拉姆斯也并不能称其为日神艺术家.最终,尼采确证了自己的怀疑,认为瓦格纳和勃拉姆斯并无根本不同,他们都是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者,代表了音乐上的颓废倾向.  相似文献   

4.
陈金花 《阴山学刊》2006,19(5):24-26
《离骚》中的人物身上呈现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某些特征,屈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国君,是“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日神精神的具体体现;打破人与神、人与物的界限,使诗人从现实和自身超越出来,忘却自我而分享神性,是“个体化原理崩溃”———酒神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隐喻来说明艺术和人生 ,而酒神狂欢是更为本质的动力。网络艺术中的审美所体现的就是一种绵延于大众文化思潮中的酒神精神。这种在网络空间得以夸张表现的酒神艺术反过来对现实不断渗透和影响 ,参与了现实的美学重构。看到它张扬感性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它精神意义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酒神在中国古代是与代表理性精神的日神相对应的民间之神。作为一种酒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渗透于远古民间风习之中。如酒神与巫觋的融合,它总与酣歌狂舞、娱飨卜筮相关。这逐渐形成为一种夸扬蹈历、自由奔放、洒脱不拘、灵气冲溢的精神品格。“一斗诗百篇”的诗  相似文献   

7.
尼采论及日神式、酒神式和悲剧式三种审美境界.庄子论及齐物武、坐忘武和逍遥游式三种审美境界.尼采与庄子的审美境界论存在着文化意义上的深刻相通性和内容实质上的明显差异性.比较其相通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观点来看,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把希腊悲剧的精神归结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并以此反对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哲学,最终以艺术的方式肯定了生命,所以尼采在该书中主要宣扬了一种艺术的形而上学、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审美主义精神。但是,经过分析之后,文章得出结论:尼采并不仅仅是在讨论艺术形而上学问题,而是提出了一个更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即,生活究竟是需要真理还是谎言?也即真理与生命的关系问题,而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罗俊丽 《兰州学刊》2009,(11):39-42
酒神精神是尼采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本文从酒神精神的概念出发、对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关系进行分析,疏导了酒神精神是如何影响着的尼采的哲学思想的,并且从尼采自身洋溢的酒神精神的光辉对酒神精神进行阐述与褒扬,从当代视角对酒神的合理性及其缺陷进行评论。酒神精神从肯定人生的痛苦和价值方面具有积极的人生意义。同时,酒神精神作为希腊悲剧的内在实质,阐释了生命苦难中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由此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
尼采美学思想的要义是为人生而艺术。尼采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他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在尼采看来,古希腊人借助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发展而来的悲剧艺术,使人生变得壮丽,酒神精神乃至强力意志成为人的生命之本质规定。因此,尼采认为,在人的生命由于科学、道德的戕害而越来越孱弱的时代,只有艺术才能够实现拯救。尼采的美学思想吁求着强力,它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概括现代中国学术的两大学派——北大学派和清华学派的学术心理类型和学术气质,及由此带来的两大学派的不同特征:体现酒神精神的北大学派注重疑古、经世致用和反个体化原则,有克里斯玛权威主义一元论、独断论倾向;体现日神精神的清华学派则注重释古,追随个体化原则,将研究对象客观化,讲究适度,提倡多元。文章并着重分析了日神精神与学术独立、与近代学术伦理的密切关系,强调了清华学派的价值中立立场、工具理性精神,以及这一学派重视学术规范的建构与遵守、注意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品格对现代学术的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尼采在中国”是当代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的研究多注意尼采学说中批判/解构的主题及其在中国的影响,而对尼采所构建的审美人生观的一面较少关注。本文以朱光潜论著为中心,分析尼采的“日神精神”如何被借用、转化为“人生艺术化”的思想过程及其主要特征,初步勾勒出尼采在中国的另一副面孔,并予客观评论。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精神象征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生命意志,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日神精神象征着人的理性、智慧和文明的法则,体现了人的文化属性。西方文学中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矛盾与融合,体现了其文化内质上的矛盾与互补两重性,也体现了人自身的矛盾性和文化之悖谬。文学因其具有酒神精神而使人性以艺术的方式获得一种自由进而拥有美感;文学也因其具有日神精神而使人性以艺术的方式表达理性意志、捍卫人之为人的高贵理性、提升人之精神与灵魂品位,从而也拥有美感。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运载着文学所不可或缺的人性意蕴。  相似文献   

14.
高丽燕 《理论界》2022,(8):87-93
尼采的反传统性不仅体现在他颠覆性的思想之中,而且体现在他的思想建构过程之中。与传统哲学家通过抽象逻辑思辨阐发哲学思想不同,尼采则是通过形象的叙事来展现他的思想。《悲剧的诞生》作为尼采哲思的起点,便是通过酒神和日神两个人物形象的叙事来表现的。而酒神形象作为其中的主角,在尼采的后期哲学中衍生了一系列酒神特质的形象。在勾勒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尼采进一步在情节发展中生动地展开他的哲学叙事。  相似文献   

15.
美国作家麦尔维尔与德国哲学家尼采处于不同的时空与国度,二人的生命没有有形的交集。但是,二人在生活际遇、诗哲气质、艺术追求以及哲学思考上有诸多的共振点,这使得二人的思想穿越时空,产生了心灵共振和精神相遇。麦尔维尔在19世纪50年代的小说创作无意识地成为了尼采酒神精神的文学再现。  相似文献   

16.
袁芳 《齐鲁学刊》2006,(5):116-117
为揭示人性恶这一主题,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精心营造了一个观察人类本性的理想环境。在这里,人性的善恶借助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艺术冲突得以充分展现。这里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不是按照小说中拉尔夫和杰克这两个角色进行的二分法,而是两种精神在同属某个角色基础上的冲突和较量。  相似文献   

17.
酒使人产生幻觉 ,诗激发人的想象。李白的饮酒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想象的审美空间 ,陶醉在诗的境界中会体会出尼采所概括的“酒神精神”。这些诗歌既是李白极端的自我表现 ,又是他本质生命的展示 ,借助它们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 ,体验李白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悲剧艺术常驻不衰吗?或者,它象其他艺术思潮、艺术精神和艺术形式一样,盛极一时,而后就退居旁位,甚至蔫然凋敞?尽管历代作家都未放弃悲剧创作,尽管文论家们始终把悲剧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研究,可还是有一些人大胆地提出悲剧已经消亡了。本文拟就国外的几种悲剧消亡论做一述评。 一、尼采的启示 悲剧消亡论的端倪出自尼采。尼采把悲剧视为酒神精神的泛音,与酒神精神共存亡。他认为真正的悲剧只存在于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当欧里庇德斯粉墨登场时,悲剧艺术就蜕化变质,寿终正寝了。造成希腊悲剧衰亡的直接原因就是苏格拉底主义的兴起。 在索福克勒斯之前,希腊悲剧人物都是个体化了的酒神精神,扮演着酒神的悲剧。而欧里庇德斯的悲剧主角却徒有酒神的面具,没有酒神的灵魂。借他  相似文献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先行者,中国现代诗人穆旦的诗作也呈现出存在主义本色,将两者在特定的视域中进行对位性解读不失为一种新的“问题意识”范畴.“对位性”是指两者在存在主义诗学意义(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小说诗学)上的对应与通融,具体表现在:一是尼采的“酒神式”艺术精神及其审美表现形态成为两者的诗学切合点,如果说陀氏关注的是“上帝死了”后类似于“地下室”乃至“死屋”般的生命存在状态,并通过酒神精神进行审美探究,那么穆旦诗作则彰显自由意志对生命现象的肯定,这种肯定以酒神式狂欢呈现进而获得形而上的审美慰藉.其二,与酒神艺术精神相应的是陀氏小说中的复调形态,陀氏在复调式多声部合奏中构建了小说的先验性存在结构,其中寄寓了个性的自由选择与上帝的必然意志之间悖谬关系;穆旦在非自觉的状态下将陀氏的复调性引借、融入到诗歌中,并以自我不断撕裂、不断质疑的方式、在存在的焦虑与现实的生存状态间体验着“丰富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日神类型”与“酒神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行、兼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源于价值的合理性酒神类型(具有一元论倾向和整体性、高屋建瓴性特征)。作者认为,日神类型受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象征”;日神类型和酒神类型的会合,才是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健全与完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