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西新闻写作在报道事实、传播信息、表达新闻价值的方式上存在很大差异。从中西新闻思维观、价值观、人格观、道德观、职业观、表现观等方面阐释中西新闻写作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差异,分析形成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可为中西新闻写作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写作系统中,表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闻写作的表达阶段,首先要分析鉴别新闻事实的真实性;其次是分析新闻事实的信息价值;第三是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新颖、深刻的主题;最后是分析"口径"和"基调"、"时机"和"角度",有效地实现报道动机和报道效果的和谐统一.这样,新闻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戏剧性具有不解之缘。新闻标题的戏剧性,是对新闻事实所蕴涵的具有动作性、冲突性等戏剧元素的聚焦和强化,是对戏剧情境的片段截取、瞬间展现。合理、适度地开掘戏剧性,能够有效防止概念化报道、"真空式"报道、片面"报平安"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借鉴戏剧化手法,不能搜奇猎异,不能"破坏高雅的审美观或降低格调"。  相似文献   

4.
一、抒情与议论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手法新闻表现手法是表现新闻内容的重要手段,是新闻表现形式问题。新闻的表现手法很多: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等。不同的手法特点不同,功能也不同。在新闻写作中作者选用什么样的手法是由新闻表现的内容决定的。从新闻体裁的分类来看,新闻基本上分为二大类: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这两种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在表现内容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表现手法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各有侧重。新闻报道主要是报道事实,即把最新发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及时地报道出去,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报道的内容特点是重事实…  相似文献   

5.
思维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往往能打破常规,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其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是新闻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只需要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事实 ,而不需要文采与写作风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 ,在各大媒体掌握的新闻原料大同小异的情况下 ,报道的质量成了竞争的重点。在新闻内容大致相同的前提下 ,写得好的报道自然就更能吸引人 ,记者的写作风格因此变得重要 ,渐渐受到传媒管理者重视。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大家说明 ,什么是风格 ,为什么记者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记者该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 ?记者的写作风格仅仅是语言上的变化吗 ?本文认为 :新闻的写作风格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 ?新闻从真实到优美这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但新闻只能先真实后优美。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 ,对报道方式、语言运用作必要的构思和讲究 ,把握住这点 ,我们就能达到增强报道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只需要简明扼要地交待清楚事实,而不需要文采与写作风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在各大媒体掌握的新闻原料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报道的质量成了竞争的重点.在新闻内容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写得好的报道自然就更能吸引人,记者的写作风格因此变得重要,渐渐受到传媒管理者重视.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给大家说明,什么是风格,为什么记者需要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记者该如何形成自己的风格?记者的写作风格仅仅是语言上的变化吗?本文认为:新闻的写作风格应该有什么样的标准?新闻从真实到优美这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新闻只能先真实后优美.在尊重真实的前提下,对报道方式、语言运用作必要的构思和讲究,把握住这点,我们就能达到增强报道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品的产生与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记者面对芜杂的客观事实,分辨出沙石与真金,准确地把握新闻事实;可以帮助记者确定报道对象,正确利用采访时间和空间,捕捉受众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学习思维方式,积极驾驭思维方式,以指导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9.
(一) “解释性新闻”是目前西方报纸上一种比较流行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在新闻写作中,利用背景事实来显示和阐明新闻事实,亦即根据某个情况的背景事实对新闻作出客观的判断。在我国,这种文体也已逐渐流行,并且显示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0.
新闻内在规律包括新闻的形成规律与新闻的传播规律。新闻的形成规律包含如下内容:新闻与事实之间体现为一定的可以把握的关系,所报道的事实应当确有新闻价值,对事实的报道应当不失真,新闻要确实有“新”可“闻”。新闻的有效传播是传者、媒介、受传者三者协调互动的产物。新闻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结为:传者受到媒介和受众的双重制约,传者与受传者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双向交流,传者和媒介对受众负有满足其需要和提高其水平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1.
记者介入事件进程,是新闻报道中较为特殊的形式,在学理上有待深入探讨。介入型的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体验式、揭秘式和策划式三种。记者的介入应遵循事实的客观性原则、事件的规律性原则、认识的科学性原则、法律和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逻辑的力量在于求信与求真,新闻证实的归纳"求信"与新闻证伪的演绎"求真"都是人类求真思维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新闻求真的逻辑过程具体体现为"新闻发现—验证—新发现—新验证",直至最后新闻发现和确证的自身协调的、完整的过程。但是新闻真实的客观内容与现实疆界警醒我们"逻辑真理性"代替不了新闻的"现实真理性",但也不应拒斥对新闻的逻辑真理性的追问,因而二者必须要在现实的、变动的诸多新闻条件的辩证分析之中获得统一性支持。  相似文献   

13.
简要、简短、简单和简明这“四简”境界,是增大新闻信息密度、信息容量的必然性追求,是传播致效的关键。“四简”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和评价,题材的选取和挖掘,语言的推敲和锤炼。新闻精品是“体式精炼”的作品,应大力倡导优良文风,力戒“新闻腔”。  相似文献   

14.
从大数据定义及思维转型的探讨,以及新闻价值标准的剖析和归纳来看,大数据思维改变新闻价值观有三个重要维度:分析海量数据的相关性,拓展新闻价值中"有用性"的广度;测定系统内信息熵值,突破新闻价值中"时效性"的限度;审核全数据中的异常值,挖掘新闻价值中"异常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15.
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理论研究对新闻人力资源开发给以现实的关照,新闻思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命题。就新闻思维性质而言,新闻思维是社会思维、证实思维、政治思维、大众思维的综合运用。它们相互渗透,交叉辐射,共同构成新闻主体的思维大厦。  相似文献   

16.
电视作为以活动的视觉形象为主的传播方式,具有和电影相似的造型与结构特征。蒙太奇早先是作为画面组接技巧被电视继承和使用。“Montage”(蒙太奇)一词源于法语,原意为装配、安装,后借用到电影当中。一般新闻工作者只在编辑阶段运用蒙太奇技巧组接画面,将蒙太奇仅仅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而本文将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且探讨蒙太奇思维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处理与科学决策可分为程式化和非程式化两类方法,程式化的信息处理与科学决策方法主要是顺向思维、系统思维、循序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运用;非程式化的信息处理与科学决策方式主要是发散性思维、统摄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新闻产生过程中处理信息与科学决策必须遵循科学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检视传播学理论与本土化媒介语境如何契合的机会。研究和思考传播学理论在中国突发灾难报道这一特殊的“媒介语境”下的呈现与表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理意义。在地震报道中,媒介的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传播免疫理论以及传统的受众理论等都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思考。从事实层面来看,在汶川地震的报道中,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受众理论等较之历史语境及西方社会语境,都有一定的“变异性呈现”,体现了传播理论进入中国媒介语境后显示的本土化特征。从规范层面来看,单一的媒介议程、单一而强势的舆论场、单一的媒介强效果论和消极受众理论等,都不利于打造一个健康的媒介生态。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保持议程设置的多样性,保持声音的多元性才有利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9.
文字的“音”与“形”是观念的“现象”存在。文字的音一形二重现象给文字记录观念的方式提供了两种选择。汉字从“形”出发,兼及字“音”,包蕴“意象”,以“相类性”为原则,形成超越具象的汉字“字象”系统;汉字“字象”具有虚拟隐喻的“象性”、具身性和透明性。西文字则弃“形”择“音”,以“任意性”为原则,形成了能指/所指关系的符号“声象”系统;西文字“声象”具有语境诠释的“像性”、离身性和遮蔽性。文字是“构成性的语言”,左右着组织信息和概念表征的方式。现象学的观念开启了重新观察文字的视角,启发通过文字形态的独立考察比较中西文论差异的可能性,探索文字所蕴含的思维力量,观照中西审美思维的源发性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0.
加快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程、全息、全员和全效的全媒体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在建设全媒体的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思维方式转变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从编辑工作内容转变对思维方式转换的现实需求出发,结合传媒信息生产环境和新闻生产方式重塑,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研究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思维的转变方式和内容、编辑思维转变的具体着力点以及编辑思维转变的全媒体实践逻辑。研究认为:全媒体建设要求编辑打破线性思维,以立体的融合思维来应对媒体融合发展环境; 融合思维本质上是一种综合利用媒体资源的思维方式,新闻编辑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点、以技术为支撑点、以数据为发力点,实现围绕用户进行信息生产、运用技术为产品创新服务、充分利用数据深层价值; 融合思维可以运用于新闻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基于深度挖掘用户话题、利用原始素材、适配内容与渠道等,在新闻报道选题策划、融媒体产品打造、实现平台效用最大化等方面带动全媒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