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企业总是在一个市场体系中活动着,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灵活应变的运转机制。企业的计划,只能是商品的计划,而不是产品的计划。商品经济不仅要求经营者有自主权,同时又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主发展的经营环境。计划经济不能不要控制,但在商品经营中只能通过市场体系实行间接控制,而不是硬性直接控制。可以说,企业活力、市场体系和间接控制,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测面。一、企业活力应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为企业扩权也已经强调多次,可以说,“权”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主要包括计划调控和市场调控两种形式。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重要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要受到宏观调整地制约。在旧体制下,由于排斥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各参与者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 《求是学刊》2004,31(5):52-56
农业产业化实现了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即农户和企业而不是政府 ;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是实现“双赢”的基础 ;政府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持者、宏观调控者和公共服务者 ;市场才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真正“龙头” ,资源优势、产品优势 ,最终必须通过市场 ,才能成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建立宏观调控下的农业产业化市场导向机制 ,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市场引导农户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银企关系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关系之一。健康和规范的银企关系,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性条件之一。从总的方面看,市场经济中的银企关系应当体现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如,体现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要求,体现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化、自主性与自由竞争等;应当有利于企业灵活自主地从银行和金融市场间接和直接地融通资金,高效率使用资金,促进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应当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融通社会资金的作用,自主发放贷款,实行商业化经营;应当有利于国有…  相似文献   

5.
金融风险的传递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生 《唐都学刊》2001,17(3):36-39
风险传递是风险扩散、扩大化的一种机制形式。不仅有问题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会以各种方式将风险传递给健康银行,使风险在银行体系中扩散,而且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会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扩大风险。“活破产企业”造成的危害更大。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及时处理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规范化建设,努力建立完善的企业破产制度和市场规范,消除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6.
把联合企业发展为基本的物质生产经济单位,是东德为完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大大加速经济转到集约化扩大再生产为主的道路上去的过程。作为经济单位的联合企业,其决定性特征是它的活动范围包括科学研究和设计工作、制造一定品种的产品和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产品的再生产全部阶段。联合企业拥有科技能力和生产能力,以及销售产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理公司”是专门从事经营活动本身的公司,是“经营力”的形成载体。由于“经理公司”具有的进入与撤出的双向选择性、直接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及公司人页不索取生产企业的资本收益等运行方式特征,决定了“经理公司”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创造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主体,促使全要素市场体系得以最终形成;造就了“经营者阶层”;规范了财产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保证了三者经济行为的理性化、公开化;加速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作者最后指出,通过“经理公司”来创造与开发“经营力”是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中带有突破性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深化改革的任务主要是: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分阶段地进行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这里清楚地指明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  相似文献   

9.
确立、调整和不断优化社会结构是社会调控的重要任务,应该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利益结构,既培育更加完整完善的市场体系,又防止政府的缺位越位。适时提高改革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大胆调整和摒弃原有利益结构,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复杂化、利益规则现代化世界化、利益观念完善化融合化的现实要求,尽快确立和完善一种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共荣、各种利益主体协作联合、各种分配方式互补协同、各种调控力量高效合作的竞合型利益结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和日本同时进行了开发银行改革,都试图将银行的主要融资方式从政府调控融资转变为市场发债融资。改革的结果是,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基本实现发债融资,而日本开发银行却仍高度依赖于政府的资金调控。两场时间重合、目标相同的改革,得到不同的结果,"变革时机"和"路径依赖"决定了金融制度改革的结果。战后30年中不断壮大的政府调控型金融制度约束了日本的改革进程,而中国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市场化并未受到成熟旧制度的制约。强调政府调控在政策金融中的作用,对当下增速放缓的中国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1987年12月,日本国内各主要经济研究所,银行和大企业都对1988年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行了不同的予测。其中,“国民经济研究协会”予测的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为4、3%、“三菱综合研究所”、“第一劝业银行”、“东京银行”予测的最低、为3、2%。而日本政府的予测结果是,1988年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为3、8%、个人消费增长率为  相似文献   

12.
一《“七五”计划建议》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七五”计划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之一。对财政工作也明确指出,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要促进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财政工作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值得吸取的。过去,长期政企职责不分,财政部门包揽了许多本来不应该管的事。而许多应该必须管的事又未能管好。供给制,统收统支基本上是吃“大锅饭”的财政,也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财政,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财政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在经济上的后果是  相似文献   

13.
调控失灵与社会的生产: 以房地产业为个案及个案拓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星 《社会》2008,28(5):139-164
房地产业具有市场性和社会性双重性格。国家对房地产业调控失灵根源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获取方式的不一致,权力化市场制造了市场强势:一方面封闭了中央调控制度的执行;另一方面瓦解了社会成员自组织的抵抗行动。“强政府”体制的弱调控力这一悖论事实背后是地方保护主义。中央政府应该调整“放权”的内涵:从“放权于地方”的内部权力分配转向“放权于民”,形成两条腿走路的社会治理模式,建构国家与社会“共建”关系格局,联合对抗权力化市场的侵蚀,这是中国“社会”能够成功“生产”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经济运行机制的提出,为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勾画出了大致的轮廊,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新经济运行机制的运转,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是深化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的认识是:适度经济增长是推动新旧机制转换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首先是改造企业制度,重建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其次是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优化经济运行的环境。第三,提高宏观间接调控能力,建立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审批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 ,是改革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计划审批制度 ,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审批制度。计划审批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主要方式 ,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公共审批制度 ,政府只保留对核心公共事务的审批权力 ,其它非核心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的审批则全部“非政府化”、“非审批化” ,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个人自我监管和自治监管。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难题,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关键。十四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发育,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的。我们佳木斯经编印染厂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企业由过去的“破产警告、限期整顿”,到今天的盈利大户,省级先进、全国行头,完全是企业较早地转换经营机制的结果,较快地进入  相似文献   

17.
略析国有企业中的两个权利主体杨宜昌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之一是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样,国有企业是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企业融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日本学刊》2005,(3):121-129
近年来日本企业融资的显著特点是在保持银行的间接融资主体地位不变的同时,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在融资偏好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有所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依旧不容乐观,但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又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有计划运用经济杠杆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经济杠杆本身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它是表现经济规律的作用,从而象力学的“杠杆”一样推动经济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所认识,利用来作为推动、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工具,就是运用经济杠杆。(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是实行计划经济,加强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多年来计划工作的经验证明,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有直接计划、间接计划和自由生产三个部分,相应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由企业自行安排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功,但也曾几度改革,几度“失控”,几度“失调”,尤其是近几年与宏观经济高度增长相伴的却是许多微观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亏损企业日益增多,国家财政调控能力减弱,金融改革滞后且秩序混乱。无论是“看得见的手”还是“看不见的手”,都没有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力指挥。因此,本文力图从动态系统角度,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原理,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稳定有序的宏观调控系统。本文的指导思想是,在一个矛盾复杂而尖锐的领域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