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通语”——扬雄《方言》术语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玉宏 《兰州学刊》2007,(5):155-156
"通语"现在在语言学界被广泛使用着,语言学界使用这一术语时,一般是相对于"方言"来说的,即作为共同语的等义词."通语"第一次出现是在汉代扬雄的《方言》里,沈兼士等一批学者认为"通语"是指无地域限制的普通语词,论文通过对《方言》里提到"通语"字眼的29个例子的分析,指出扬雄《方言》里的"通语"并不是指共同语,当指一种"通行的说法",它可以是共同语的词语,也可以是某地的方言语词.而"通语"只是说明了某个词语是某个地区或几个地区之间最通行的说法而已.  相似文献   

2.
语言在城市发展中是一种颇有价值的资源。洛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形成了方言和过渡语对立的语言模式。从优化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应该采取"分而治之"的语言规划策略,使洛阳方言和普通话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作用。一、划定老城区为方言区,有意识地保留洛阳方言:投资开展与洛阳方言有关的语言研究项目,研究洛阳方言及其发展历史、传统地名等;制定合理的洛阳方言战略规划,学会一种新的语言(普通话或英语)和思维方式来应对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二、在市区其它地方大力推行普通话,促使过渡语向普通话靠拢:加强学校普通话教学工作;制定行业法规,促进语言规范。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是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10周年。8月6日,雅虎网站转发了《信息时报》一篇语言与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章。这篇文章说:粤语源于中国先秦两汉时期之“雅言”,是今天诸多汉语方言中保持雅言最多的一种方言,呼吁尽快建立粤语博物馆,保存粤语这不可多得的我国最古老的“普通话”的活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文体学视角考察,周诗体式是在人们的文化实践中历史地生成的。远古仪式中祝祷咏诵歌辞与日常语言疏离的"齐言化倾向"以及商代仪式咏诵歌辞的齐言化,是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周代仪式音乐水平及咏诵技艺的提升,是诗体韵化与"四言体"逐渐规范化的技术性发生机制;周诗的两种"复章体",是诗体建构中雅、俗歌曲文化融汇的体现。周诗体式的生成过程,是在文士的个人雅言写作、民间歌辞的雅言翻写与既存雅言歌辞的再书写中具体展开的;文士群体雅言诗体的集体书写方式与追求形式上的整饬化、美感化,是周诗体式建构和完型的根本机制。文化文体学的学术目标,即在于通过文体生态学、文体功能学与文体行为学的贯通考察,将单一的、静态的文体形态学扩展为立体的、动态的文体发生学研究,揭示文体历史生成过程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偏正结构”是汉语复合词常见的一种组合形式,这一结构公认的界定是“前偏后正”,即修饰、限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但以这种结构界定标准,在分析汉语南方方言中大量存在的诸如“鸡公”、“狗母”的构词现象,以及今天北方话类似的语言现象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从南北方言事实出发,结合古汉语及亲属语材料,对这类结构的内涵进行重新检视.  相似文献   

6.
卡尔·亨利希·孟格斯(Karl Heinrich Menges)1908年生于德国.孟格斯是杰出的突厥语和阿尔泰语系语言学家.他学习过斯拉夫语言学和突厥语言学.多次到俄罗斯境内讲突厥语系语言的地区以及土耳其、伊郎等地实地考查.他的著作大致有两类.一类研究突厥语,另一类研究阿尔泰语与其他语系语言的关系.孟格斯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其中最重要的有卡拉卡尔帕克语音学.这是苏联以外第一部讨论卡拉卡尔帕克语的著作.书中描写卡拉卡尔帕克语的语音并作比较语音学研究.他认为卡拉卡尔帕克语是哈萨克语的一种方言,而苏联学者则认为卡拉卡尔帕克语是一种独立语言.不是方言.  相似文献   

7.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山东各地已有了明显的方言差异。考察扬雄《方言》记录方言词语时所用地名单独列举与并举的情况 ,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山东方言大致可分为齐鲁、东齐海岱两区四片。两区四片格局的形成同齐鲁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两区四片的内部格局在今山东方言中仍然保持着 ,如果将秦汉时期山东方言的内部差异同今山东方言的分区结果比较 ,古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糖,在上古曾有过种种称号:如“饴”、“饧”、“(饣长)(饣皇)”等。杨雄《方言》说:“饧谓之张皇,即乾饴也;饴谓之(饣亥)饧,谓之,江东皆言糖也;凡饴谓之糖,自关而东,陈、魏、宋、楚、卫之间通语。”这种糖是麦芽糖,制法是用稻麦黍粟之类,浸湿生芽暴乾,然后煎炼调化而成的。这种糖从文献记载上看,至迟在周代已开始制造了。《诗经·大雅》:“  相似文献   

9.
蒙古语是世界上古老的语言之一,它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慢长的历史过程。 追溯蒙古语的形成自然要从阿尔泰语系谈起。阿尔泰语学者们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构拟和设想了原始蒙古语起源于阿尔泰语言共同体(或阿尔泰原始语),由阿尔泰语言共同体分化为突厥—楚瓦什—蒙古—满洲—通古斯语言共同体和原始朝鲜语;由突厥—楚瓦什—蒙古—满洲—通古斯语言共同体分化为突厥—楚瓦什语言共同体和蒙古—满洲—通古斯语共同体;由蒙古—满洲—通古斯共同体又分化为原始蒙古语和原始满洲—通古斯语;由原始蒙古语(或共同蒙古语)形成了中世纪蒙古语。最后,从中世纪蒙古语又进一步分化为现代蒙占语,莫戈勒语、达斡尔语和蒙古尔语等等。  相似文献   

10.
汉语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在相互竞争中发展。前者对后者的竞争方式主要是冲击和扩散,而后者对前者的竞争主要是渗透。二者竞争结果主要有三种:通语进入方言、方言转化为通语、通语和方言合璧成词。通语词汇和方言词汇存在表层和深层两个竞争层次。  相似文献   

11.
关于粤方言的源头和基础问题,学界主要有"两广越语基础说"和"楚方言雏型说"两种观点.本文尝试从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综合探讨粤方言的源头和基础,认为粤方言的源头和基础是秦汉通语,也就是古关中话.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广袤的国家,方言分歧复杂现象由来已久。方言在反映地域社会文化现象以及语言发展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以西汉扬雄《道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为端倪,就已表明我国古人开始注意到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地方志作为记载和反映某一地域社会与文化现象的百科全书,其所供信息与资料具有通今传后之功用。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我国地方志自秦汉出现以来,对方言现象一直重视不够,只是把其视为地方风俗的一小部分,或是疏而不记,或是志而简略,仅满足于对少部分方言词的记载与考证。方言现象不能得以毕现,…  相似文献   

13.
上海自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设镇以来,迄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其间人口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 一、上海历史人回的概略统计 上海土地露出水面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周代。据说战匡末年这一带是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但无文物足证,只是传说而已。秦汉时属于娄县(即今江苏昆山)。当时这个濒海荒滩不为人所注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刀耕火耨,使它逐渐有了人烟。三国时,这里是孙吴打造战船的地方。龙华塔就是这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源远流长。从西汉末年扬雄的《方言》算起,已经历了近2000年的历史。运用现代语言科学的技术方法来调查汉语方言,也有60多年的历史了。一、汉语方言研究的古典传统汉语方言的分歧,先秦典籍已有不少反映。当时的天子,为了体察民情风俗,博通天下名物,每年秋后都要派遣使臣到民间搜集民间歌谣和方言异语,训诂学家们在铨释词语、解释典籍时,也往往注意到存在方言词语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扬雄继承前人旨趣,利用各地人民云集的都市,记录了当时知识分子(孝廉)、士兵(卫卒)以及一般平民大众的口语,辛勤笔耕近三十载,编成一部包括近2000个词语的方言比较词汇集。这是周秦到西汉末年民间语言的可靠记录,揭示了错综复杂的方言现象,无疑是中国传统语文学中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悬之于日月而不刊”。综观《方言》全书,突出的贡献有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民间口语,能以活的语言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福建方言字典》(1837)是一部较早且具影响力的闽南方言字典,本文从三个层面对该字典进行研究:首先,从史料和音系考证其记录的是19世纪初期的漳浦方言;第二,将它与《汇集雅俗通十五音》对比,并参照同时期其它历史语料和现代方言,考订其讹误之处;第三,结合古今语料的记载和实地语言调查来考察19世纪初期至今漳浦方音的传承和演变。  相似文献   

16.
关于<切韵>音系的性质,学术界至今仍争论不休.为此从我国特有的历史语言现象入手,根据颜之推<颜氏家训>中的记载,并结合儿童语言习得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切韵>音系是经过当时大儒整理的内部统一的读书音系统,即隋唐雅言.  相似文献   

17.
论成语的经典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熟话下分两大类,一类叫作俗语,另一类可以称作雅言。成语即属于雅言。成语这种雅言,从意义内容上看,与俗语判然有别—成语的语素多是古朴、典雅的;从结构形式上看,也与俗语迥然有异—成语的形式多为四字格。成语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构成了成语区别于俗语的特殊性质—经典性。成语的经典性是历史形成的。正因为成语具有经典性,所以比起语言词汇的其他单位,它更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尽管成语和俗语也存在着交混的情况,但语言使用者一般并不难将成语与俗语分别开,原因也正在于成语有经典性而俗语没有经典性。  相似文献   

18.
山西方言与文化综合研究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汉语方言的研究在以前的基础上走向了深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和现代流语通语的研究一样,大多是在西方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进行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描写和切分,不太注意方言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研究。大体上说,人类语言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一种方言与其赖以生存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这种“非常密切”,到底密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成果来揭示。  相似文献   

19.
略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曾毅平语言学界对“共同语”的界定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A.《汉语方言概要》:“历史上或现代的几个方言或语言在尚未分化的共同时期的统一状态叫作共同语或原始语或基础语。”①B.《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一个全民族人民共同使用的、在本...  相似文献   

20.
粤语与岭南文化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康宁 《学术研究》2006,(2):122-125
粤语由我国最早的民族共同语雅言发展而成,形成于汉代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一带。粤语保存着雅言音系的大量因素,对于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粤语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其次方言可划分为西江—珠江、浔江—郁江等六个流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