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督政府仅执政四年多时间.它的迅速解体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秋千政策"的不稳定性是督政府迅速解体的根本原因;经济政策的"失效"和财政状况的不断恶化,是督政府崩溃的重要原因;而督政府对外征服的不断扩张则直接促成了它的灭亡.  相似文献   

2.
本文鉴于以往论述的偏颇,对俄国1812年反法战争的性质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考察,认为沙皇政府所进行的这场战争,是它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动政策的继续,自始至终都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英国发动和组织欧洲各国参加的反法联盟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场重大国际冲突。这场战争长达二十余年,战火烧遍欧洲大陆,幅射阿拉伯地区,波及大西洋、地中海水域,给欧洲各国以深远影响。为什么会发生这场重大国际冲突,欧洲各封建君主国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参战的动因是什么,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塑造了一个向封建贵族地主阶级复辟势力屈膝投降的艺术典型——于连。 于连主要活动在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年6月,以老沙皇为首的第七次反法联盟,摧垮了拿破仑的百日政变,法国从此进入了复辟时期。“反法联盟”“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因为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国督政府的历史地位丁建定督政府时期是法国从雅各宾恐怖统治的非常状态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状态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作为资产阶级中央政府的督政府,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这就是恢复和重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正常秩序,使法国资本主义走上正常的发展轨...  相似文献   

6.
<正>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就读巴黎军校,后任军官,参加了镇压保皇党叛乱的战争。1799年,任法国政府第一执政。1804年,法国改共和为帝制,他被授予皇帝称号。1814年以沙俄为头子的欧洲反法联盟军队攻进巴黎,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拿破仑退位,被囚禁于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1815年3月他又率军打回法国,重登皇位。6月,再次在欧洲反法联军的武装干涉下,被迫第二次退位,流放到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死于该岛。拿破仑一生东征西讨,指挥了数十次战争,其兵马所及,跨越欧亚非三大洲,其影响之大,使他成为欧洲近代史上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拿破仑不仅是一个军事统帅,作为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军事家,他阐发了一系列战略战术理论,总结并发挥了历史上  相似文献   

7.
拿破仑战争对当时的欧洲影响很大。但是,这场战争到底是侵略掠夺、制造浩劫的战争,还是推动欧洲大陆历史进程的战争?对此,世界史学界的看法极不一致。本文对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陋看法。一、拿破仑战争挫败了“反法同盟”的进攻, 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成果否定拿破仑战争进步作用的人,首先否认拿破仑时代与法国大革命时代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他们以雾月政变拿破仑上台为界,把这之前涂成红的,把这之后抹成黑的,从而把拿破仑及其战争的进步作用否定了。这是不科学的。拿破仑时代和大革命时期本质上是一致的。两个时期的战争双方,一直没有改变。“反法同盟”一方,目的仍在于扑灭法国革命,恢复欧洲的封建秩序;法国资产阶级政权的任务仍是保卫自己的革命成果,打退外国干涉者的进  相似文献   

8.
普法战争胜败原因之经济分析于兆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欧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一次有着深远影响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以普鲁士的胜利和法国的失败而结束。这次战争,使德国实现了统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国;同时它也促使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第三共和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9.
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曾在1792—1793年遭到欧洲及反法封建同盟的武装干涉,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但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却奇迹般地最终取胜。原因在于吉伦特派真正资产阶级政权的先进性和雅各宾政府实施“恐怖政策”的果断性以及吉伦特和雅各宾政府对农民问题的正确解决  相似文献   

10.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外部敌人是谁?是英国,还是沙皇俄国?这个问题,目前史学界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外部敌人是英国。这种观点指出:“1789年——1794年,国际关系的主导方面,是法国革命政权与英国策动的反革命联盟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英国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反法保垒,法国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另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一个重大区别在于法国革命时期遭受欧洲反法同盟国家的武装干涉。因此,革命期间法国人民既担负着反对国内封建势力又要反击反法同盟的侵略的双重任务,并成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显著特征。反法同盟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干涉侵略,给法国革命带来极大困难,也赋予法国革命以更丰富的内容。它极大地影响了法国革命的进程,促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沿着上升路线不断深入发展。国内外史家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法国通过“三十年战争”为称霸欧洲打下了基础,1678—1679年对荷兰的战争则把法国送上了欧洲霸主的宝座,但法国同“奥格斯堡联盟”的战争却标志着法国欧洲霸权的衰落。法国欧洲霸权的衰落正说明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能够战胜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3.
崇尚自由价值观的美国媒体同样信奉自由理念。在与政府关系方面,媒体因其监督政府的第四部门或“看门狗”角色而被赋予“无冕之王”地位。即使尊贵如总统也无法逃脱媒体揭露其丑闻,可见自由理念已深入人心的媒体在内政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然而,伊拉克战争决策表明媒体在对内报道上的公正与大胆并不表明在对外报道时同样客观和无私;与其说媒体监督了政府决策不如说它受制于政府影响并最终服务政府的战争决策。所以,媒体与政府关系并非简单的对立或合作,即使自由如美国这样的社会媒体的独立和监督也是有限度的。本文选取伊拉克战争这一美国外交决策上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案例,通过对伊战期间美国媒体涉伊报道的研究,揭示媒体与政府外交决策关系实质。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中国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是起点普遍低、行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仍太集中、投资方式仍显单调、投资规模仍然偏小、投资管理尚不完善等。原因是既有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也有经济实力不强的问题,还有决策管理不当的问题等。对策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鼓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组成企业集团,提高对外投资的竞争能力;提高政府支持力度;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对外投资区域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张文生督皖后,皖局发生很大变化,皖人为解决新安武军军饷问题,倡议裁兵节饷,这是安徽废督裁兵的内部原因。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黎元洪重新上台,废督裁兵运动高涨,为安徽实行废督裁兵提供了外在环境。鉴于形势和皖省特殊情况,安徽各界对废督裁兵都声明赞成,但目的各不相同。此后各方围绕"废督"和"裁兵"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最终结果,"废督"只不过是将督军"变形易相"而已,"裁兵"也只是裁新不裁旧。安徽废督裁兵虽取得了部分成果,但总体而言并未完全成功。  相似文献   

16.
对外援助是二战以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形式。约翰逊政府时期的争取进步联盟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农业、工业、住房、教育和卫生等方面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拉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说,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7.
1792年3月,吉伦特派代表法国正式向奥地利宣战。这场战争的目的在于捍卫大革命的果实,并抵御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对法国革命的干涉。吉伦派的主战动机主要在于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希望借助战争消灭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把他们的革命信条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场战争客观上粉碎了欧洲君主制国家对革命的干涉和在法国复辟君主制的企图,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展;但对奥宣战过于鲁莽仓促,加上吉伦特派行动上的不果断,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反对萨达姆战争的引人注目的后果中,有一项因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而凸现出来:欧洲话题再次引起美国人的兴趣。在战争的前奏阶段,法德二国即显示前所未有的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敌意。美国人注意到了这一点。尤其是法国精心安排了一切阻止美国处置萨达姆的全球活动。而且,从战争结束之时起,法国就一直阻挠美国实行其对外政策——最近法国外交部长德维尔潘还去看望了阿拉  相似文献   

19.
从《花之城》看日本"征用作家"的战争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在记录历史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井伏鳟二在<花之城>中虚构了日军占领下的新加坡市民的和平生活,讴歌了日本的对外战争.其原因除了战争时期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外,日本作家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战争中,大多数日本知识分子都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判断、怀疑过战争,进而导致了他们对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轻信和盲从.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不能因文学的虚构而被掩盖,文学家在"传承历史"问题上的责任重大,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文学家与战争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战争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托克维尔认为法国革命的爆发,既是法国人民追求平等与自由的结果,又是现行政治制度模式的贫乏造成的;既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又是路易十六政府不彻底的改革造成的。而革命后的中央集权(甚至独裁)和绝对平均主义,则是旧制度遗留的产物和对革命的异化。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原因的分析和对革命的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