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死场》全书贯穿三个家庭生与死的故事,因此家庭描写是研究其文本不容忽视的方面。萧红着力刻划了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异化,通过若干女性在家庭中的遭际,包括家庭暴力、生育难产、动物式性行为和男性薄情,折射出女性对于"家庭"的恐惧性想象,并揭示这种恐惧对于女性某种程度的普适性和宿命色彩。小说中落墨最多的王婆形象,除了表现出黑土地上底层民众"生的坚强和死的挣扎"之外,还传达出作者颠覆传统家庭观念的渴求与努力。萧红独立的女性视角有机地融铸在"民族生死’’的宏大话语中,使得文本具有了或显豁或隐微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老舍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对于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人物行为,作者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立场态度是不一样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状况的差异导致了作者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与方式讲述故事,展现情节,塑造人物。作者与叙事者和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叙事视角的选择,影响和决定着小说的结构与功能,成为老舍短篇小说中的"有意味的形式"和艺术征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家庭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常见的叙事角度.在现代家庭小说写作上,存在着一条逐步深化的叙事传统.从张爱玲家庭小说中的哲学观念、情感结构、叙事模式和精神承传等方面来看,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存在,是鲁迅的精神传人,她的创作从整体上为中国现代家庭小说写作开辟了新境界,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精神深度.  相似文献   

4.
“丁克”家庭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克"家庭在我国的大城市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模式,它体现了青年人生育观念的更新."丁克"家庭作为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的家庭模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可以缓解我国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是一个既有利于"丁克"家庭自身也有利于社会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家庭,必须要关注家庭关系.通过对农村家庭关系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关系模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更为平等和睦.但仍然存在夫妻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引导和沟通,加快农村家庭关系转型,努力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巴金“家庭故事”与“团体故事”的同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伟 《齐鲁学刊》2001,(6):39-42
巴金以《家》为代表的“家庭故事”小说与其早期直接反映其“安那其”主义的“团体故事”之间存在观念上的同构性。对巴金小说“家庭故事”与”团体故事”的同构性的解析,为解决长期以来巴金作为反封建民主战士和虔诚的“安那其”主义信仰者的矛盾情结提供了较之以往更为恰当的视点和参照。  相似文献   

7.
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家庭题材小说反映了社会转型阶段家庭伦理文化的变异状况.父子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的变动表明:中国家庭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纵向结构,逐渐变迁为以夫妻感情为基础的横向结构,家中的伦理关系逐渐由"主-客"关系向"主-主"关系转化.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动趋势,为构建和谐家庭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网络家庭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以北方农村为分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家庭是诸个父系血缘关系家庭的集合体,网络家庭分析是认识家庭之间关系形式和状态的重要视角.网络家庭的形成原则一是以直系单元家庭为主、旁系单元家庭为辅,二是以父子、兄弟单元家庭为核心.网络家庭之"网"产生于"本家庭"的分化,由此形成"支家庭",本-支单元家庭关系得以建立.河北省三县调查表明,农村60岁以上、且有子女的老年人超过80%生活在网络家庭的单元之中.近70%的网络家庭由3个以上的单元家庭所组成,并且90%以上的单元家庭在同一村庄之中.这一方面说明目前农村家庭有较高程度的分解,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网络家庭第一代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照料资源是比较丰富的.随着农村中青年进城务工现象增多,聚村而居的网络家庭单元数将减少;子女数量减少也将使网络家庭单元数降低,农村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保险制度和相关保障措施亟待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家庭"的概念需要摆脱包括婚姻在内的"亲属"这一限定范围的束缚,进行重构.本文提出了"广义家庭"概念,即家庭是以虚拟的亲密团体面貌出现的市民私人生活单位,其核心功能是将私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相隔离.在广义家庭的视野下,家庭成员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以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为内容的亲属,可以是异性非婚同居者,也可以是同性恋者,或者遗赠扶养协议的参与方.一个完整的家庭法学体系在宏观上应当由婚姻家庭法学、非婚家庭法学两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1.
李醒民 《学术界》2006,1(3):220-230
爱因斯坦与德国有着千丝万缕、难分难解的关系。他出生在德国,并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后取得瑞士国籍。成名后又受聘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附带取得德国国籍。纳粹上台后,他不得不离开欧洲前往美国,并取得美国国籍。作为一位世界公民,他对德国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国人和德国知识分子的劣根性一直持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诗性预构与理性阐释--海登·怀特和他的《元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河北学刊》2005,25(2):188-192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西方历史哲学的成就,也表达了他本人的学术理想.在<元史学>中,怀特认为自己获得了两项理论成果,一是确立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着诗学本质,二是展示了一种被称为"历史的"思想模式的一般性结构理论.的确,<元史学>自圆其说,本身也是实践这两项理论成果的典范.同时,怀特启发我们,在历史学领域内,诗性与理性的结合依然有待探索.他的学术实践进行了一次积极的尝试.当怀特强调历史叙述中诗性行为的重要性时,他也在努力对这种诗性行为进行理性解释,将它纳入到认识论的范畴中来.这样做意味着,诗性地预构某种理论乃是为了对原本未纳入到理性认识中的事物进行理性解释.反过来说,只要历史需要解释、进行解释,它就与预构理论的诗性思维、想象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3.
孙庆斌 《北方论丛》2004,(5):100-103
他者(autre/other)问题为上个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埃曼纽尔·勒维纳斯思想的核心.勒维纳斯凭借深厚的现象学功底,又从犹太思想找到立言依据,从现象学出发最终又超越了现象学,通过反思现象学的他人学说,形成了对他者问题的独特理解.他的他者其实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伦理学,他的全部努力就是企图把伦理学确定为第一哲学.  相似文献   

14.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15.
任承达 《阴山学刊》2002,15(1):47-48
莫奈是早期印象主义的创立者之一 ,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印象主义的原则和目标。印象主义就是由他的《印象·日出》而得名。在莫奈的作品中 ,完全以视觉经验感知为首要考虑 ,在追求的过程中 ,他否定并忽视了传统的概念。在掌握瞬间印象以及对光与色的实验上 ,莫奈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吉登斯和他的现代性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性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当今西方社会思想领域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以其深刻的分析、完整的体系和独到的观点而倍受人们瞩目。在本文中 ,笔者总结了现代性的含义 ,并着重分析、介绍了他的“非连续性的现代史观”和他关于现代性的四个维度的理论。在此基础上 ,笔者把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放在现代社会学理论的背景之中 ,将这种思想与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等当代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理论流派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还结合哈贝马斯与利奥塔关于“现代性”的论争总结了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特点 ,明确了这些理论研究现代社会的不同侧重点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老子美学抱朴说在“名”的批判性的反思过程中展示了对人之为人的始源性本质的内省。“名”在“无名”的“为道”视域内升华为生命固有的“大朴之真”。静观说则从审美方法上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思路。“知”在“不知”的扬弃中实现了从单纯的工具理性递升为价值理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其早年的思想性格有着深厚的渊源。笔者认为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跃变对其一生的活动趋向和思想发展轨迹都产生了至为深刻的影响。毛泽东早年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强调通过改造人心进而重铸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 ,实现最高的自我价值就是改造国民精神和社会状况理想的实现 ,因而他的着眼点是改造哲学、伦理学。毛泽东早期伦理观的核心是“实现自我”的思想。他提出该思想的根本目的是想从伦理道德变革入手来改变社会 ,实现的途径是强调自我道德的提升 ,即道德主体性的发挥。其思想的实质就是企图从个人道德的完善走向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逝世110年以来,一些西方学者不断贬低和抹煞恩格斯的理论贡献.文章试图通过对恩格斯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阐述,突出恩格斯晚年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过程中,坚持和捍卫唯物主义一元论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恩格斯在诸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社会发展和历史辩证运动的规律和动力等理论问题上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莫言 《文史哲》2003,(2):149-152
作家的创作态度应该由标榜“为老百姓写作”变为“作为老百姓”写作 ,这样才容易写出好作品。好的作品应该具备的要素是语言的开创性与独特性 ,故事的独创性与多义性 ,思想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