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对澳大利亚国有银行CBA股份制改造案例的分析,为我国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上市改造提出了具体建议:为最有效地实现我国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造,政府应依法明确政府与银行之间的权利业务关系,为国有独资银行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有独资银行的改造不仅仅为了这些银行本身,更重要的是使我国银行业整体变得更强壮、更稳健。政府应加强金融立法,维护国家银行体系安全;设立专门的储蓄银行,保护储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证券市场急需整顿、企业债券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以国有银行为媒介的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国有银行商业化程度直接影响了企业融资的效率。当前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滞后于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 ,这种状况不仅使银行自身信贷资金运营效率低 ,而且造成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低。中国银行业应抓住入世的时机 ,加快商业化改革进程 ,增强竞争力 ,改善银企融资关系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轨时期政府安排的金融约束制度造就了垄断的国有银行体系。它使国有银行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信用风险,也给银行业带来了系统性风险。在菜单成本效应下,国有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贷款的较大比重和国有银行资产中较大的贷款比重使贷款市场的风险具有系统性特征。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引进外资银行和发展民营银行,以打破贷款市场的垄断格局等措施,是避免系统性银行风险的制度性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后上市时代中国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后,国家股依然占据绝对控股地位,国有银行的所有者虚置问题并未得到解决,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可能有效运作。国有银行今后的股权改革方向是国家逐步让出控股股东的位置,而由国内民间资本控股。民间资本控股银行后风险是否会加大,关键是银行监管水平是否跟得上。把四大国有银行改造成为民营银行后,虽然四大银行分支机构众多,但法人只有四家,我国现有的监管能力应该基本能满足需要。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银行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和难点。寻求其协调与深化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此作些探讨。 1.银行与企业改革的现状从1978年到现在18年的经济金融改革使我国的银行制度和企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财政主导型投资向金融主导型投资转化,银行中  相似文献   

6.
由于体制和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已相当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进一步改革,而且已危及到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其根本出路是通过证券市场、发展投资基金、债权转股权、呆帐准备核销、政府扶持、盘活存量等措施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问题的关键在于国有银行内部、各级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对此存在着“变革惰性”,产生这种“变革惰性”现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银行经营管理者、监管者和各级国有银行对国有银行的资源拥有残缺的产权 ,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消除这种残缺产权的发生机制 ,加快国有银行市场化的改革步伐。  相似文献   

8.
20年的改革,中国在相对缩小国有企业规模和提高经济绩效方面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积弱积贫的国有企业,由于银企之间虚拟的债权债务关系,致使国有银行累积起大量的内生性不良贷款.脆弱的中国金融体系构成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强有力的约束.为此,必须对财税体制、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进行洗心革面的整体改造.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演进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国有企业融资方式经历了财政主导型融资、银行主导型融资和银行与资本市场混合型融资。现在 ,企业融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形成了多种企业融资方式并存的体系。在资本结构方面 ,目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主要表现为外源融资比例大 ,外源融资的高银行负债化。本文认为 ,导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演进的这一变化 ,部分是由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居民取代国家成为投资资本的主要资金提供者 ,部分是因为直接融资市场受到非常严密的限制和不发达 ,国有银行成为资金从居民流向企业的最主要渠道。本文认为 ,虽然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变化很大 ,但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却变化很少。一方面国有企业由居民 (通过银行 )融资 ,另一方面 ,虽然国有企业在名义上属于人民 ,但实际上对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和实施实际治理的仍然是各级政府 ,不仅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选择、监督和激励几乎全有政府进行 ,而且政府还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实行重大的、随机的行政干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金融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金融结构已由"绝对银行化"变为"相对银行化",但这种变化只是数量的变化,金融效率仍然非常低下。银行方面表现为不能满足各经济主体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体系已经产生巨大的金融风险。证券市场表现为作为证券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质量低下。造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赋予国有银行对银行业的垄断和赋予国有企业在证券市场的独占地位。  相似文献   

11.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头戏” ,但其面临的严重困境却阻碍了它的改革进程。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资本金严重匮乏 ,资本充足率较低 ;不良资产比例过高 ,银行经营风险巨大 ;盈利能力较差 ,利润水平很低 ;管理体制落后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理论界提出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模式主要有“整体改制”和“分拆改革”两种 ;资本金补充方式有政府注资式、银行自攒式和社会参与式等三种。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采取多样化策略 ,因行制宜。“整体改制”与“分拆改革”并举 ;国家、银行、社会多方出资 ;国有商业银行内、外部改革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加入WTO后 ,遭受外资银行重大冲击的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体制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融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采取建立健全银行风险预警系统 ,尽快完成企业化改革 ,提高资本充足率 ,积极化解不良资产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在四行联手以提高其竞争力的同时 ,加强与外资银行的国际协调等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有层次性。既应该有主板市场,也应该有二板市场及三板市场。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深化西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抓住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区域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国有商业银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资本结构单一,资本充足率过低,资产负债结构单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刚性利率和政府干预。针对这些问题,应果断增加资本金,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分散风险,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理顺政企关系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投资的民主化是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标志,这个过程是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的,在计划经济年代国有企业是政府的附庸,国有资本的经营是依靠行政权力进行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没有按照市场的规则进行。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首先是引入法人制度,继而实施政府和其下属国有企业的分权,然后又引入承包和租赁制度,最后采纳公司股份化改造,与此相配套,我国相继出台相关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此时,至少从理论上实现了国有资本和行政权力的分离——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的民主化,它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使政治体制改革更加紧迫,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本质和目标——公权力的获得和行使的民主化是经济民主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财产与信用——兼论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为资本性财产是建立和维持信用关系的基础 ,没有一定规模的资本性财产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用关系 ;声誉机制是特定财产制度的产物 ,没有这样的财产制度 ,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声誉机制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本性财产 ,以及在“二元”结构财产制度下民营企业缺乏建立声誉机制的积极性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是扩大民营企业资本性财产规模 ,同时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国有化进程 ,重塑民营企业的声誉机制  相似文献   

17.
债转股是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债务负担过重和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风险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从道德常理、金融秩序、国有资产、现行法律、企业组织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带来的风险与挑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理论梳理,以及国有企业对全国及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可以明晰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和发展现状。以甘肃省省属国有企业L集团为例的分析,将得出以下结论: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不光要在“生产端”追求技术上的新方法、新概念,更要在“要素端”突破制度上的老问题、旧症结;要在土地、资本、劳动等最基础、最根本的要素市场上,把那些真正束缚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行地毯式的摸排和破解;只有把工作往深里推、往实处做,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债转股是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企业的道德风险、企业和资产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债转股后的资产报酬率、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方面就债转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吸收现有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并不是简单地照搬英美的公司制度,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经过制度创新,建立具有社会主义内涵的现代企业制度。(2)"产权明晰"并不等于私有化,"私有产权效率论"不仅在理论上有致命的逻辑缺陷,而且与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实践不相符。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具有很强的理论合理性和与市场经济兼容的实践可行性。(3)我国国有企业并非一种天然低效率的制度安排,其大量存在不仅有社会政治基础,而且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基础,新古典的效率标准难以真正把握国有企业的效率本质。(4)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应当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在中小企业中也有存在的合理基础,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在本质上是企业自主决策和市场选择的产物,政府不宜人为地设定标准。(5)导致对现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行错误解读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在理论上没有真正把握国有资本作为资本的本性,在法权上错误地理解了国有资本的最终归属。因此,国有经济需要制度与理论的同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