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离而不休的人民公仆”这一称号称赞代县新高乡刘家圪洞村离休老干部刘希弟,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刘希弟于1977年从县林业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回村后既为集体出谋划策办实事,又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得乡亲们爱戴。  相似文献   

2.
王朝进同志离休前任山西医学院党委书记。离休后,他一直掂念着家乡的教育事业,曾先后两次捐款10000元,为家乡小学设立奖学基金、修建新学校。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获得李鹏总理亲自签名的一枚铜奖牌。  相似文献   

3.
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有一位被称为是点燃晚霞的人,他就是县委书记赵润林。 1995年3月,赵润林受命担任革命老区——代县县委书记。他深感代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代县的老干部是新中国的奠基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拓者,管理和服务好老干部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上任伊始,他迅速调整充实了县委老干部工作领导组,亲自挂帅,对各乡镇分别确定了一名副书记分管老干部工作,健全了全县的老干部组织机构。赵润林书记时刻牵挂着全县13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做到了工作到位,思想到位,感情到位,被老干部们亲切地称为党的好干部,老干部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政法系统的老干部,贾升贵老人从山西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职位上离休以来,一直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而呼喊奔波,为“依法治国”发挥着余热,博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赖。为人称道的是,他在75 岁高龄时依然热情不减,历时1 年半,行程2500 公里,为身在异地的离休老干部的合法权益讨了个公道。 原籍昔阳县的宋某,于1944 年参加八路军离家,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后来转业到北京从事教育工作。离休后思乡情切,可是回家探亲却遇上了一件烦心事:土改时分给他的3 间瓦房, 1986 年被其胞兄借换《土地房产证…  相似文献   

5.
荆世华今年87岁,是一位有着71年党龄的老党员,离休前是山西省教育厅的职称改革办公室主任。离休后,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继续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心血和才华。  相似文献   

6.
《源流》2007,(9)
现在86岁的原广东省委整党办主任张日和出生于五华县。他自少年时期就投身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担任了五华第一任县委书记。几十年的风雨征程,从1949年离开五华,在外地工作期间,张日和无时不刻地挂念着这块热土。1992年离休后,他为家乡建设不遗余力,对五华的教育事业尤为关心。  相似文献   

7.
我同老伴有两女一男,一个孙子,四个外孙,三世同堂。 老伴畅子正,是军队离休干部,今年81岁。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锻炼,培养了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离休后,他不满足于养养花、逗逗孙子的闲逸生活,总想着再为党做些工作。在党中央号召大力开展党史研究和编撰工作时,他同其他几位早年曾在山西从事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8.
戴红 《新天地》2013,(9):15-17
王树清说:"我是多年从事医学事业和医学教学事业的知识分子,难道一个‘叫花子’能办的事情我就办不了?"按照王树清的遗愿,他的遗体被送进了学校的解剖室。王树青,男,1911年7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原河南医学院离休教师,离休后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9.
在代县城内奎星巷4号,住着一位远近闻名的祖传正骨名医,他就是早已离休在家却终日不闲的老干部张域。 今年81岁的张域,耳不聋,眼不花,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解放后曾担任过副县长、中学校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还是出席山西省第5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提起张域,在雁门关内外享有盛誉。祖传5代的中医正骨绝技在张域手上放射出奇光异彩。不论病人骨折何处,他从不开刀手术,不打石膏,  相似文献   

10.
云日 《老友》2010,(7):28-28
一个历经坎坷的普通老人,一个仅有9年党龄的离休干部,一个把党组织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人。他几十年孜孜以求,追求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信念;他几十年任劳任怨,书写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豪迈誓言。他离休后默默无闻地奉献,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太原分行离休干部、76岁高龄的共产党员陈永祯同志,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老陈”。老陈在金融事业这块沃土上默默地耕耘了大半生,自出校门就进入了金融界,他走遍了银行的会计、出纳、管理、计划、统计、调研、评估等岗位和部门,由一个练习生逐步成长为高级经济师,由一个初中生成为大专生,在66岁那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0年离休后,在行里业务量大、人员紧张的情况下,经领导同意,他自愿继续留行工作。返聘后老陈更加珍惜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机会,工作比以前更加积极勤奋,在调查统计资金评估岗位上一干又是7年。今年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年龄已高,让其回家安度晚  相似文献   

12.
反哺情     
代县枣林镇沱阳村离休教师张宪,多年来像乌鸦反哺一样待奉老母,在当地传为佳话。 张宪88岁的老母黄丕钦,是本县颇有影响的音乐、数学教师。老人不幸于1987年患了冠心病和心绞痛,呕吐不止。在县医院急救的45天里,张宪眼看老母多日饮食不进,心急火燎,试着用小勺喂饭,母亲嘴发僵不会嚼,饭到嘴边又流出来;用皮管喂,母亲噎呛痛苦,也不行。此时张宪脑海浮现出小时母亲口对口喂养他的情  相似文献   

13.
原广西百色地委党委、行政专署第一副专员李一民同志,于1976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安置回老家长治市襄垣县。20多年来,他并没有闲赋在家,安享清福,而是用他那丰富的工作经验,广泛的人际关系为全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离休无所求,甘为孺子牛,心里装着党,余热写春秋”,这是李一民同志向党表白的心声和晚年人生追求的写照。老李常对人说:“离休不离党、到处能发光”、“自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的生命是属于党的,只要活着,就要为党的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离休后…  相似文献   

14.
李芳财 《老友》2010,(11):28-28
他与黑板有情,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0年3月开始当教师,他整整与黑板打了33年的交道;他与黑板有缘,离休后的第二年,他在老家村委会门口办  相似文献   

15.
《源流》2007,(9)
和平县关工委委员、和平中学离休教师毛焕炎,从事教育工作40年,深知用先进文化培育下一代的重要性。1987年他离休后,每年都自掏腰包买上几百本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免费送给周围上了学的孩子们,主  相似文献   

16.
他,一心为党工作60余春秋;他,20年奔波于泽州县的山村窝铺,把扶贫帮困作为离休后的生命主旋律;他,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竭心尽力,真诚奉献,被颂为“太行山上不老松”。陈克仁,这位82岁的离休干部,用自己无私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奉献之歌。扶贫帮困奔小康20年前,时任扶贫队长的  相似文献   

17.
浦城 《山西老年》2012,(12):17-18
在福建省浦城县老促会,有一位白发苍苍、年过八旬的老人,每天坚持上下班,他就是浦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南下干部田健。田健1926年出生,山西省长治县人,1985年1月从浦城县人大主任职位离休。离休后,他主动担任起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关工委名誉主任、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等七个职务。他曾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老龄委先进个人、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老促会工作先进个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等。  相似文献   

18.
运城地区有位从事剧院经理工作达四十年之久的李一然同志,他一向对河东文化事业炽热如火,成绩卓著,1960年,曾作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会;1991年,再次出席了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还参加了两次省、地劳模大会。如今他虽年逾古稀,身已离休,但对文化事业仍热情不减,在他身上,永远蕴有强烈的磁力,能紧紧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克服困难,奋力拚进。  相似文献   

19.
张明甫同志今年66岁,是个左手背残缺、腰腹受贯通枪伤致小便失禁、双肢麻木的一等伤残军人。1987年离休后,他听了传达全国老龄委上海发展老年事业经验会议精神之后,非常高兴,下决心干一番老年事业。终于在1987年经省老龄委批准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山西老龄人才资源开发协会”,他被选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省委领导贾俊、阎武宏提任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20.
杨先涛 《老友》2014,(11):63-63
正万奇,南城县人,1986年离休。他有一项比工龄更长的爱好,那就是下象棋。告别繁忙的工作后,他把下象棋当做健身的良方妙药。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他总是与象棋相伴。他虽已年近九旬,但眼睛明亮,脸色红润,思维敏捷。这都得益于下棋给他带来的益处。一、精神爽,身体棒。离休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