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象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语用环境中,批评话语所传达的意义不是话语中使用的词汇本身的意义,而是这些词语组成的“意象”所蕴涵的内在意蕴。意象批评法按照如下思维路径逐步得到确立:首先是由玄言思辩所促动的“言意之辨”与“象”的提出,然后是由于佛学浸淫而在文学思维中形成的“物—心志—物象”主体融入模式,最后是“取境”思维导致的语用学意义上的“意象”运用。  相似文献   

2.
国画这一中国传统画种,自魏晋产生以来,以"气韵"为审美核心,以追求意象美为特色,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意境创造是中国画作的一个显性标志,其造像皆本于立意。而认识和理解中国画意象概念及其创作理念对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提升中国画创作与学术理论研究水平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试论戏曲脸谱的意象营构与表情体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戏曲脸谱是以高度夸张、高度抽象等艺术手段体现的意象创造。艺术家在舞台表演过程中 ,完成了发于内、形于外的充满情感的表情审美体验。脸谱的意象营构正是在表情体验指导下 ,将所获得的审美理想付诸艺术创造的具体实践。从无形到有形 ,是脸谱意象营构的艺术规律 ,它把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变为可以具体感知的艺术形象。脸谱的意象营构遵循“经营位置”的形式美法则 ,赋予脸谱意象以生动的感性表现形式。脸谱的意象营构脱离客观表象 ,而以表情体验作为审美依据 ,实现了遗貌取神 ,离形得似的艺术追求 ,达到了神似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意境既基于意象,又超然于意象之表。意象是美的本体形态,意境体现了意象的总体效果、内在层次和风格特征。意境的风格特征与主体的气质和格调等有关。意境的层次取决于主体的内在性情、修养和格调,体现出整体性特点。意境寓于意象之中,所有的意境,都不能脱离具体的象而存在,"象外之象"有力地拓展了意境的表现力。意境是在物我互动中成就的,是外境与主体心灵之境的统一。心物交融成就了意境。王昌龄所谓的三境说,是在物境与情境的统一中创构意境。艺术作品中的意境必须通过具体的意象加以呈现。主体心灵对外在景致的点化,化成一片灵境,而在艺术品中,这种灵境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语言传达实现。  相似文献   

5.
李健 《人文杂志》2020,(2):90-98
"思"与"境"是唐代美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贡献。王昌龄较早提出并阐释"三格"(三思)与"三境",赋予"思"与"境"以诗学、美学的意蕴。后来,唐代关于"思"与"境"的认识大都以此为基准,不断地充实着"思"与"境"的美学内涵。刘禹锡阐发了"境生于象外",皎然提出"取境",司空图倡导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思与境偕,这些都是"思"与"境"问题的理论延伸。"思"是神思,也是构思;"境"是境象,也是意境。然而,其意涵又并非如此单纯,"思"与"境"关涉到景、象、味。唐代美学家以自己的审美卓见深化了对景、象、味的认识,不仅丰富了唐代的美学思想,也丰富了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文学艺术的审美创造是一个由感生"思"、感物得"境"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思与境偕"。把"思"与"境"联系在一起,主张"思与境偕",是唐代美学的杰出贡献,对中国美学意境论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7.
释“意境”——中国诗学的生命境界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意境”作为中国诗学的独特范畴,具有“意与境会”和“境生象外”两大特征。意境的讲求体现了我们民族的生命追求——一种力求在自我超越中回归生命本真的价值取向。故意境说实乃以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为支撑,植根于民族思想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儒、道、释各家均参与了它的建构。唐以后,古典意境说还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而近人对“意境”概念的推陈出新,更为它开启了融入当今时代生活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论“心物交融”审美理论的逻辑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物关系是中国传统审美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它植根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 ,随着心物交融和合的程度不同 ,可以将它们解构成三个层面 :(1)心物感应的审美发生论 ;(2 )神与物游的审美创作论 ;(3 )境生象外的艺术境界论  相似文献   

9.
陈伯海 《社会科学》2005,(10):111-116
中国诗学传统中的"意象"范畴导源于先秦两汉时期的玄理之"象"与人文之"象",经六朝挚虞、陆机、刘勰诸人的努力转变为文学审美意象,至唐代更演化出诗歌"兴象"."意象"作为审美者意匠经营之"象",是"心物交感"的产物,其生成途径有"寓目辄书"和"假象见意"两大类型,构造原则当为"意与象合"."兴象"则更强调情意对物象的超越,即由"象内"向着"象外"境界的拓展.从"情志"到"意象"再到"象外之象"(意境),形成诗歌创作活动的生命流程,"意象"实居于这一流程的中端.意象问题成为中西诗学的一个交会点,但我们民族视意象为"天人合一"理念下的诗性生命本体,同西方人的艺象观之间又有许多实质性的差异,可供比照与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倪正芳 《兰州学刊》2007,(6):160-164
拜伦的诗学思想散见于其诗歌和散文文本之中.拜伦对诗歌目的、任务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追问,他特别认识到诗歌的治疗作用;拜伦认为,诗人应采取认真、负责、自然的写作姿态,他尤其发掘了注释作为诗歌文本的延伸功能;拜伦的诗歌批评策略是感悟式的,这导致了其诗学成分中理性的缺失,而这与他作为个性独特、处境困窘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11.
刍议孔子的诚信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保安 《殷都学刊》2008,29(4):144-148
孔子诚信思想形成的本因是希望能够通过营造自下而上的诚信氛围,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为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诚信理想——社会个体是诚信的个体、社会交往是诚信关系、管理者是诚信治国,他认为实现途径有三条——强化意识、营造氛围、勇于实践。孔子的诚信思想对令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巩固,无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它对大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定向、规范作用,指导着大学教育不断地超越现实、追求完美。确立专业性与学术性辩证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合理兼顾、个体人格完善与社会责任担当均衡关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良心观"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良心不是对利益计算和权衡的结果,而是义务的实现,是道德的直接性,是个体自觉意识到客观义务而在内心形成的原则精神。研究黑格尔的"良心观"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女权运动是最具潜力的激进政治运动,它超越、否定资本主义价值观与男性特征,以女性价值观为主导,强调女性及女性特征具的重要作用.马尔库塞关于女权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他对西方女权运动等当代世界重大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果,也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女性处境以及女性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论戴望舒诗歌中的女性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是戴望舒大多数诗歌抒情的对象。通过对美感部位的具体描绘和天青色的巧妙运用 ,他塑造了一系列具有朦胧感和不确定性的女性意象。这些女性意象既是他社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外化物 ,更是他主观心灵客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刘华 《晋阳学刊》2007,(3):117-121
穆旦对现代诗歌最重要的革新在于凸显了过去新诗中所忽视或未曾处理好的"知性".在将"思"成功楔入"诗"的过程中,意象的运用起了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穆旦的诗歌中,除了那些贯穿在每首诗内诗情流转与诗思运行之中的单元意象外,值得重视的便是关联并统摄着全诗主旨乃至整个诗作母题的主题意象.这些主题意象主要是在现实、生命和玄学这三个主题层面上呈现的.深入考察主题意象在不同主题层面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具体探究意象设置与意义建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能够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把握穆旦诗歌建立在主体原创基础上的艺术个性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粤港两地资本市场分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导致粤港两地资本市场分割的原因,进而根据CEPA带来的机遇提出粤港资本市场一体化的近期模式、中期模式和远期模式,最后提出粤港资本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陈文殿 《齐鲁学刊》2003,42(3):23-26
哲学是人类存在方式的精神自觉 ,以在思维中最具体的方式表现人类的现实生活。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则是人之本性在哲学上的理性抽象和升华。哲学关注的理念与哲学表征关注的方式就是生活着的人类作为生活的主体对自己的实践———文化的存在方式的最高反思。哲学与人类的本性及存在方式的关系是不变的 ,每一历史时代的问题却是不同的。哲学应当变换其表征方式 ,深刻地揭示出人类存在方式和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哲学与时俱进 ,就表现为哲学的问题意识与话语范式要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