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非 《老人世界》2014,(6):10-11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身在农村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背着沉重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当人们还在讨论"啃老族"这个话题时,另外一种现象——"啃嫩族"又在都市乡村出现了。所谓"啃嫩族",就是父母尚在中年且身体健康,却不顾现实情况把后半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将养老的重任过早地赋予给初涉世面、尚不富裕甚至生计艰难的子女,向他们要吃要喝,要钱要物,一句话,就是对子女过早和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3.
养儿啃老     
何惜薇 《老年世界》2009,(19):28-28
“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在中国,这一系列形容词说的是一个正日益扩大的群体,也就是“钱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啃老族”。  相似文献   

4.
刘向上 《老年世界》2006,(23):15-17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将近七成的家庭存在着“老养小”现象,有三成左右的成年人需要父母为其支付全部或部分生活费用,舆论称这一人群为“啃老族”。成年自立,本该反哺父母养育之恩的儿女为什么“啃”定爹娘不放松?  相似文献   

5.
世相写真     
《老年人》2008,(8)
⊙啃一本书,啃一口父母。——对那些一直靠父母给的生活费来考研究生并屡败屡战的"啃老族"的描述⊙人贴人,完全不用扶手。——网友形容公交车上的拥挤  相似文献   

6.
黄瑛 《社会学》2007,(3):62-64
“啃老族”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啃老族”的出现,有三大原因:一是观念上的,中国的父母觉得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让年轻人接受父母的支援是理所当然的;第二,目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生活成本急剧攀升,客观上形成了他们向父母和家庭伸手的社会原因;第三,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帮助“啃老族”走出人生误区。一是要抓思想教育,教育年轻一代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尽快走出及时行乐的“游戏时空”;二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啃老族”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7.
“啃老族”应早日做好职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啃老族”(“NEET”)(Not in Education Employ- mentor Training)一词最早产生于英国,专指那些在受教育结束以后,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啃老族”的特点是:他们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欲求消费”强  相似文献   

8.
在老龄化问题研究中,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就是“啃老族”的存在与继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使得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而且也直接影响着“啃老族”未来生活,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和举措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的“啃老族”队伍在不断壮大,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升级”为一个社会问题。一边是劳心劳力、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边是赖在父母怀里不“断乳”的子女,日益成为全国性的社会问题,不容忽视。“啃老族”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成因,国人对子女根深蒂固的“养身之道”,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工具化,以及社会转型期的一些变革等等因素,造成了这些“成年孩子”拒绝长大。这对青年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笔者以为要解决“啃老族”这一新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奏效并且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0.
一些年轻人心高气傲,对工作期望值高、价值观出位,在择业上“高不成、低不就”。这种“就业压力”催生的新一代“啃老族”成了一种社会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善良伟大的中国父母总是体谅孩子,很少给子女添加过重负担。但时下也有一些“啃小”族,他们抱着“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观念,不断向子女提各种高要求,有的则在孩子之间“杀富济贫”……  相似文献   

12.
“傍老族”也称“啃老族”,是指在学校毕业后不寻找工作,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的一些年青人。这部分不在业的青年中,有一些在继续参加各类学习,有的准备复习考研,有的参加有关培训准备考各种技术证书。但确实还有不少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打发日子;有的日日与麻将为伍,生活虽不宽裕,但也觉得过得轻松,乐此不疲;或是到处游荡,潇洒自在。对这一现象往往是社会急,家长急,而他们自己不急。国外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状况,如欧美称之为“袋鼠族”,英国、日本称之为“NEET”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老牛家的战争》通过一家人因房产、金钱而发生的大战,聚焦了“啃老族”、“房产战”、“孝顺与赡养”等社会问题,带给人深深的震撼与反思。该剧虽不星光灿烂.但和平民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身份标签型"网络流行语——"北漂族""蚁族""月光族""啃老族""拼爹族"等新兴词汇广为流传、广泛使用,网络语言身份标签化现象明显。本文以"恐归族"为例,探析其折射出的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15.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 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入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 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6.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人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杜利人 《老年世界》2008,(20):14-16
所谓的“啃”老,也就是吃老、靠老。说到“啃”老,传统的方式多指物质和经济上的,比如大额的结婚费用由老人支付,等等。而今,“啃”老已不再单纯指经济上的,它已延伸至学术与专业、求职与工作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要给“嫩”下个十分准确的定义绝非易事,这有点儿像让过惯了灯红酒绿生活的妓女从良,何其难也。不过,要拿“嫩”说事,就得先给它定个调。“嫩”者,刚出道,未成熟者,多为贬义。要说“嫩”是个新词儿,倒真冤了它。20世纪70年代之前,“嫩”就已在语言界登堂入室大放异彩,那时,它是指技术巧妙,没法子比。20世纪70年代后,青少年流行语中的“嫩”脱胎换骨变成“年轻、不成熟、不老练”的意思。据非文字界权威的本人估计,这意思恐怕来自于“嫩叶”、“嫩芽”之类透着一股鲜灵劲儿的词儿。既是刚生长出来的,就难免落下个“不…  相似文献   

19.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20.
1闷骚是一种相当高端的状态 我毫无顾忌地啃一只油乎乎的猪脚,林革说:“再啃就成猪八戒了,想嫁更难了。” 胃突然闹起了革命,我扔了猪脚,跑到洗手间,翻江倒海地吐了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