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邱阳  邱营 《理论界》2004,(6):233-233
一、教学中“学”的内涵学校中,教学就是教与学,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在德育教学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学,更为重要,有必要认真理解。1.学生的“学”,是由被动到主动消化教师的“教”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的深化过程。德育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讲了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人民无限热爱的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说得完全些应该是:教师在党的领导下,依教学相长的原则,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完整的统一的提法。但为了说明的方便起见,准备先谈谈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然后才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党的领导和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就是说教师在  相似文献   

3.
《学记》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它提出的启发引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在提倡课程改革,更新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正需要《学记》中朴素而中肯的教育思想来引导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科学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师范教育中语文教学法课程挖掘"教与学"的深意,贯彻落实"教与学"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生成。语文教学法教师,在教会学生的前提下先做到合理的理解并把握"教与学"。本文从知识的类别、学习之理论、教学之理论、教学法四个方面做尝试性探究,力求挖掘语文教学法课程中"教与学",深化理解,落实运用。  相似文献   

5.
杨柳新 《兰州学刊》2010,(8):135-140
《学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经典文献,文章将《学记》放在整个古典儒家思想的背景中来考察,诠释了其中所反映的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价值。中国古典儒家教育哲学思想具有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学"和"教"两大范畴是这一结构的两个核心。"学"体现了"为己之学"与"大学之道"的统一,其目的既是为了知"道",又是为了"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教"则包含着礼乐教化的教育制度、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与师严道尊的教育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章认为古典儒家关于教育中的道器本末关系,以及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伦理的哲学思想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分析教学过程,提出教与学的客观问题,并阐明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互动讨论教学法"是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良好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然后指导,通过全体学生的参与讨论,共同完成教与学的工作任务,这种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广泛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8.
强化教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教风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为高校的教风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广大教师为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 ,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对部分教师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 ,在于建设好教风。高校的领导和教师 ,都应该积极探索建设优良教风的有效途径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汪子为 《江汉论坛》2003,(10):119-120
战国末期乐正克所作的《学记》,总结了自上古以来教育的实践经验,从教与学紧密结合的过程出发,阐述了教育的意义、任务、途径,教学的方针、原则和方法,以及有关“师道”的问题。文章比较深刻地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学文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师生教学团队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工作是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要素。构建高校师生教学团队,形成优化的师生集体,凝聚师生的集体智慧,激发教师的整体潜能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材编制与课程设计关系密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材改革,教材应当如何改革呢?教材在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统一把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教学一般是以教材为媒介,借助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即是教学过程.因此教材处于教学过程的中心部位的地位.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材是在理解了某学科内容的前提下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的手段,它担负着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的任务,其职能十分重要.人类掌握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包括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教材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担负着交际的职能,因而教材编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论断指明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确立正确的人才价值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注意克服那种轻视人才,浪费人才,压制人才的陈腐观念。党中央的这一指示,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根据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科学规定。“观念是[人的]认识和意图(意欲)”,人的这种认识和意图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根本上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人才的价值观念乃是人对人才需求的认识和对人才消费(使用)的意图(意欲);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才价值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人才的价值观念就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人才的关系中产生的。在这里,人才是作为客体同主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教"与"学"的关系就是"导"与"演"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程是教师对课程内容加以理解、设计后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实施的课程。诠释学、符号互动论、批判理论等社会学理论,可以给教师理解、设计和实施课程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启发,如充分肯定师生的能动作用,视师生为课程创生的主体;特别关注情境定义和主观解释,视师生为课程意义的创造者;积极鼓励师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对课程文本做出相对合理的解读;强调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视教学为教学相长和动态生成的过程等。  相似文献   

15.
李建华 《云梦学刊》2002,23(2):85-86
教与学的矛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把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必须优化处理提问与启发的关系、讲授与自学的关系、精讲与多练的关系、讲授与讨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理论思维的重要性,凡是从事理论工作的同志(不管是从事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理论工作)是都能认识到的。但由于过去囿于传统观念,把理论思维看得高不可攀,认为这是哲学家、科学家的事,对一般革命群众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偏见。当前我们正面临四化建设的艰巨任务,盼望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如果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过程中,不重视理论思维的作用,对于培养建设人才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今天在革命群众中,提倡重视理论思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双主互动"是一种符合客观教学规律的科学理念,其要义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依据现代教学论与主体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强调教学过程整体性、协同性、互动性与共进性,将合科学教学与民主教学的时代精神,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运用"双主互动"教学理念,应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情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的沟通互动,在合作信任中实现教学相长,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现代化背景下,产生了中国现代化的独特问题,把握这些问题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过程的关键。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十分迫切的思想启蒙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现代化从外源到内生的根本转化问题;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解决了现代化过程中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体与动力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则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历史与价值的矛盾问题。这个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自觉,也标示着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务。当前,面对高职教学以实用为主的实施策略,教师必须在教中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丰富、拓宽自己的知识,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既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又全面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在于交流。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失败教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和适应课改不断深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