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三十年代不同范式的作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三十年代不同范式的作家论周海波1936年,上海生活书店出版了文学社丛书《作家论》,这本批评文选,收集了当时批评界主要批评家的十篇作家论。实际上,三十年代对作家论这一批评体式做出贡献的还有沈从文、钱杏屯阝等批评家。我们可以据此将这一时期的作家论批评大...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代广西经济建设是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为首的新桂系在这个时期推行“四大建设”之一。从三十年代初开始,新桂第为维护其在广西“独树一帜”的政治局面,励精图治,进行“四大建设”,在当时颇引人注目,招致不少名流学者来广西参观考察。本文拟对三十年代广西经济建设活动作一初步探讨,以总结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三十年代的国货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国货运动发端于20世纪初年。1905年,“国人因华侨问题,排斥美货。”1908年,“国人又因二辰丸问题,排斥日货”。辛亥革命后不久,上海出现了“中华国货维持会”和“劝用国货会”等提倡国货的团体。1915年,因“二十一条”而抵制日货“北京、上海、汉口、长沙、广州及其他大城市,皆甚激烈”。1919年五四运动的抵制日货,包括海参威、新加坡、巴塔维亚、旧金山,也一致行动。拒日货、日钞、日船、报拒登日本广告,抵制几成暴动”。  相似文献   

4.
卢铁澎 《社会科学》2005,1(7):113-11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生产方式的内在变革以及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本占有方面的多层分化,引发了“历史话语权”、“历史表述权”的调整和重新配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国当下文艺的历史意识,成为文艺研究者与创作者需要反思的新课题。有鉴于此,本刊邀请了五位当代文艺思潮的理论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审视了中国当下文艺的历史意识,希望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并有所反馈,以便我们组织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论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的历史题材小说已走向一种集体性的丰收和成熟。从文学成就和内在结构上看 ,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姚雪垠的《李自成》四、五卷为代表的老作家的传统经典的历史小说创作 ;二、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等中年作家创作的带有明显人文意向与历史还原性质的历史长篇 ;三、苏童、格非、叶兆言、刘震云等年轻作家创作的充满主观化、在思想艺术上颇具先锋性的新历史小说。这三种类型的作品各有自身的功能价值。未来中国历史题材小说的前景 ,也许就在他们彼此最大限度的“包容”与“综合”上。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30年代中国讽谕文学,大体包括社会──政治讽谕文学、道德──人生讽谕文学、风俗──文化讽谕文学三型。它们或者针砭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恶,或者解剖市井细民和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与变形灵魂,或者探寻国民性的优劣和风俗文化的得失,不仅在主题与题材领域丰富了30年代中国文学,而且在文体风格上为30年代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发生是与“五四”以来中国的历史语境,尤其是与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文学的话语背景、话语情势密切相关的.而这却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者们所忽视.一些西方文学批评家在论及伦敦的现代主义时认为它是“一个符合过去和未来发展的偶然事件”.①事实上,中国三十年代现代派小说的发生亦可作如是观.“符合过去和未来发展的”暗示了文学发展演变的一种内在规定性,一种内在逻辑性即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概言之即过去的历史文化、未来的发展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现实情势.“偶然事件”道出了…  相似文献   

8.
论三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国难日亟.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三十年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时代,是一个民族自我谴责的无情的时代.”“对西方人来说,很难理解三十年代初期中国人所感到的绝望和耻辱.”天生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感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的时刻,为了拯救民族和国家,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华夏大地展开,并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政治的主题和主流.抗日救亡运动是以抵抗日本侵略、解救民族危亡为目的和主线,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全方位进步的民族自救运动.它既是民族救亡,也是思想启蒙.它使近代以来进步的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民族解放运动达到了最高潮.这场运动,牵动了每一位知识分子,使其必须在种类繁杂的救国方案中作出抉择,这种抉择,最终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分野,并影响至今.本文试对这一特殊年代的独特历史现象作一分析研究,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阶段性的佐证.  相似文献   

9.
1930年,以李宗仁、黄绍弦、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集团参加中原大战失败退守广西,面对当时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难日重,内有与蒋介石集团矛盾日深的局面,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提出了“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建设。在这四大建设中,以1933—1940年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代的左翼电影工作者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 ,创造性地以新的电影叙事语言和电影形象作为对抗和颠覆旧有秩序的手段。他们为无产阶级电影事业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同时也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 ,错误地采取了不加选择和甄别的彻底的反都市的立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发现当时电影创作的规律 ,对于新时期电影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当戴望舒从新月诗风中回到自由体时,与其说他是将一定的格律因素揉合到自由体中,不如说他是将散文因素融入了韵律之中。后一说法才能揭示出现代诗派从格律派中蜕变出来的情状,并且也才能说明它所体现的新诗史前进的实质之所在。新诗研究界所盛行的将《雨巷》与《我的记忆》按追求音乐性与反对音乐性的区分而割裂开来的看法是不正确的。现代派在其兴起中与当时诸诗派有着清楚的蜕变、讨伐、别异的关系。《望舒诗论》便是这一派诗人寻求自立的理论表现。如果说《望舒诗论》是这一诗派诗论的第一阶段,那末施蛰存、金克木诸人之论便代表了它的第二阶段。在对于诗的认识上,在诗的表现艺术上,施、金之论,确实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深刻的影响。不过,中国现代派强烈的散文化倾向,并不与西方现代派相符。在西方现代派所优厚的声音与意象两项中,中国现代派取了意象,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舍去了声音,至少是在格律的意义上舍去了诗的音乐性。在意象上,则又主要是取了一些表现技法,而取不来其宗教感与对于世界的一种博大而苍凉的荒原感,也缺乏对于现代都市病态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2.
发生在30年代的“软性电影论”的争论,是建国前中国电影界涉及电影理论问题的最大的一次争论,由于过去一直以单纯的政治视角来对待,从而忽略了其中的理论价值,也遮蔽了“软性电影论”背后与现代都市商业文化的一种新型血肉关系。“软性电影论”者强调电影的艺术性,同时注重电影的娱乐消遣性特征,反映了整个海派文人的共同的审美趣味,自有其理论贡献。但由于它与保守的传统文化和激进的革命要求都发生了根本性偏移,既在横向的时代处境尴尬,又在纵向的历史上错位,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论李广田三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忆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林芳 《齐鲁学刊》2001,2(6):46-49
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注重客观忆旧视角对作者创作情思的审美启示作用。在思想内容的挖掘、展示上,李广田30年代的散文创作着力在童年时期的乡土生活中开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内容的提炼上,李广田30年代散文通过忆旧而净化其创作的乡土情怀,从而形成了质朴纯净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近来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开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潮、流派问题的讨论,这是个长期来没有认真探讨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在论述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潮、流派的文章中,大多要提到三十年代初崛起的戴望舒、施蛰存、杜衡、穆时英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派”,遗憾的是它往往被套上“反动”、“逆流”的枷锁。几乎久而久之,在人们的心目中“现代派”就成了一股与“左联”背道而驰的反动流派。然而,“现代派”究竟是什么人组成,代表作是那些作品,他们的主张如何,政治倾向怎么  相似文献   

15.
30年代论语派作家的小品文创作表现出现代性的文化理念:一,以个人的言志对抗集团的载道,赋予小品文消解中心话语的现代内涵;二,小品文主体意识从英雄和布道者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庸常人生和人情物理;三,以“谈话风”文体体现对某种话语霸权的疏离与反拔。论语派小品又创作的文化理念涵容了现代自由主义者深刻的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某些事件的行进轨迹,似乎是在绕了一个圆圈之后,重又回到了它的起始点;今天的现实几乎就是昨天史实的重演。“全盘西化”论在半个多世纪里的沉浮消长,为我们从历史中认识真理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有一种看法认为:“全盘西化”论是维新人士在1898年首先提出的。其实,从“全盘西化”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围绕这个概念而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这两点考察,“全盘西化”论的问  相似文献   

17.
文艺是诉诸人们感情的一种意识形态。同物质生产的目的不同,文艺创作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给人们以娱乐、审美和教育的作用。文艺作品只要从文艺家的案头走上社会,为人们阅读、欣赏、评论,它总要以各种方式影响读者(观众)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和审美倾向,并渗透到他们的实践活动中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古以来,一切进步的思想家、艺术家都比较重视文艺的社会效益和精神目的。早在纪无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就提出了著名的“净化说”,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感情得到陶冶”。这里的“陶冶”原文是“卡塔西斯”(Katharsis),作宗教术语是“净化”的意思。就是说,悲剧要能陶冶人的情感,让人的心理获得健康的发展,使悲剧对社会道德有良好的影响。以后,罗马美学家贺拉斯继承了这一思想,也认为  相似文献   

18.
在愤怒声讨“四人帮”篡党夺权滔天罪行的斗争浪潮中,这个反党集团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在三十年代的丑恶行径,也被一桩一桩地揭露出来。查一下他在这一时期抛出的连篇累牍的黑文章,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个披着“左翼作家”外衣的资产阶级文人,是一个假革命的反革命,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干了一系列破坏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罪恶勾当。现在是我们彻底剥掉他的伪装,还他以反动真面目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1927年“马日事变”后,湖南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但是,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湖南人民建立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同何键的反革命军事“围剿”及封建法西斯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此期间,鲁迅,对湖南的革命和文艺十分关注。1928年4月初,当鲁迅从上海  相似文献   

20.
三十年代民主主义作家与自由主义作家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十年代民主主义作家与自由主义作家比较论刘川鄂把民主主义作家与自由主义作家并称,既是对延续多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这两个提法的沿袭,亦是对文学史事实的尊重。如果拘泥于民主、自由这些字眼的字面上的意思,也许可能获得对这两个文学史概念的初步印象。在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