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方文学”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功能作用和深刻影响,实质上反映了在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融合中,中原文学的胡化和边疆文学的华化的过程,在胡化和华化的双向作用中,在新的历史台阶上重建中国文化的总体结构和特质,重新开辟中国文学的轨迹与风气。经过漫长的南北多民族文学的凝聚、吸引、渗透、变迁和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在文学的历史性进程和共时性构成上,形成了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在我们这块多民族的国土上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黄河流域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这里土地肥沃,气温适宜,水源充沛,农耕发达较早。而我国北部地区是高原地带,除大片的沙漠外,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适于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1928年安阳殷墟开始发掘至今近六十年中,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大量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有的只发表了简报,有的正式发掘报告正在整理,或准备出版,尽管如此,一些同志对殷墟文化的分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途研究,并取得一些令人比较满意的成果,有些论文已被译成外文。对殷墟文化的内涵、特点,早在卅年代,李济在  相似文献   

4.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元代北方民族散曲的民族文化特色王菊艳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曲历来与唐诗、宋词并称,它包括杂剧与散曲,产生于民族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中。辽金元时期,北方民族频繁出入中原地区,其性格气质、音乐特点与欣赏习惯等深深影响了北曲的风格,同时,北方民族作家也积极参与了元...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民族的萨满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各民族,如通古斯语族的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突厥语族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达斡尔族,原来都信仰过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变,萨满教在上述很多民族中已被佛教(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唯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和个别地区的蒙古族,直到解放时还信仰它。萨满教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内容和祭祀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多数属于狩猎—游牧民族,中国历史上农耕文化与狩猎—游牧文化间的竞争与融合是古代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基本线索。无论汉族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都不是孤立发展起来的。促进和参与中国主体民族文学的发展,是各个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狩猎—游牧文化之间的互补与融合,极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题材,促进了中国各族人民精神的升华。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之前的中国文学以雅文学为结构主体,之后转变为俗文学为主体。蒙古族、满族等汉文学创作,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意义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8.
9.
汉文化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主流文化始终冲击着周边少数民族的边缘文化,触动其文学的发展.但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不一,因此在与汉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北方民族文学便是其中一个别具特色的系统.历史上,北方民族的情况极为复杂,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吸收汉文化,使得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学发展的融合互动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曾指出过,人类社会发展到蒙味的高级阶段时,狩猎经济随着弓箭的发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部门。同时另一方面适应这种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用树皮制造和编织用具以及独木舟等技术。他明确指出,这时人们还不知制陶术为何物。因此,利用树皮的  相似文献   

11.
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吴金几千年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众多的古代民族,仅见诸史乘的就不下一百三十多个。北方民族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体系。这些古代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几经分合聚散而延续下来,更多的则是从历史的舞台上悄悄地消失了,只遗...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在接受外力推动时,最初总是存在着更多被动成份在内,但是一旦进入到某种同化状态中,由于人们的长期交往,发展比较落后的民族在共处中潜移默化,就会发生自然而然的融合,从而改变民族文化的特点。从历史上来看,一种高位文化,若要加速其被吸收和接受的过程,总是设法造成一种有足够扩张力和辐射力的文化环境,以带动低位文化及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少数民族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吸引游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迁。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就是商品,民族文化商品化有益于我国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旅游活动对民族文化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于海峰  何晓薇 《理论界》2012,(1):148-149
2009年《国务院关于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未来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以及政策保障。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预示着新一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即将到来。在此机遇面前,如何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切实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有许多民族,这就是《史记·匈奴传》中所记的“百有余戎”,其大者有山戎、东胡、匈奴,各有悠久的历史。山戎在燕之北,常侵燕、齐,《史记·匈奴传》:“是后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齐,齐禧公与战于齐郊。其后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  相似文献   

16.
公元五世纪末六世纪初,通过隋唐两朝对于漠北地区的经略,尤其唐朝进一步完善了对于这一地区的管辖机构,这里的突厥、薛延陀、回纥、黠戛斯、拔野古、骨利干等族与中原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突厥是铁勒系统的一个部落。隋唐时期分为东、西两部,以阿尔泰山为界,西突厥占据中亚一带,东突厥占据贝加尔湖地区和北蒙古地区。隋为巩固和发展统一事业,乃于开皇三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民族关系复杂。民族迁徙、民族矛盾、民族战争、民族融合、民族重组等内容成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基本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现象,与此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各民族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的积极贡献也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8.
元好问的词作在内容上常常写奇险壮美的北国风光与狩猎战争,并敢于写真情、至情,较少受封建道德规范的束缚,艺术上,不少词充满了英风壮气,雄健质朴,出语新奇,凡此均表现了不同于汉族词人的北方民族化特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之特性、功能与价值 ,以及它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诞生的原生性宗教,它对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现象都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北方民族的文化基础和挖掘其历史底蕴需要从古老的萨满教着手,它是贯穿北方民族发展的一根长线。研究和发展萨满教对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以及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