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语教育语言学漫谈——外语教育语言学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外语教育语言学”这一术语产生的背景,提出了运用这一术语的必要性;并对外语教育语言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它与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语言学术语译名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我国语言学术语中文译名的混乱状况,文章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英汉语言学词典中术语译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和个别术语误译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如何界定语言学术语译名的标准展开讨论,就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语言学流派众多,理论体系各不相同,许多语言学术语晦涩难懂,所表达的概念也不统一,这已成为了解、研究语言和语言学的一大障碍。托马斯.培恩的《探索语言结构》分析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对容易产生误解的术语和范畴加以解释,利于读者掌握比较清晰的语言学理论脉络和有效的分析方法。此书重点介绍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并结合具体语言,与读者一同进行语言结构分析的实践,掌握研究语言(特别是陌生语言)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一部很有特色和实用性很强的语言学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4.
法律语言学必须服务于法律实践,这是法律语言学的性质决定的。本文认为法律语言学研究成果中,虽然出现大量语言学术语,但法律语言学不应属于语言学也不应属于法学。从长远来看,法律语言学成为独立学科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故法律语言学不应属于独立学科。目前,法律语言学归属于边缘法学,在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已经成为事实。  相似文献   

5.
词汇和词义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变化紧密联系着的.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术语出现了通用化现象.本文分析了当今计算机术语通用化的美感效果和语用基础,其中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计算机术语通用化美感效果的一个主要来源--隐喻.  相似文献   

6.
一门知识就是一个系统;但是,一部专科词典往往要把知识系统中的一个个术语概念作为个体分解出来处理,按其语音或笔划的顺序来排列和解释。术语个体与原知识系统的这一脱节现象,是词典学理应解决的矛盾。考察国内已出版的12种语言学专科词典可知,有意解决这一矛盾的词典是极少的。其中,《俄汉、汉俄对照语言学名词(初稿)》、《英汉语言学词汇》、《日汉语言学常用词汇手册》、《多词对照语言学词汇》这四种,都是不同语言间的语言学词汇对译,所选词条的学科覆盖面较广,但未能涉及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中较精细的知识层面,而且没有释目语,不在术语释义词典之列。  相似文献   

7.
胡坦的藏语语言学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注重继承传统的藏语文学说,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原理,创立藏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突出藏语在汉藏语系语言研究中的地位,推进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倡导并推动藏语文的应用研究,重视藏语科技术语研究以及藏语文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应用语言学(Appiled linguistics) 这一术语,是波兰著名语言学家库尔德内(J·Courtcnay)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他明确指出,应用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知识来解决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各种问题.本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语言以数理逻辑为研究方法,产生了数理语言学.随着数理语言学在通讯技术和计算技术中日益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现代语言学的范围越来越广,英国“功能学派”哈里迪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史角度探讨《西儒耳目资》中概念术语的来源,着重分析这些术语与中国传统音韵学的关系,兼论该书的语音学说。《西儒耳目资》不是一本简单地给汉字标注拉丁字音的书。从书中大量新概念和术语中可以发现,该书既引入了西方语音学概念,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音韵学说,体现了特定历史下中西语言学说思想的奇妙结合。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学领域核心期刊《当代语言学》和 Journal ofPragmatics中选取的文章为语料建立相应的英汉语料库。依据胡壮麟提出的可证性理论修正模式,就据素频率及种类分布,对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的可证性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在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言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语用策略使得两种语言在言据性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语言中,作者更倾向于直接选取语用策略和条件假设策略,而汉语语言作者更多地选取间接语用策略;(3)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据素使用存在相似性,即传闻、演绎和归纳据素使用比例较高,而预期、信度和信念据素使用偏低;(4)言据性与学术语篇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并指出非语言语境由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用语境组成。通过语境分析 ,阐述了语境在英汉翻译中具有确定词语义值和消除歧义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詈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库中的特殊成分,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而非具体信息的交流。詈语负载着很强的文化色彩,透视着独特的社会心理。詈语研究除了可以发现詈语自身的语言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种语言的詈语去探索使用该语言的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本文以汉语和美式英语两种语言的詈语为研究对象,从詈语的类型、功能、文化内涵、演变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潘苏悦 《学术探索》2013,(12):106-109
流行语是一种典型的语言变体,因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且相当部分与特定社会事件相关,正越来越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以2009至2012年十大流行语为例,先总结流行语的来源,再从语音、语法和语义三方面探析其语言变异现象,以期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4.
闭思明 《理论界》2014,(7):152-154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典雅质朴、意蕴深远、自然流畅,被认为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风格。本文着重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留德十年》的文本进行抽样分析,试图揭示出季羡林先生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与其对熟语的准确理解与娴熟运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用翻译学是建立在传统翻译学的困境和现代语用学的勃兴之上的。文章以Soldier’s Home原文及其中译文为基础,选取相关书面语料,通过运用语用学研究基本概念——"意义"和"语境",分别从语言的各层次上进行对比分析。藉此阐述语用翻译学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决翻译理论中的诸多矛盾,进而能在翻译过程中起到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翟乃海 《齐鲁学刊》2012,(2):157-160
互文性与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影响误读同为现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常用术语,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同受解构主义影响,强调文本来源的多元性与意义的不确定性。但是影响误读理论强调文本中心理的、想象的和修辞的因素、作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传承与维护的是人文主义传统,而互文性则侧重于文本的语言层面,作者主体性的消解,体现的是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王革英 《云梦学刊》2010,31(6):141-143
语言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象似性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和符号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有着自然联系。标点符号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人们认知世界的经验表征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理可据的。在英汉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存在着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Ariel的可及性理论和Van Hoek理论为基础.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英语中的照应语进行探讨,作出合理的解释,揭示认知语法在照应分析中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