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罗兰之歌》在法国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这首歌,是一曲千人唱、万人和的法兰西民族精神的伟大颂歌,是法国文苑中最早开放的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相传在中古时代的法国,北方有一种行吟诗人叫特鲁韦尔(Trouv(?)res),南方的行吟诗人名为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s)。他们流落江湖,浪迹街头,拨弦弹唱,糊口四方。  相似文献   

2.
“胡,胡,胡志明”,这是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激进分子唱的赞歌,他们崇拜这位率领越南人民进行反对法国殖民主义然后反对美国卷入越南的革命斗争的共产党领导人。  相似文献   

3.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北朝佛教唱导之底本、资料来源、文化背景等情况的考察,重新审视了中古佛教讲唱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认为:一、南北朝时代的唱导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唱导前有备用唱导底本者,他们或遵用别人写就之底本,或于唱导前自己编纂底本。一类是唱导前无唱导底本者,他们属于声、辩、才、博四能兼通者。虽然他们事先不备底本,但是他们唱导时即兴发挥的文学语言被当时的听讲者传抄并形成另一底本,即所谓纪录本。二、唱导文本所采用的资料来源多途,或取自中土经史,或抄自因缘、譬喻经及佛教类书,或录于历代碑文。三、唱导文的生存环境既受到印度因缘譬喻文学的影响,也受到中土于齐梁之世盛行的抄经之风以及作家碑赋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全景 《中华魂》2011,(9):39-40
"唱读讲传"活动,是重庆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2008年5月,薄熙来同志在巴蜀小学调研时,看到学生们唱的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就问他们会不会唱《歌唱祖国》、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是法国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中期法国启蒙运动中涌现了最坚决、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拉梅特利(1709—1751),狄德罗(1713—1784),霍尔巴赫(1723—1789),爱尔维修(1716—1771)。他们不仅形成了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而且构成了法国战斗的无神论,“使十八世纪成为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①,在欧洲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6.
晨池 《今日南国》2013,(2):61-61
法国知名影星“大鼻子情圣”热拉尔·德帕尔迪厄,为规避法国高昂的个税公开放弃法国国籍,加入俄罗斯国籍,一时间成为国际焦点人物。法国《世界报》说,“200年前法国贵族逃离祖国是因为断头台,现在他们逃离的是法国的税收。”像德帕尔迪厄这样的“税收难民”并不在少数,在法国的75%所得税与俄罗斯的13%所得税之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7.
元代鄙视功名利禄、赞美隐逸生活题材的作品之多、感情之强烈,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朝代能与之并驾比肩。这固然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但也不可完全视其归隐为真。元代的下层文人大唱归隐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牢骚,他们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愤懑。那些达官贵人也是受了时代的传染,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大唱归隐当作官场倦怠时的自我安慰罢了。虽然在元代道家思想对文人有所影响,儒家思想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有所动摇,但他们骨子里仍是儒者。  相似文献   

8.
一、唱师的由来及其发展壮族有两大剧种,一是桂西壮语南部方言区的“壮戏”(包括南路壮戏和北路壮戏),一是广西中部壮语北部方言区的唱师(有的叫唱诗,师和诗谐音;解放后人们统叫师公戏)。唱师是桂中地区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可是解放后在破除迷信时,不分青红皂白和师公一道统统被打倒了。粉碎“四人帮”后,有很多地方还不给唱,有的地方给唱了,又有人  相似文献   

9.
可可 《社区》2009,(29):39-40
提起美食、美酒、美女,就让人联想到法国。不错,它们是法国的骄傲.而且都和法国人的标志联系在一起,那法国人的标志是什么呢?告诉你,是他们的嘴!别小看了这一小块地方,法国人的文化、日常生活和习性都体现在了这张嘴上。  相似文献   

10.
我是京剧票友,有好多戏迷朋友。老李和老王是我十来年的好哥们。老李唱老生,性格温顺。老王唱大花脸,性格急躁。两个人性格不同,他们的生活也不同。先说说老李,他脾气好,人也随和,从来没和别人红过脸。一年365天基本上是在公园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11.
一组法国人类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肯尼亚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人科动物。与此同时,他们的美国对手坚持认为,他们的行为是“非常不合法的”。  相似文献   

12.
彭佩 《社区》2012,(33):60-61
舅舅侨居法国多年,在他的盛邀之下,我赴巴黎看望他们一家。身在法国,总感觉法国人的骨子里充满了亢奋的细胞,他们喜欢热闹,哪怕是开个派对,或是几个朋友相约出去玩,他们都说是“过节了”。  相似文献   

13.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15世纪,欧洲大陆上突然来了这样一批人,他们的皮肤黝黑灰暗,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从哪里来的,就自称是埃及人。于是,人们称他们为吉普赛人(吉普赛Gypsy是埃及Egypt的变音),法国人以为他们是从波西米亚来的,就称他们为波西米亚人,意大利人称他们为"秦加里人",苏俄人称他们为"茨冈人",在北欧,他们还被称为鞑靼  相似文献   

14.
西汉音乐领域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通常被称为"歌儿"。最初,他们只在宫中宴饮和祭祀上进行乐曲吹唱,发展到后来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地方上,成为西汉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音乐群体。  相似文献   

15.
何农 《社区》2003,(20):33-33
科安夫妇今年40多岁,丈夫米歇尔在一家公司当会计,夫人约埃尔在巴黎一所公立学校教初中绘画和造型艺术课。他们的家庭是法国社会中典型的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家庭。大学毕业20年后,经过两人共同奋斗,他们已拥有两处住房。在法国,是否拥有第二处住房,是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他们现在的主要住宅,即“第一处住房”是巴黎市区的一个复式单元。楼上三  相似文献   

16.
情比金坚     
《北方人》2007,(12)
1996年,在东北的一个简易的乡村秧歌队里,他们相识。不久后,两个人便成了舞台上最默契的搭档。他们唱二人转,她是俊俏的小媳妇,他是潇洒的大丈夫。她围着他转,扇子飞舞,长辨轻摆;他跟着她唱,嗓音清朗,温柔典雅。两人目光交接,如水如电。  相似文献   

17.
淡墨 《社区》2009,(2):62-62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请一位女嘉宾谈谈自己在法国生活的那段经历,并且一再强调,要拣感触最深的说。女嘉宾想了想,说:法国人给我的感觉是,他们都挺会装的。此语一出,举座哗然。要知道,节目现场还请来了不少法国朋友,用一个“装”字当面去评价优雅的法国人,未免显得有些不太礼貌。  相似文献   

18.
我的洋亲家周末要来女儿家吃中国餐,这是我旅居法国期间他们最大的愿望。这个愿望对于我来说既简单又不简单。说简单,是对于我这个当了几十年的家庭主妇来说,中国人做中国菜可谓不难;说不简单,是因为用法国的炉具(电热炉)和炊具(平底锅)像做中国菜那样的爆炒、煎炸红烧实数不易。烹制中国菜最讲究的就是火候,这些用具怎么也使不上劲。于是,我不得不佩服过去女儿一人掌勺请洋亲们吃中国餐的勇气。在亲家的眼里,他们  相似文献   

19.
1 侗族是一个爱歌、善舞的民族,歌声伴随着他们度过漫漫长夜,也为他们迎接民族的新生。侗族民歌与侗族人民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哪里有侗家,那里就有歌声。组织群众,教育人民,侗家要唱古歌、礼俗颂、父母歌、苦情歌;村寨交往,侗家要唱拦路歌、开路歌、迎客歌;节日盘会,侗家要唱开堂歌、耶歌、大歌;上山种地,侗家要唱山歌、河边歌、木叶歌;婚姻嫁娶,侗家要唱酒歌、哭嫁歌;青年男女交往,侗家又唱起了情人歌、失恋歌、单身歌;儿童逗趣,侗家还要唱儿歌、谜歌;讨米讨油,还要唱讨米歌、  相似文献   

20.
携着井冈的炮声携着太行的雷声携着中原的战车声若狂暴的风飞旋在旷野之上若隆隆的雷滚动在太空之中一群久经硝烟熏烤的战士豪迈地放歌纵情他们是在这歌声中走过来的响亮的音符出自于他们的生命月黑风高唱燃了抗日的烽火硝烟弥漫唱倒了蒋家朝廷启明星闪耀中唱亮东方的天宇霞光烂灿中高唱着踏上新的征程他们挺立在合唱队里一个个银须飘然浓重的霜霰遏制不了他们奔放的激情他们的歌声激励着代代新人枝头上的黄鹂蓝天的雄鹰悬崖边的瀑布山林的虎豹都应和着他们秋海潮般的澎湃汹涌歌潮滚滚——老战士大合唱@郎镇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