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应该意识到,写作是什么。它是一种艺术创作,它含着虚构性乃至作家的臆想。以巴金的作品对比现实生活,我们发现他的写作中存在着对理想自我的乌托邦幻念。巴金早期和晚年靠坚强意志支撑着的写作生活和作品中的宏大誓愿,多多少少都会在现实中趋于瓦解。首先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觉慧精神与党新性格所代表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如我们在《家》中所感受的那样,巴金体现在作品中的认识既有时代的深刻处,又是以其年轻难以真正体察现实人生的全部含义作为代价的。巴金在1957年7月《谈〈家〉》中说:“然而幼稚和大胆救了我。在这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文学的百花苑里,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是一朵耀眼的奇葩。它不仅艺术地再现了从“五四”到抗战胜利二十多年间的社会生活,揭示出时代本质规律的某些方面,而且也显示出巴金作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卓越才能。巴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喜欢的是《激流三部曲》、《憩园》和《寒夜》。而这几部作品又都是家庭题材小说,代表了巴金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因此,探讨巴金的家庭题材小说的独创特色和艺术成就,对研究和评价巴金的创作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巴金的花园     
在“激流三部曲”中,巴金笔下的花园不再是单纯的场景,而是负有多重任务的重要角色。从思想内容看,它打开了旧家庭通向新世界的天窗;从艺术形式看,它既是作家叙述的视点,又是作品结构的链条。在此基础上,形成带有时代特征和巴金个性的花园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于巴金的整个创作历程,从众多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特征和情感基调等方面,论述了巴金代表作《家》在其一生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家》是巴金文学创作的总纲,其他作品是在不同层次和方面扩展和深化着《家》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巴金与卢梭     
在深受法国文学熏陶和影响的中国现代作家中,巴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并论述法国作家卢梭对巴金世界观及创作个性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巴金的作品,并对其作品作出更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了一批五四以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巴金的《家》就是其中之一。《家》是巴金解放前的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它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外,曾出现了多种的外文译本。但就是这样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也被“四人邦”打成大毒草判处死刑。“四人邦”歪曲它是“对封建制度的维护和美化”,是“三十年代的一股反动逆流”,把它划为“三十年代文艺黑线”的产物。作者巴金同志也受到“四人邦”的残酷迫害,张春桥甚至咬牙切齿痛骂,对巴金的处理,“不枪毙就算落实政策”,疯狂迫害革命作家。  相似文献   

7.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是要吐露他二十几年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替一代人伸冤,是要控诉那吃人的封建制度。这种强烈的情感像激流一样,在全部作品中奔流着。巴金先生抒发这种情感时,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巴金式的语言,而巴金式的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比拟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根本价值何在? 本文首先以此为前提——巴金的人格力量比他的文学成就本身更伟大。这一结论也许有些莽撞。但我们相信自己长期读解巴金的共同感悟。我们也是由偏爱巴金的文学而走近巴金的。但随着与巴金距离的缩短,亦随着将巴金与其他现代著名文学家的横向比较,我们愈来愈发现,在衡量新文学作品价值的许多重要方面(如作品的社会历史容量、文体形式的创造、艺术精神的现代性程  相似文献   

9.
血风腥雨的年代,走出了一代呼风唤雨的时代巨人;苦难深重的民族,孕育出璀灿夺目的文学明珠。巴金就是带着赤诚与执着,从30年代走到今天。他蘸着自己的血和泪写作,把切骨的痛苦溶进自已的作品中,向不平的世界叫出灵魂的呼号。 在巴金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都会感到那血的奔腾、泪的流淌、心的颤动。巴金在《灵魂的呼号》中写道,“我的生活是一个苦痛的挣扎,我的作品也是的。” 多少年来,巴金一直被痛苦所围困,这痛苦是时代的苦难,是民族的悲哀,巴金的创作深深  相似文献   

10.
巴金曾说他解放前创作的全部作品里,唯一的英雄人物就是高觉慧。这段话表明了高觉慧在巴金解放前全部作品中的地位以及他对这个人物的态度。巴金在《家》的创作过程中,是满怀着希望和理想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作自己的道路。”这种理想和希望的寄托就是作品里以高觉慧为代表的新生的民主主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感悟是创作中冲动的先导、作品的灵魂,它赋予作品以艺术生命力的神韵.巴金一生创作的成败起落充分说明了自我感悟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巴金《激流三部曲》与《红楼梦》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考察巴金从童年到《激流三部曲》完成这一时期的经历,可以看出,巴金对《红楼梦》的接受可分为感受期、欣赏期和再创作期。在再创作期,巴金对《红楼梦》的家族小说模式进行了符合时代的创新。研究巴金对《红楼梦》的接受,是丰富和深化巴金及其作品研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憩园》是巴金一九四四年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几十年来,尽管评论界对它毁誉不一,事实上它仍是巴金作品中读者最喜爱的作品之一,巴金也说,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他最喜爱《家》、《寒夜》、《憩园》。《憩园》能够为广大读者喜爱,原因是多方面的:作品主题有了开拓和深化,艺术上也更臻成熟,不论是在情节设置,语言的运用上,还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感情含蓄而又强烈,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塑造了杨老三(杨梦痴)等性格复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这些形象上,尤其是在杨老三身上寄寓了作者的哲理思索和对世人的热切忠告。对《憩园》的主题内容和艺术成就论者颇多,不再赘述,本文仅试对杨老三形象的典型意义略作分析,不当之处,教请赐教。  相似文献   

14.
论觉慧     
“激流三部曲”是作家巴金作品中表現反封建主题的作品。其中“家”也是作者全部作品中最成功的作品,实际上(也是广大讀者公认的)是巴金的代表作。“家”自问世以来,由于作品中的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热情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看巴金作品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读者的接受意识。巴金作品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塑造着读者 ,作品揭示的复杂的心理层面 :叛逆心理、憧憬心理和补偿心理及自省心理等得到了读者的认同 ;且强调读者的看法也影响着巴金的创作。作者与读者有着割不断的血脉联系 ,这正是巴金的人格魅力与作品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对巴金创作的研究,还存在着以下的分歧意见:(一)巴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倾向,是否有进步性;(二)巴金世界观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无政府主义思想抑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三)巴金的作品是否有真实性。为此本文企图从“五四”以来革命民主主义作家的生活道路和主要政治倾向,以及他们世界观矛盾的两个方面,谈一下对巴金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寒夜》是巴金建国前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继《家》之后的现实主义杰作。无论就思想深度还是艺术的纯熟而言,《寒夜》都是巴金的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是,在我们见到的现代文学史书中,对《寒夜》的论述并不充分,也没有给它以应有的地位。近年来,这本小说在海外产生强烈的反响。这一事实引起国内学者的注意,报刊上已见评介文章。笔者在学习之余,不揣浅陋,试对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巴金情感论     
巴金是青春热血型的颇具个性的艺术家。他在作品中灌注了真挚的情感,他的情感与世界上被压迫者的情感能够相通,表现了人类中的不幸者和被压迫者的悲哀与痛苦、愤怒与反抗的情绪,所以,他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审美共呜,感动了几代青年人。巴金感情火热而强烈的独特性,其感染力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特别是他在新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使得对巴金情感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想录》是一部“力透纸背、情透纸背、热透纸背的‘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随想录》出版后记)。确实,读完《随想录》,我们会受到一种人格力量的感召。这种人格力量是巴金用自己的全部爱、憎乃至生命凝结而成的。它具体可描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执着性“自从我知道执笔以来,我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努力,它们都是我最大的敌人。”(巴金:《写作生活的回顾》)这是巴金写作的目的,也是他一生执着追求的信念。这种执着性的内容表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与巴金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鲁迅与巴金的名字联在一起。不管人们认为二者有着怎样的差异,但是人们已经普遍注意到,在鲁迅与巴金的身上,表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某些共同的精神品德。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和人格,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典范。鲁迅与巴金,在许多方面有着思想的一致性。早期的鲁迅是在进化论的基础上对人的自身和人的命运进行思考的,而早期的巴金则是在安那其主义思潮的启悟下对人进行道德的观照的。鲁迅常常是在多元的、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对中国国民心理进行深刻的感性分析,巴金则在单一的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去描摹国民心理的各种苦难。尽管鲁迅与巴金在许多领域表现出不同的态势,但就其思想的哲学背景来说,却都是建立在西方人文主义的基础上的,这使他们的作品在某些方面表现了共同的精神特征。在我看来,鲁迅与巴金早期的道德观、社会观以及美学观都是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