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户籍制度与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进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农村农业、城市工业”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消失的过程。而在我国这一进化过程中,由于中间加进了户籍制度这一人为的阻碍因素,导致转化困难重重。其最终结果,阻止了我国工业文明的启动与发展。户籍制度对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阻碍了产业结构的演变与递进,城市第二、三次产业不能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而发展,2.造成了技术结构的低层次,相对于农业而言,第二、三次产业的知识技术层次高;3.造成交换结构的低层次,我国由于加工工业的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价值低,多以原料或半制成品出口。4.造成分配结构的严重扭曲,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并不完全由劳动决定等是其突出表现。要顺利实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户籍制度要彻底废除。1.废除户籍终身制和世袭制;2.取消给城市市民的各种特权;3.工业文明的载体由农村归还城市,发展中等城市,等等。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户籍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一个阵痛地带,如何对待和越过这个阵痛免带,是小农文明能否最终转换为工业文明的关键。作者提出;超过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不能用传统的办法驱赶已进城就业的劳动力人口逆向流动返回农村.而应坚持人口城市化工业化顺向流动的前提下,发展规模商品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同时改革阻碍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派生出的一切特权。通过劳动力人口的自由流动迁徙,来实现在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与产业结构转换一般规律的比较  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社会产业结构大变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机器体系对手工劳动的取代 ,过去从属于农业的手工业逐步独立出来并取代农业 ,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产业 ;与此相应 ,随着机器生产所带来的生产率大规模提高和交换的扩大 ,过去从属于农业以及在工业化早期从属于工业的小商品流通业 ,也相继分离出来 ,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独立产业。由于那时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关注集中于获…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性的视野下,华兹华斯与沈从文具有深度的可比性。在政治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提倡改良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在审美现代性方面,他们都批判城市文明,赞美自然与自然人;他们不仅看到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还看到了人们传统美德的失落;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类的精神困境,他们共同的拯救方案是返回自然——通过自然抵达生命的神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不同文明时代是以不同的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为其技术前提的。农业文明时代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是以建立在自我传播和亲身传播基础上的,短程而分散的,通过团体和组织传播信息的活动方式为其技术前提的,在这种体制和信息活动方式之下,难以形成大众化、一元化的价值观念体系;工业文明时代的高度统一的大规模经济体制、高度国家集权的政治体制,以自上而下权威制控的大众传播信息活动方式为其技术前提,在这种体制和信息活动方式之下,很容易形成以多数民众为基础的大众化、一元化的价值观念体系;信息社会文明时代的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则以计算机网络化的信息活动方式为其技术前提,网络化的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方式在其形式上具有交互性、平行性、开放性、全球性、多元性、自由性、共享性、平等性和非权威主义的基本特征。正是这种网络化信息活动方式的发展和普及,有可能使人类价值观念模式的变革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对于不同的文明时代,人类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的时间方向也从指向历史、关注现在,转变到了创新未来。  相似文献   

6.
方李莉 《江西社会科学》2022,(11):180-189+208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相互连接,只有看清了整体,才能更进一步地认识局部,并找到局部在整体中的生态位。“后农业文明”概念是在“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二者的反思和革命。面对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城市化发展,以及城市化带给人类的困境,后农业文明有可能恢复乡村生活,这种恢复不是简单地恢复,而是在第三次、第四次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推行“后农业文明”的发展模式。这是一种更高级的、更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文明形式。在这样新的文明形式中,也许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其乡村振兴都可以不走西方城市化的老路,直接实现“后发优势”,从而帮助发展中经济体超越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进入一个更环保、更绿色、更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明进程依次分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等四个时代,每一个时代都包括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过渡期等四个阶段。在18~21世纪期间,广义现代化过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其中,从农业时代和农业文明向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的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时代和工业文明向知识时代和知识文明的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纵观人类历史,原始文明的基础是原始人牺牲自身的发展去适应自然的造化;农业文明则以逐步侵害自然的合理布局和天然的生物多样性满足人口的增加及其生存欲望的提高为特点;工业文明因其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高消耗、高污染而导致生态系统全面失调,又被人们称为“黑色文明”。工业时代“黑色文明”生成的种种危机开始迫使国际社会冷静地反省,重新审视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失误,特别是检讨已经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偏颇、狭隘与缺陷。人类理性的觉醒引发国际社会绿色文明浪潮的兴起。绿色文明呼唤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除一部分国家已达到后工业文明阶段和另一部分达到工业文明阶段外,相当部分的国家还处于农业文明发展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国家向工业文明迈进,实现人口城市化工业化是不可回避和逾越的历史过程。一、中国迟迟不能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然而,为什么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工业文明迟迟不能实现?有人过份强调外因,说是因为外国侵略使国家脆弱,有人强调内因,说是农民起义频繁、朝代更替、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使生产遭到破坏。但这些都是表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行政组织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韦伯意义上的理性官僚制在我国还没有充分完善起来;另一方面,随着农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信息社会的转变,韦伯意义上的理性官僚制在西方已经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对理性官僚制进行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改造,以适应行政组织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人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和时代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21世纪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人类将向何处去?这些事关21世纪全球文明发展趋势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人类的新发展。一、21世纪全球文明走向21世纪全球文明走向主要有三大趋势。其一,工业文明持续发展的趋势。工业文明的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业文明在传统框架内的持续发展,二是指工业文明突破自身的传统框架而发生向新文明的转移,并逐渐转变为新文明的要素。后者属于从工业文明向新文明转变的范畴,而前者仍属于工业文明自身的发展。我们这里指的就是工业文明自身…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  张国平 《兰州学刊》2009,(2):11-12,22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工业文明再迈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进步推进人们逐步正确地处理人、自然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如何处理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生态文明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这些都关涉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的探寻。  相似文献   

13.
一、广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战略目标社会历史发展现在正处在什么时代?将会过渡到什么时代?这些时代有些什么特征?对广东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什么挑战?这是我们制订文化建设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从时代的划分来看,社会历史的发展,主要可分为三个时代,一是“前工业时代”,二是“工业时代”,三是“后工业时代”。在文化学领域,则有人把这三个时代分别表述为“政治时代”、“经济时代”和“文化时代”。也有人把“文化时代”叫做“信息时代”。这三个时代分别代表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继农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创造了财富,但使得人与自然界分离,世界环境问题突出,人类日益掉进了物质主义的陷井,变得贪婪和自私。工业文明已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正孕育而生。中国西部在这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没有必要追随工业文明的落影,而应从现实的文化、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中,整合时代文化趋势,走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经济,历来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湖南要建成为全国的经济强省,赶上或超过发达地区,就必须认真实施好“科技兴湘”战略,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快全省国民经济新生点的培育和壮大,形成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一、依靠科技改造现有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新生点的发展壮大农业是湖南的传统产业,许多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农产品总量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工业经过大力发展,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农业和工业成为湖南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但农业大而不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经济形态来讲经历了三个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土地;工业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资本;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积累主要靠知识。从土地到资本、再到知识,决定财富占有能力的主要因素越来...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明──文明的未来申曙光,宝贡敏,蒋和平现代社会是一种工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从总体上讲,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正从兴盛走向衰亡;生态危机正是工业文明走向衰亡的基本表征;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将逐渐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文明...  相似文献   

18.
知识与经济形态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中知识含量少,作用小;工业经济中知识含量明显提高;知识经济中知识起决定性作用。随着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积累,经济形态由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知识经济不断演化。知识经济初现端倪,我国要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作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9.
苏南模式的本质在于:它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好验证、苏南模式的特征在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用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城市现代化的实践来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苏南模式是成功的典型,但仍需要不断完善、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学史上,由于受到韦伯理想类型研究方法论的影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把社会现象作非此即彼比较研究的倾向.具体到本文的研究对象现代社会特征来说,就是认为传统社会的特质是同质性的,现代社会的特质是异质性的.而本文以为,现代社会既不是一个异质性社会,也不是一个同质性社会,而是一个异质性和同质性同在的悖论性社会.其中,由其内在结构所决定的异质性是它的本质内核,由工业文明内在要求所塑造的同质性是它的形式表征.而之所以形成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关键还是受到了方法论的某种误导.社会科学研究要想走出这一困境而达到求真的目标,尤其要注意方法论的正确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