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在198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础上,对南京市、无锡市从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角度考察了其地方政府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南京市的政府财政收入规模过大,但财政支出规模过小,根据本文的计量回归模型计算出的最佳政府支出规模,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应为26%;无锡市整体政府财政规模过小,相应得出的最佳政府支出规模应为22.6%。最后,本文对这一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毛晖  王宁 《领导之友》2011,(6):31-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也在迅速增加。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翻了一番,增速几乎是GDP增速的两倍。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同比增长21.3%。如何有效分配越做越大的财政蛋糕,成为财政界的热门话题。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势在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增长速度不算慢,但相对于其占GDP的比重增长的速度而言则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从我国自身的纵向比较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而从国际横向比较看,我国的这一比例明显偏低,既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自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扩大政府的投资支出规模,为达到刺激需求的目的不断扩大财政支出。日益增长的财政支出需求与缓慢增长的财政收入供给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成为当前困扰财政顺利运行的焦点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河南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增长。引人注目的是,财政每年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增长更快。从生产建设型财政到公共财政、民生财政,折射出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和财政调控方式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期财政支出规模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在直线下降,但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本文从市场经济对政府经济职能的要求出发,讨论了这种变化的合理性及不合理因素,分析了财政支出增长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还处于探索研究中,无一致性结论。本文运用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河北省1978-2010年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支出总量有正向关系,并且它们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财政支出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相反。  相似文献   

7.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将达到3.9万亿元左右。“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地方各项战略部署全面启动,经济快速发展,新增财源不断扩大,地方财政收入不仅总量增长显著,而且发展速度也再上新台阶。根据目前各地所公布的数据,北京地方财政收入2006年首次超过千亿元,再次位居全国第六;山西2006年前11个月地方财政收入就达到563.17亿元,跃入全国前十强。各地方在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在财政支出结构上不断优化,支出重点向民生支出倾斜、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充分体现了各地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为民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8.
《领导决策信息》2008,(9):27-27
2007年总体情况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304.03亿元,比2006年增加12543.83亿元,增长32.4%,完成预算的116.4%。全国财政支出49565.4亿元,增加9142.67亿元,  相似文献   

9.
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提高收入。只有积寻找财源并扩大财政规模,才能不断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尤其是在县域经济条件下,如何壮大财政、盘活财政是政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由于我县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长,财政收入来源与财政支出形成了缺口矛盾,使得财政压力不断加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理财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这一财政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中,通过构建包含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各自最优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并分析了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在两目标下最优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原因.实证研究发现,2004年~2012年间,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政府生产性支出在社会福利目标下的最优占比普遍低于经济增长目标;而在2004年~2008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还未达到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政府的生产性财政支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在2009年~2012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已接近甚至超过了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继续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升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政府更需审时度势、通过适时优化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面板数据因果性与协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性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方法,研究中国省级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我们发现,在1979~1993年,省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相互影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1994年以后,财政支出单方面影响财政收入。在1979~2005年整个时期,省级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事实上加强了省级政府对财政收入的控制能力,省级财政收支仍然保持密切联系。本文还对财政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而财政支出,作为一种政府的调控工具,在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去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拓宽经济增长的研究的领域,丰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在1929年凯恩斯挥舞“政府干预经济”的旗帜站上了主流舞台,政府开始起越来越大的作用,手中握着的资金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多。2008年中国财政收入突破了6万亿,这些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支出究竞该怎么用能达到社会效率最大,实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呢?本文以“财政资金造豪华公厕”为起点,通过对代理成本的研究,研究了。  相似文献   

14.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0,(46):26-27
今年1至10月份.江西省财政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实现1012.4亿元,增长3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43.3亿元,增长37.4%,增幅列全国第三位;全省财政支出1265.8亿元,增长27.1%,增幅列全国第六位。——江西省财政厅称.江西省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统筹资金推进民生工程。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3倍.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1.1%,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配置资源,以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而财政支出,作为一种政府的调控工具,在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理论上去探讨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拓宽经济增长的研究领域,丰富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管理体制现状 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较好。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0866亿元(不含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长20%,增收5148亿元,全国财政收入从2万亿提高N3万亿仅用了两年时间。2005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支出25326.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预计全年财政赤字将控制在预算数额之内。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为了推动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在协整理论的指导下对四川省1997-2016年财政收入与GDP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收入与GDP具有协整关系,可以形成长期均衡,即使存在短期波动,内部修正机制也会将其调整为均衡状态;财政收入与GDP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发展为财政收入扩张提供源动力,偏离经济水平的财政收入对于自身持续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都是不利的。为促进财政收入规模与经济水平相匹配,应该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加强财政监管,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一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财政政策,而经济增长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财政支出政策有密切关系,政府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会对财政支出规模和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以期能够熨平经济的波动,并保证经济正常有序的发展。本文主要就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中央财政平衡关系地方本级收入52433.86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39899.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92333.82亿元,增长26.6%。地方财政支出92415.48亿元,增长25.1%,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918.34亿元,支出总量为94333.82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  相似文献   

20.
《决策导刊》2006,(7):50-50,F0003
“十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运筹帷幄、正确领导下,奉节财政人围绕公共财政理念,狠抓增收节支,深化财政改革,财政工作走出了一条阳光之路。5年来,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7%;财政支出全面保障,全县财政总支出年均递增27%,乡镇支出比重逐年上升,支出结构更趋合理,确保了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扶贫和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发展等社会公共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