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而是和自然界、人类社会同时存在的。并援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话,以证明自己的观点。读后得到启发,但又觉得尚有可以商讨之处。本文仅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的论述,谈一点和张文不同的粗浅意见,以就教于大家。 张文引证了马克思1873年在《资木论》德文第二版跋文里一段话:“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变成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张文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揭露黑格尔唯心主义之所在时,是说……黑格尔把思维、观念看作现实事物的内在核心和创造主,现实事物是它的外部表现”。“绝对理念”与现实事物是内与外的关系,不是时间先后的关系。张文还引证了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一段话:“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绝对概念不仅是从来就存在的(不知在哪里?)而且是全部现存世  相似文献   

2.
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我曾提出黑格尔并不主张“绝对理念”在时间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观点(见《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后来,一些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发表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使我们对“绝对理念”的含义、“逻辑在先”与“时间在先”、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绝对理念”的评论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黑格尔究竟是否主张“绝对理念”时间上在先?有些同志撰文伺我商榷,对此,我的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传湘同志在他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中,把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概括为世界的本质、共性、普遍性和无限的整体,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他认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客观世界之前,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首先,作者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本质和现象的关系的原理,去说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为“绝对理念”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就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没有时间先后。他说:黑格尔确实讲过逻辑在先,自然界在后的话,但是,“逻辑在先即第一位、首要、根本的意思,逻辑在后即第二位,次要非根本的意思。例如本质和现象的关系,本质是逻辑在先,现象是逻辑在后,这意思是说本质是第一位的、根本的,现象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绝对理念”的本质规定和概念性内容,并分别考察了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概念的具体用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绝对理念”和客观事物和人的思维的关系,并从总体上评价了“绝对理念”概念的理论价值和现代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根本原则:绝对作为实体就是主体,是前人哲学,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必然的矛盾统一。绝对作为精神的实体,必然在自身的否定性中外化自己并存在于它的他物中,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同时,绝对作为认识的主体,又在它的外化现实中直观自己而返回自身,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因此,绝对既是对象化自身的实体,又是使对象返回自身的主体,是实体和主体的统一体,也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提出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并非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之前的观点,值得讨论,因它涉及到如何评价和理解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宣传、解释和讲授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很必要的.为此,本刊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欢迎大家投稿.  相似文献   

7.
人类思维的活动是推动哲学本身前进的动力之一,黑格尔正是借此认识和达到绝对精神的.尽管绝对精神永恒存在,但人类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颇长的过程.希腊是理性产生的时代,然而此时尚未过渡到理性自我反思;中世纪前后,哲学被宗教所笼罩,人们的自我意识在萌动中发展,但它却是以一种非真理的形式出现的;直到近代,思维与存在在对立中被显明提出,问题才在对立中逐步达到统一,主体中有客观真理的存在,客体中又含有主体精神在其内,两者同一于绝对精神一体之内.  相似文献   

8.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整个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黑格尔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他在驳斥康德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思维与存在同一于“客观思想”的学说。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美学的核心是研究“美的理念”怎样通过“感性形象”来显示自己,认识自己,实现自己。“美的理念”纵贯黑格尔美学的全部,具有统管一切的作用,因此剖析“美的理念”,对于了解黑格尔美学及其特点,评价其作用,是有裨益的。 (一) “美的理念”并不是黑格尔的独创,它最早源于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客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因而不“真实”;只有抽象的一般的美,才是真正的存在。他把这种在具体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一般的美叫做“美的理念”。在他看来,  相似文献   

10.
11.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论断,其中的理念既体现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又体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又指出理念这一概念的内在矛盾性,最终把一切主体与客体归结到他的绝对精神。从而美,也由此为绝对精神。  相似文献   

12.
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在黑格尔看来,这是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内在本质,是人的意识之外存在的“客观思想”或“客观概念”。“整整一部《哲学全书》不过是哲学精神的展开了的本质。”然而对于绝对观念是怎样领先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这一理论,人们却有着不同理解,因而构成了近年来黑格尔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康德是西方最大的形式主义美学代表。他在《判断力批判》里说:“美本来涉及形式”,与内容无关。又说:现实中有完全不涉及到内容如何而只是纯粹形式的美,这种美称为“自由美”,是纯粹真正的美。他把审美和功利截然分开,他说:如果“……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杂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康德认为自然界里的花、许多鸟类(鹦鹉、蜂鸟、极乐鸟)、许多海产贝类、框缘或壁纸上的几何图案(有人译为“簇叶饰”)等之所以美,完全在于形式,与内容无关,以自身形式给人以愉快,所以属于“自由美”。康德的这种美学思想,成为资产阶级美学家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和反对艺术具有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绿化世界”的生态运动。在我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也已开始实施。这一切固然很重要,但并不全面。因为世界是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而今天的“生态运动”,主要是指绿化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不仅要向外绿化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物质家园,还要向内绿化我们的主观世界、精神家园。“绿化”主观世界,是新旧世纪转换之际的伟大“精神革命”,是人类克服环境危机、优化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出版的有关列宁的《哲学笔记》研究专著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几乎都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是列宁的思想,甚至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笔者却不敢苟同。它究竟是列宁的思想,还是黑格尔的思想,有重新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曾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在当时的德国,在保守派和激进派两个方面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前者赞赏,后者反对,但是他们对这个命题的理解却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此所谓“现实”意即“存在”、“现存”。所以如恩格斯指出的,  相似文献   

17.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张传湘同志的《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前吗?》一文,读后颇受启发。张传湘同志在论证“绝对理念”不是在时间上而是在逻辑上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一观点时,提出了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理念”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看法,提出来以求教于张传湘同志。  相似文献   

18.
客观真理论与相关哲学原理相冲突,不能合理地说明意识论、真理论与谬误论之间的关系,造成哲学体系内在的矛盾。真理问题具有厚重的人学意蕴和坚实的人性根据,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属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真理,人的本质怎样,真理的本质就怎样,真理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两三千年来的西方哲学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问题——恩格斯把它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在这里,恩格斯借用了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命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如何正确理解黑格尔命题的问  相似文献   

20.
从十五志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生命历程的自道中,"五十而知天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为了理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对孔子的生命自道进行一个现象学的解说.本文从年龄的现象学出发,结合孔子五十岁左右的生平事迹,分析展开了天命之知在孔子生命历程中的深层义涵·凸现了孔子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斯文之命的历史传承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