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六书皆有之。尤应注意者,《韩非·解老》,亦无“法物”二字,而“法令”凡两见。由此足证,“法物”一词非先秦所本有,而《老子》古本,亦当作“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所谓“法物滋彰”云云,定系晚出。二“法令滋彰”一语,在一九七三年底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掘出来的帛书《老子》甲乙两本上,均作“法物滋彰”;经高亨、池曦朝考定,甲本写于刘邦称帝以前,乙本写于  相似文献   

2.
<正> (一) 《老子》流传至今,古本甚多,除了人所熟知的六朝唐人写卷本、唐宋石刻本、宋刊本、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外,还有一本值得注意,那就是敦煌莫高窟曾经发现的秘籍,而今流传到英国去的六朝写卷本《老子想尔注》。此书从第三章“则民不争”句开始,至道经上终,共三十四章有余,是较为完全的《老子》道经本。据近人考证,定为六朝人抄本无疑。此书原件存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院中,是伯希和当年盗去的。香港学者饶宗颐著有《老子想尔注校笺》附影印原文,本文即据此引文申述的。  相似文献   

3.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之一,内容包括本体论、人生论、政治、军事等方面。老子学说在我国和在世界上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它当作“人君南面之术”而加以推崇;道教徒则奉老子为教祖;我国哲学史上,唯心和唯物论两派都从不同角度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也通过对《老子》的注释、翻译来宣扬神秘主义,为资产阶级世界主义服务。 《老子》书在战国时代已经流行,由于它主要是讲“道”和“德”的问题,所以又被后人称作“道德经”。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是最早的《老子》注。关于《老子》的叙说,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四家(已佚)。今本《老子道德经》,旧题汉河上公章句,但《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不可凭信。魏晋以后注老者甚多,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所载有三十一家,隋唐以后注老者近二百种,收入《道藏》中的超过四十种。 《老子道德经》传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注和魏王弼注两种。王注是以玄学家思想注解老子,影响最大,历来被当作老注的标准本。河上公注则是道教徒从养生和修炼的角度注解老子。以上两家是老子注解中的两个主要派别。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乙本两种是汉初抄写的。甲乙两本的文字稍  相似文献   

4.
论《老子徐氏经说》罗尚贤(一)帛书《老子》乙本及卷前古佚书即是《老子徐氏经说》1973年在长沙马王难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被称为帛书《老子》乙本及卷前古佚书者,抄在一幅大帛上,折叠后放在一漆奁内。此帛书分六篇,每篇末尾,注明篇名和字数,六篇的次序为:《...  相似文献   

5.
王肃  姚振文 《船山学刊》2012,(4):108-109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世人甫知《老子》世传诸本中的“常道”,原文应为“恒道”。而根据“恒”的字形分析,“恒”的本义应该是“心交天地,循环不已”,根据《老子》原文语境分析,“恒道”的意思应该是“体悟自然之道”,故“恒道”与“常道”不是完全同义词,世传本《老子》以“常道”易“恒道”实属封建陋规(避讳)下的无奈之举。  相似文献   

6.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为秦楚间写本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帛书《老子甲本》,字迹在篆隶之间,与汉隶迥异。秦统一文字,书分为八体,首大篆终隶书,则秦隶固与小篆异流而同源。顾小篆尚有李斯琅琊等石刻,而秦隶未见流传。或以《诏版》《秦权》等当之,恐亦非是。但秦隶决不同于汉隶,毋庸置疑。今传世之汉碑,泰半为东汉石刻,以《乙本老子》西汉隶书较之,东汉隶结体尚宽,波磔披构;西汉隶尚窄,峻  相似文献   

7.
《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与《老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墓竹简》的问世,预示着思想史领域新一轮解释革命的即将到来。人们能读到如此大量的秦以前下葬的先秦典籍,这恐怕是继“汲家竹书”后的第二次。其意义,其价值,已不言自明。据发掘部门整理,这次出土的竹简,可分成十六篇,除了意义重大的十四篇儒家内容外,还有两篇极引人注目的道家文书,即《老子》(甲、乙、丙)和《太一生水》(拟名)。因传世本《老子》再生于焚书后,故可信度问题一直令人担忧,1973年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尽管行文古拙,抄写年代更接近于原著成书年代,但由于下葬年代均在“挟书律”后.故很多地…  相似文献   

8.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新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比较研究,我认为,现在关于老子“大方无隅”等四句的注译,均来得其真义(诸本作“大器免成”为“大器晚成”,有误,今据帛书《老子》乙本写正》。如任继愈的译文是:“最方正,反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稀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显然,这是从字面上进行注译,不符合老子本义。研究老子思想和老子的理论思维不能不探求这些语句的本义。  相似文献   

9.
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亦即是其哲学理论的基石。因而,研究“道”,就是研究老子学说的基础。如何研究“道”?《庄子·天下篇》评关尹、老聃之“道术”曰:“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我们认为,其中的“常无有”说是老子学说赖以建立的基础。然而,在以往的老子研究中,人们往往拘泥于“道”,亦即在所谓“主之以太一”上做文章,而对于其理论基础的“常无有”说,则缺乏应有的重视。关于《天下篇》中“常无有”一语,有人以为是出自《老子·一章》中“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其实不然,帛书《老子》甲、乙本于“欲”、“以”二字之间均有“也”字,可证这段话应读作:“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无有”当是“常无”和“常有”的缩称,而不应为“常无欲”与“常有欲”之略语。  相似文献   

10.
再读郭店竹简《老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学术界对郭店竹简《老子》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在郭店简本《老子》之前已有一个较完整的《老子》原本,简本则是它的节选本;另一种认为,简本《老子》是一个完整的原始传本,今本则是在简本的基础之上增篡而成的。本文认为,简本《老子》很可能是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多种老子语录或著述中的三组文字,是春秋末年流传下来的,至战国晚年才由后人合编增补成较完整的帛书本《老子》和今本《老子》的。至于简本《老子》与儒家的关系,虽说简本《老子》没有后来的“绝仁弃义”那样公开反儒的文字,但亦有贬抑儒家思想的倾向。对于这点我们也是应当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1.
竹简《老子》应为稷下道家传本的摘抄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钊 《中州学刊》2000,(1):67-73
本文认为,郭店楚墓出土的三组竹简《老子》,既非三种不同的《老子》传本,也非一种完整的《老子》传本,它很可能是一种《老子》本的摘抄本。从其归属来看,当出自稷下道家传本。理由是(1)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和会众家的宽容胸怀;(2)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重视术治的思想倾向;(3)附在竹简《老子》一起的《太一生水》篇,乃为稷下道家遗著;(4)竹简《老子》具有稷下道家积极、求是的学术风格。竹简《老子》作为稷下道家传本,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进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诸本的基础;从战国中期到汉初,《老子》的主题意识在不断强化,最后在帛书乙本中以"德""道"的篇名完全呈现出来。帛书二本属于成型本,而北大汉简本则属于定型本。汉简本及邻氏、傅氏、徐氏三家本均当为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老子》的立经,与其文本的定型同步展开。在西汉中后期,《老子》进入了子学化的定型阶段,严遵本、刘向本(通行本)即属于所谓子学化的定型本。《老子》的定型,以"天地—阴阳"的宇宙论为基本原理,其章数设计亦有相应的数理法则。刘向本章数设定的依据具体见之于其子刘歆的《三统历》,总章数"81"源自太初历的日法数,上下篇的章数(37对44)则依据中数五六之比而裁定。至于汉简本章数的设定,可能与盖天说有关:总章数"77",源自四七宿(二十八宿)的天文图象;而上下篇章数44和33,则依据"天三地四"说。  相似文献   

13.
一、郭店楚墓简本《老子》为老聃书,《老子》增订传本《道德经》为太史儋书把郭店简本《老子》同帛书本《德经》《道经》,王弼本、傅奕本、河上公本(以下统称通行本)《道德经》对照,简本分为甲、乙、丙三篇;帛书本和通行本分为上下两篇。帛书本和通行本收录了简本全...  相似文献   

14.
识 ,甲本德篇的圆点就是这种标志的残留。随着经过编辑的《老子》文本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 ,篇章之间的聚合力不断加强 ,而标志符号的作用却不断减弱 ,直到最后完全取消 ,好象这些篇章本来就连在一起似的 ,这是一个合于逻辑的发展过程。帛甲本中标志符号的使用情况说明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老子》正处于有标识文本向无标识文本的过渡阶段。帛乙抄录于帛甲之后 ,其间已没有任何标志符号 ,说明《老子》编辑成书的过程已经完成。书中原来存留的标志篇章编次组合的符号 ,也已完成其使命而不再抄录于文本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种没有任何标志的…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老子》文本包含有今本《老子》共三十一章的内容,《庄子》一书涉及今本《老子》共十六章的内容,《韩非子》一书引用了今本《老子》共二十五章的内容,再加上《吕氏春秋》《荀子》《战国策》等著作对《老子》的引文,说明今本《老子》一书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至少已具有了其中六十四章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在这六十四章中,只有三十八章是完整或基本完整的《老子》某章内容,且它们全都出于郭店楚简《老子》和《韩非子》引《老子》,其他先秦诸书所引《老子》则属只言片语或概述大意。这又说明,到《韩非子》成书时为止,《老子》一书实际只有三十八章完全具有了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今本《老子》的最后定型,应该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统一思想由丞相李斯主持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太一生水》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等文献出发,探究了先秦天道观中“无极而太极”思想的萌芽与周敦颐、张载、苏轼等天道观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郭店楚简自1998年出版以来,几乎16篇简书都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而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尤为受到青睐,在欧美汉学界已有多种译本,在日本除了有日译本以外还有专著予以研究,在台湾先后已有三本相关专著印行,在中国大陆——就我们所知——彭浩先生所著的《郭店楚简〈老子〉校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一书已是第四本单独刊行的竹简《老子》研究专著了。楚简《老子》的校读、注释和研究,是郭店楚简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裘锡圭和彭浩先生的释文和按语,无疑对推动简本《老子》的研究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海内外学者的诸多…  相似文献   

18.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马王堆汉墓吊书老子》不仅篇章不同;且前者只二千余字,只及后者十之四。而就相同章看,有的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尽相同之处:文字增多;而且近1/6的文句含义有出入,甚至差异很大。简、帛两类《老子》是否出于一人之手?还是后人在楚简类《老子》基础上的改写与扩充?楚简本是否是一种节选本?或者是另一种古传本?简、帛《老子》有没有各自的时代标记?……理顺这些问题,也许就能弄清楚简、帛两类《老子》的作者了。从“早出说”与“晚出说”看作者郭沂最早指出,楚简类《老子》出于李耳老聃,帛。今本类《老…  相似文献   

19.
70年代初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出土是 2 0世纪中国老学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人们首次得以使用地下材料研究老子 ,老学研究出现了新气象、新特点。帛书《老子》在出土之际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并出现了一批初步的研究成果。 80年代以后 ,其研究逐渐深入、系统 ,学术界对帛书《老子》的价值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肯定它确实可以订正今本的章次错乱及文字的衍夺讹倒等等 ,对于《老子》一书的复原、畅读和确解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例如 ,过去许多人均据通行本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语 ,论及此乃老子帝王术的中心 ,但帛书甲、乙…  相似文献   

20.
论组成《老子》书的四种老学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章句间多有前后矛盾和重见叠出现象.学者的解释大体有三说:一、该书为一专著但有后人渗入部分;二、该书是一部撷取多家精言的汇编;三、该书本来就没有明白体系.无论那一种解释都认为《老子》书是一部单一著作. 《老子》书看来是由四种产生于不同时期的各有明白体系的老学著作汇编而成.这四种老学著作因没有篇题,连书直落,经长时间流传而模糊了面目,被误为上下分篇的著作.因篇幅所限,本文现仅重点讨论各篇自成体系的道论和德论,间以比较说明.各篇暂标以甲、乙、丙、丁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