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哲》2012,(6):2+169-170
<正>"百年儒学精华系列·孔孟荀编"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项目的设计者为颜炳罡教授。2012年7月18日,"百年儒学精华系列·孔孟荀编"项目启动仪式在山东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高度肯定了该项目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并就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是继"《十三经注疏》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2,(3):2+169-170
<正>"《十三经注疏》整理与研究工程"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规划的重大科研项目,规划的设计者是杜泽逊教授。工程包括三个部分:一、《十三经注疏汇校》;二、《十三经注疏》点校通行本;三、《十三经注疏》专题研究。全部工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20,(4)
正《百年儒学精华·孔孟荀编》是山东省儒学重大基础研究工程子课题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课题。2012年7月18日,项目正式启动并召开专家论证会。该项目由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徐庆文教授主持,共有来自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院等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二十余位研究人员,历时八年完成。全书分总目、孔子、孟子、荀子四卷,共20册,计1100余万字。其中,《总目卷》3册,以条目的形式收录自1900年至2000年中国大陆报刊所发表的儒学  相似文献   

4.
《文史哲》2013,(4):2+169-170
"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项目主持者为张士闪教授。项目主体内容分为"学理考察"与"乡土实践"两部分。"学理考察"以对中国儒学发展史的深入研究与再阐释为前提,确立儒家文化传承中的礼俗互动框架,以此梳理中华儒学价值演化的民间民俗脉络,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3)
<正>"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是贯彻落实高等教育系统第三个国家工程"2011计划"精神,由山东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心正式成立于2012年9月,中心的基础是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2005年)、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2010年),以及由原儒学高等研究院和文史哲研究院等单位整合重组的新的儒学高等研究院(2012年)。儒学与中华文化协同创新工作基础深厚,层层推进,发展迅猛。2012年新组建的儒学高等研究院,集聚山东大学儒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形成"全国最大的同学院",迈出了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2012,(5):2+169-170
<正>2012年6月30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大科研项目"中国正义论——中国古典制度伦理学"系列研究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16日,是直属学校的、以儒学研究为业的、开放性的研究实体。儒学研究中心的设立,反映出山东大学决策层对时代潮流敏锐的感受力、对古典学术事业倾力支持的胆识和魄力。儒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人类古老的文明之一。山东是儒学的发祥地,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和儒学最重要的传人孟子的故乡。山东学术界历来重视儒学研究。新中国成立以后,山东曾在1955年召开“孔子讨论会”,1962年又召开了第二次“孔子讨论会”,以求在新形势下对孔子和儒学有个正确的认识。这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创举。山东大学素以文…  相似文献   

8.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2,(4):242-243
本刊讯2012年3月16日,"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主持会议。与会学者就怎样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这一课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是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特别委托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系列研讨会之一,由"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课题组主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9.
2017年4月25日,应尼山书院邀请,中国儒家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黄玉顺先生与美国儒家学者、维思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哲学系教授安靖如先生共聚济南大明湖畔,以"中美儒学对话:生活儒学与进步儒学"为题举行对话,共同探讨世界儒学发展方向。安靖如先生是西方儒学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进步儒学"(Progressive Confucianism)理论,以表达对儒学发展方向、理路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他把儒学理解为一个活的、发展中的传统,强调进步儒学最重要的方法论概念是"有根的全球哲学",即儒学的发展必须既是源自儒家传统的(有根的),又是敞开的(全球的)。黄玉顺先生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理论,意在发掘儒学所蕴涵的某些能够穿越时空、超越历史地域的观念。生活儒学突破"形上→形下"的观念架构,揭示"生活存在→形而上存在者→形而下存在者"的观念层级,强调回归生活本身及其仁爱情感,重建儒家的形上学和形下学,使儒学能够真正有效地切入当今世界的社会生活。对话过程中,两位儒家分别阐述了各自理论的创构背景、方法架构和核心观念,并且以儒学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为中心进行深入地互动交流,在展现了各自独特的思想个性的同时取得了广泛共识。特别是在儒学发展之"有根的"立场和现代性的价值取向上,"进步儒学"与"生活儒学"可谓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大学主办的“儒学全球论坛(2005)暨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2005年9月16日至18日在山东大学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韩喜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朱正昌出席会议并为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揭牌,山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后,儒学即取得独尊地位。其实,这只是儒家由衰特盛的一个转捩点,儒家的真正的独尊应是后来的元、成二帝时期。元帝和成帝不仅十分推崇儒教,而且他们自身也是儒教的躬行者。这个时期十分重视儒家文化建设,重视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刘向领导的文献整理活动,是自孔子以来最重大的文化工程。《别录》、《七略》不仅是文献学上的巨著,也是思想史上一面旗帜。后来,班固承《七略》而作《汉书·艺文志》,《汉志》不仅保存了刘向、刘歆的目录学思想,也反应了儒学地位的崇高,是儒学独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最近由中山大学哲学系李锦金教授和南开大学哲学系方克立教授共同主持的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与广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在中山大学联合举办了“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中国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安徽社会科学院以及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光明日报》理论部、《哲学研究》和《哲学动态》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数十人。会议围绕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关的若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一、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定位与会者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现  相似文献   

13.
儒学与"六经"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是"六经"孕育了儒学?还是儒学推动了"六经"的形成?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儒家学者源于三代王官之职的"司徒"、"师儒",儒家经典则源于三代王官之学及相关文献典藏。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儒家学派具有华夏文化的自觉意识,积极继承三代文献典藏中的政治智慧、伦理价值、礼乐文化,从三代文献典藏中收集、整理"六经"文本,并作出创造性诠释。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考察"六经"与儒学,可以说它们均是三代文明的产物;而从文化建构的角度考察"六经"与儒学,则应该将它们看作一种相互生成的关系,"六经"原典的思想文化孕育、滋养了儒学,儒学推动了"六经"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儒学、道家思想价值的传承与落实仍然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难题,本刊约编了几篇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研讨。李承贵教授认为,儒学传道有"以身传道"、"以文传道"、"以事传道"、"以心传道"四种方式,这四种传道方式不仅对儒学的传承、发展产生过积极作用,对于当今传道群体而言更富启示意义。徐小跃教授认为,儒道两家思想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思考和解决生态问题的空间和方向,另一方面凸显人的主体性,即让人负起"天命之谓性"的神圣使命,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郭店和上博的出土竹简为重新审视中国思想文化史提供了崭新的文献依据,但迄今为止,利用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研究尚多局限于先秦。以往学界流行的看法多认为宋明理学诸多观念是佛教影响的产物,对于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一脉相承多有忽略,甚至认为宋明理学偏离了先秦儒学的精神。对此,文章运用郭店和上博的有关儒家文献,将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关联起来考察,具体论证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在"性"、"情"和"无"这三个重要哲学观念上的连续与一贯,揭示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内在连贯性,既扩展了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应用范围,也对以往过于重视宋明理学中的佛教因素而忽视其中先秦儒学固有内容的倾向有所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6.
汉代儒学的神学色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子今 《齐鲁学刊》2004,2(4):108-113
儒学在汉代与政治权力相结合,逐渐扩张其政治影响。有的儒学学者刻意迎合当权者的需要,将儒学改装为带有政治神学色彩的学派。后来"儒教"说法的出现,也与汉代儒学神学化色彩的浓重有关。汉代儒学文献中还可以看到反映民间巫术影响的痕迹,也值得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20,(5)
正2019年底由齐鲁书社推出的《田野中国·当代民俗学术文库》,获得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礼与俗:近现代民间儒学传统与传承——以山东百村田野考察为中心"资助,并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目前已出六册,选题偏重于民俗学的田野研究,作者主要来自山东大学民俗学团队,包括张士闪著《礼与俗:从田野中理解中国》,赵世瑜、张士闪主编《礼俗互动: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朱振华著《拌玩:鲁中三德范村的年节生活》,李海云著《空间、边界与仪式传统:潍北的乡村生活》,张帅著《个人叙事与地方记忆:  相似文献   

18.
简评《中国儒学》岱丁谢祥皓和刘宗贤合著的《中国儒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儒学研究领域中的一大新成果,十分可喜。儒学,自古至今是中国思想文化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封建时代,儒学作为统治思想文化,备受尊崇,历代儒学大师、学者著述不绝;近代以来,儒学受...  相似文献   

19.
儒学的发展过程既经历了时间中的历史展开,也涉及空间中的地域分化。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心南移,儒学也出现了某种地域上的变化。与经济文化的南移相联系的是江南地区的地位逐渐突显,后者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意义之一,是所谓"江南儒学"的出现。江南儒学作为儒学的地域性形态,无疑包含儒学之为儒学的普遍品格,但同时又呈现了自身的发展趋向,并有其具体的个性特点。同时,正如广义的儒学需要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取得新的形态一样,江南儒学也并非仅仅是以往的历史陈迹,而是面临在当代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这种发展既基于时代的具体背景,也以不同学术观念和取向之间的互动为前提,后者不仅关乎儒学自身不同取向之间的交融,而且展开为儒学与其他学派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是五四运动发生一百周年,学界与思想界就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面对这一重大的时间节点,《文史哲》编辑部亦于5月4日当天,邀请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广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四十名学者荟聚泉城济南,以"儒学价值及其现代命运:五四运动百年纪念"为主题,召开了第八次"《文史哲》杂志人文高端论坛"。此次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