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模式研究的基本问题80年代末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在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之中。从这一个大背景下观察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就具有了国际比较的意义。迄今为止,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具体标志有二个方面:一是改革促进了发展。在改革时期中,中国的GDP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三倍;二是在实现改革的目标,即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道路上,已…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道路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正越来越呈现理论的贫乏和无效率。过去的体制外改革、增量改革和成本最小化改革已不能适应今天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进程的新发展,现在体制内改革和攻坚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那么,如何刻画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在现阶段又如何概括?这是很多学者感兴趣而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重大问题。体制柔性,即体制适应性及体制活力,是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条件。体制柔性能更好地刻画和表述中国的转型式经济增长的进程,更好地解释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并对以后的改革进程和经济增长给予阐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确实已进入了"深水区",改革初期小心翼翼绕过去的问题,现在又令人懊恼地爬了回来,成为今天改革再也无法绕开的困境①.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与苏联东欧相反,走的是一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体制外向体制内突围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流通领域的改革开放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通领域长期存在高度集中而又封闭分割的特征,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内贸与外贸相互隔绝,存在两个管理体制和两种政策环境。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流通领域的体制环境已经面貌一新,开放型现代流通体制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WTO接轨的商务管理体制已见雏形,商贸服务业的产业延伸促进了体制创新。改革的主要经验是,以对外开放为先导,以开放促改革;遵循先易后难、边破边立、逐步完善的渐进路径;突破传统商品流通领域框架,建立了容纳更多服务业的新商务体制。改革经验的经济学含义是,选择出口导向的开放战略作为改革突破口具有必然性;商品与服务流通的市场结构与人力资本存在内在联系;扩大非物质产品流通是体制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现阶段的三大矛盾出发,概括性地提出了"公共尺度体制"、"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政府体制"的改革大目标,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终极形态作了前瞻性探索,并按"三大体制"的要求,提倡应裁藩、分流、定分、厘标、退市,以此作为逼近改革终极目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乡体制改革:下一个改革目标——体制改革30年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再到城市分步骤、分城乡来推进的.就经济体制改革而言,无论在农业经营体制,还是在城市国有企业改制方面,改革都取得了较大成功.特别是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社会各方面虽然经历了改革带来的阵痛过程,但最终的结果还是较为成功的,新的体制对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并正在发挥积极的作用.30年的改革,唯一没有触动或较少触动的领域可以说是城乡二元体制了.尽管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政策开始惠及农民和农村,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体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和深入的改革.本文旨在从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城乡二元体制的主要表现和影响以及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的途径等方面,系统阐述中国改革要把城乡体制改革作为下一步改革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7.
村落变迁中的单位化——尝试村落研究的一种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位体制曾经是1956年以来的中国计划经济和中国传统公有制的特征,中国的改革与社会变迁也就常常表现为单位体制或者说单位制社会的改革和变迁。本文提出,尽管单位在本来意义上是城市社会中公有制体制内人员的组织方式,但是由于社会体制的通贯性、乡村中曾经存在人民公社式的单位变体、改革以来某些村落自发学习城市单位,因此可以尝试从单位或单位化及其变迁的视角来描述、分析在一些村落中发生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从根源上看 ,是社会矛盾运动发展的现实要求 ,但从发生机制和演进过程来看 ,却是首先由政治驱动开始的 ,是从政治驱动到体制驱动 ,再由体制驱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改革从政治驱动到体制驱动的一个典型例证 ,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改革的进程。深化社会主义改革要注意进行政治驱动 ,并处理好政治驱动与体制驱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效及其比较 80年代末至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处在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之中。从这个大背景下观察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中国经济改革就具有了国际比较的意义。迄今为止,中国的改革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进展。具体标志有两方面:一是改革促进了发展。在改革期间,中国的GNP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增长9.5%以上,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三倍(图一);二是在实现改革的目标,即实现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道路上,已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据测算,目前中国全社会经济活动中由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力量整体上已达到 60%左右。特别重要的是,这两个方面的进展和变化是在政局稳定和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的,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情况相比较,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国际上普遍承认的成功经验(图二),由此在理论上形成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模式”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解决什么问题房产税是以房屋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任何一个家庭或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拥有或占用房屋。因此,房产税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中国正在进行住房制度改革,这是中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实现住房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中国居民住房私有化、市场化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这就为房产税提供了稳固而可靠的税源。然而,中国现行房产税制度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也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作者认为要在加快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王婷 《江海学刊》2015,(2):228-233
现代性的叙事文本构成了中国行政体制变迁的宏大背景,并界定了其理论思维与实践走向,在此过程中,行政体制经历了一场从机构改革向行政体制综合改革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话语变迁,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战略性转型。行政体制的发展轨迹始终植根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既被现代化的进程所塑造和改变,又为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只有立足于现实的中国语境之中,方能正确把握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命题,正确定位中国行政体制发展的未来走向,从而超越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3.
转轨期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与重构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由工农分供分治的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向城乡一元的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变,也包括由重工轻农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向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转变。这是一项量大面广的长期工程,必须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国际经验、中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目标,确立系统改革与分步推进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朱秀英 《东岳论丛》2001,22(1):53-55
始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改革 ,呈现出的渐进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正确妥善地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实现体制的平稳转轨、平稳过渡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然后再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后配套进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军事体制的改革 ;政治体制的改革 ,必须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的展开 ,尽可能平稳进行 ;改革必须分阶段进行 ,循序渐进 ;改革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走渐进式发展的道路 ,是历史的必然 ,是由改革的性质和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迟福林 《学术界》2012,(5):242-245
自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中国经过20年的努力探索,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并实现了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与此同时,20年来也积累了某些不公平不可持续的体制性、结构性的突出矛盾。今天,中国的转型与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迫切要求市场化改革导向的战略性转变,走向公平可持续的市场经济。实现这一转变,决定着中国转型与改革的成败,决定着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前景。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的必要性和现行城建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新光 《阴山学刊》2007,20(2):5-11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两大主题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但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8.
改革是强国富民之路。大胆探索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改革必须牢牢把握的两项基本要求,也是贯穿改革始终的一个重大关系问题。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全面透辟的阐述,构成他的改革理论的鲜明中国特色。一、大胆探索与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在要求我国改革既要大胆探索,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由改革的对象、任务和目的、性质决定的。我国改革的主要对象是体制,基本的是经济体制,也包括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是全面的体制改革。而体制是基本制度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是基本制度得以实现和…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独创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行司法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之上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适应。这是促使司法改革走在政治体制改革前沿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时 ,应将其改革定位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相一致的价值取向上 ,这就是 :独立、统一、公正、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行政体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在理论上可以吸取西方国家市场化行政改革的优点 ,但由于国情和体制的不同 ,而且由于西方行政改革本身的缺陷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能模仿西方市场化模式 ,而必须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