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股票上市公司公布的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对于证券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投资者在投资以前,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资料来进行投资目标的选择判断;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后,也需要通过企业的会计资料来了解其财务、经营状况,以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投资者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通过股票买卖,来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进行调整,以求投资利润尽可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将企业的盈利在留存和支付股利之间进行分配的行为,它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恰当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从而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既兼顾公司和股东双方利益,同时又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以吸引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股东利益输送与投资者保护--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部分国家的企业股权是相当集中的,现实中控股股东有时无助于监督管理者,而且还会掠夺小股东,使公司治理趋于恶化.大股东通过各种手段对上市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对上市公司造成危害,也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认为,在我国市场上能对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进行投资者保护的力量主要有其他股东力量、机构投资者、独立董事和外部审计师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250家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重点从大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以及投资者法律保护等四个方面对"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的调查问题进行全面归纳、整理、分解和剖析,通过统计分析和理论文献对比,综合反映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和问题.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目前已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与上市公司治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在大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投资者保护等方面的行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约束.但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仍然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如何强化大股东的信托义务和法律责任,从根本上解决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保证董事会制度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培育经理人市场,积极推进股权激励机制、落实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等成为今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且大多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这就为投资者投资行为非效率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产生原因及其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张旭辉  叶勇  李明 《管理学报》2012,9(10):1449-1456
以我国2010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次大股东的视角研究了次大股东对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绝对控股股权结构下,次大股东不能对控股股东的投资行为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当次大股东为机构投资者时,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将负债分为高低2组,在高负债率组中,次大股东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低负债率组中,次大股东能促进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由此,我国上市公司的次大股东不能减缓公司的过度投资,其治理作用未能发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7年第一季度公告中有QFⅡ新进入上市公司前10大流通股股东为研究事件,以沪深A股中满足QFⅡ新持股的3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QFⅡ的投资理念是否引领国内投资者投资行为产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中国投资者投资起了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中的作用。首先通过管理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发现,当机构持股比例很低时,机构不存在监管意愿,只有当机构持股比例较高时,才会积极地监管盈余管理。其次,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与机构投资者持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持股比例13.07%是机构投资者是否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的临界值;盈余管理程度与机构股东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随着上市公司中机构股东数量的增加,机构的监管效率会下降。  相似文献   

9.
童盼  支晓强 《管理科学》2005,18(5):65-74
国外文献表明,当经理与股东利益一致时,为追求股权价值最大化,企业很可能放弃现金流稳定且净现值为正的项目,而接受现金流波动较大但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产生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的问题,损害债权人及企业整体利益.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股权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典型企业会放弃现金流固定的无风险项目,但随着项目风险的增加,企业放弃的项目越来越少,当项目风险足够大时,企业甚至会接受一些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此外,资产负债率、企业所得税率等因素都会影响股东-债权人利益冲突引起的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企业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大,上市公司在追求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出现了过度投资行为。而过度投资行为的发生将直接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经济发展速度减慢等不良后果,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识别过度投资并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优化资源配置、保护股东利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以理论为主对过度投资的成因及经济后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的具体方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识别市场情绪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是公司金融领域的重要话题,但直接测度个股情绪,并分析其如何影响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的实证研究较为匮乏。本文采用“隔夜收益法”度量我国上市公司的个股情绪,以股票日开盘价和收盘价的截面特征变化直接衡量单只股票的情绪值,并细致区分高涨与低迷情绪、强烈与缓和情绪,考察其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增发时机、增发规模和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存在利用个股情绪选择增发时机和增发规模的行为,且个股情绪越强烈,上市公司越倾向于进行定向增发和提高增发规模;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利用个股情绪调整增发中认购比例的利益输送行为,且个股情绪乐观时大股东倾向于向外部投资者增发股票、悲观时则倾向于向内部投资者增发股票;高价股、小市值和非国有特征的上市公司利用个股情绪选择增发时机、增发规模的行为更为明显,高价股和非国有特征的上市公司利用个股情绪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更为明显。本研究对于识别个股情绪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过程中的独特作用,及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和制定投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立东 《管理科学》2006,19(5):83-91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治理改革的焦点.从分析影响控股股东收益结构的因素出发,从上市公司独立性、股东大会有效性、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关联交易状况4个方面采用 12 个指标构建控股股东行为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展开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效应指数偏低,其行为具有引发较强负外部效应的倾向,根源在于中国现有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强化了控股股东的控制收益,激励其实施隧道行为.只有通过一系列旨在增加控股股东攫取私人收益成本的制度建设,才能抑制其行为的负外部效应,激发正外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现有的研究往往把股权再融资偏好主要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资本规模、自由现金流、净资产收益率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特征。基于大股东控制权隐性收益的视角,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行为,并认为股权再融资偏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股东可以通过“隧道行为”获得中小股东无法得到的隐性收益。本文以1998 ̄2002年间的配股公司为样本,分别从投资效率、大股东资源侵占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价值效应3个方面考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结果表明股权再融资之后大股东通过各种“隧道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凭借对上市公司的超强控制能力,掌握一切可能的利益制造机会和利益输送机制,以中小股东“输血式”的资本供给为代价,加速其资本积累和增值过程,从而形成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再融资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登仕  黄禹舜  周嘉南 《管理科学》2018,21(12):18-36+94
不能给投资者提供任何额外回报的“高送转”却总能带来显著的正市场效应, 这一非理性现象也被部分上市公司利用进行利益输送, 帮助内部人减持、定增投资者撤退, 而存在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为了降低质押物爆仓风险也期望提升股价, 因此本文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视角作为切入点, 在控制前述两种利益动机之后, 研究其对上市公司“高送转”的影响, 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进行高送转的概率更高, 且股权质押数量越多, 上市公司越易进行高送转,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 同样存在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 股价下跌的更容易推出高送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高送转”背后的动机, 也为监管机构近期关于加强对“高送转”现象监管和问询的决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叶勇  刘波  黄雷 《管理科学》2007,10(2):66-79
在探寻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的基础上,分析具有隐性终极控制权的上市公司中的终极控制股东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对公司绩效和价值的影响程度,进而度量隐性终极控制股东对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隐性终极控制股东,并通过金字塔结构等方式使其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产生偏离,且偏离幅度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负相关,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股东控制的公司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业绩是投资者据以进行投资判断的基本标准。随着企业投资价值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可,投资者要求评估上市公司业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本文用公司的业绩(ROE)作为因变量进行建模,把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获取现金能力等财务指标和作为控制变量的公司规模设为解释变量,选取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为寻求价值驱动因素进行一系列探索,找到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检验这些因素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一些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企业投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评述新古典框架下的企业投资理论及其局限性基础上,从股东与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和自由现金流三个代理冲突方面,对传统委托代理下的企业投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和经验结论进行了评述和阐释.进而沿着公司治理研究的发展动态,对大小股东代理冲突和大股东私有利益驱动下的企业投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治理结构,提出了进一步探索与规范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实证检验上市公司融资动机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关系,从公司网站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以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受到了当前融资计划和未来融资动机的影响.当公司在未来年度内获得融资资格的机会较大时,投资动机和圈钱动机都会导致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指数的上升;而当公司未来年度内获得融资资格的机会较小时,公司进行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动机则大大弱化.因此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真正动机并不是出于中小投资者利益考虑,而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利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上市公司作为行为主体的股票增发和以控股股东作为行为主体的掏空与支持行为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选取2004-2008年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增发前后上市公司业绩变化、控股股东掏空与支持行为变化以及上市公司业绩变化与控股股东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支持与掏空行为和上市公司实施增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控股股东会倾向于在增发之前运用支持手段促进上市公司增发得以顺利实施,而在增发成功之后倾向于实施掏空行为,并且控股股东的这种支持与掏空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有着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控股股东掏空和支持行为与上市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的文献,并从上市公司增发的角度对掏空与支持行为并存的现象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公司的理财管理中,公司的投资行为一直备受财务学者的关注。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现象是当今许多国家均面临的问题,本文运用2003-2006年我国沪深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借鉴著名学者Richardson的思想构建模型分析企业的投资行为。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分析,笔者发现相对于投资不足而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