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拿来主义"者,为了表现新事物、新思想、新世界,黄遵宪在其诗歌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新语词。这些新语词诗歌与同时代诗人所创作的"新诗"单纯采用外来翻译词语和自造隐语而使诗意无从索解不同,是熔铸新思想以入旧风格。他创作的律诗使用了当时"流行"的新语词,清晰而不呆板,并未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破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透露出现代诗歌的新气象,但也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黄遵宪以新词入旧诗虽非尽善尽美,但他在这方面开创之功对后来诗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  相似文献   

2.
郭延礼 《文史哲》2007,(5):73-82
黄遵宪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他的"新派诗"代表了诗界革命的实绩,历来评价较高。钱钟书先生对黄遵宪的"新派诗"颇有微词。钱先生的批评主要有三点:一是黄遵宪的"新派诗"有新事物而无新理致;二是黄遵宪的《番客篇》、《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不过是因袭了前人的作品;三是黄遵宪在诗中运用新名词"亦犹参军蛮语作诗,仍是用佛典梵语之结习而已"。这三点不仅关系到黄遵宪"新派诗"的评价,也涉及到对诗界革命派诗歌的认识。回到原典,重新解读黄诗,就会发现钱先生所提出的三点,似有不妥之处。公正地说,黄诗不仅开拓了诗域,而且传递了新的情感和思维方式,创新了语言,也改革了诗体。  相似文献   

3.
刘冰冰 《东岳论丛》2001,22(2):137-141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杰出诗人。他忧国忧民 ,抱负远大。但是历史怠慢了他的政治热情 ,拒绝了他的经天纬地之才 ,而不无凄怆地成就了他的诗名。黄遵宪生活于近代中国 ,是故国家园屡遭磨难的见证者。他以诗歌的形式悲愤地记录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事件 ,其诗作有“诗史”之誉。他主张诗歌创作应“复古人比兴之体” ,在对古典诗歌形式的改造中 ,进行了“以单行之神 ,运排偶之体”的可贵探索。黄遵宪喜爱民歌重视民歌 ,他所创制的“新体诗”还接受了来自民歌方面的艺术影响。黄遵宪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晚清时期诗界革命的实绩 ,而且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向现代诗歌转化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4.
郭延礼 《东岳论丛》2005,26(2):64-71
黄遵宪是近代“诗界革命”中最有成就、最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人足迹几遍五洲 ,有着十余年的外交生活经历 ,视野宽广、思想开放 ,融汇中西文化 ,开拓了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广阔领域和新的审美范围 ,在中国诗歌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中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歌从古典到现代之间 ,经历了一个短暂的近代化过程 ,从而完成了由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历史转换。黄遵宪便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并以其走向世界和取自民间的近代化探索为这一诗史进程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着重从异邦新声和民间格调两个层面入手把握其近代化特质 ,藉以揭示黄遵宪诗歌的独特价值。并从广泛展现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开拓新异境界三个方面总结了黄遵宪诗歌的表现特色及其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爱和 《东岳论丛》2005,26(2):72-74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黄遵宪的诗学理论以“诗外有事 ,诗中有人”为总纲 ,力主以今人所见之理 ,所历之境 ,所遭之时势入诗 ,为了无生气的诗坛吹进若干时代与生命的气息。 2 0世纪初年兴起的诗界革命 ,既是对黄遵宪诗学理论的继承光大 ,又是对其诗学理论的深化丰富。  相似文献   

7.
论黄遵宪的报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军 《东岳论丛》2005,26(2):81-83
黄遵宪虽然提出了报刊能启人智慧 ,但仍然没有跳出“西报中源说”的范围 ;虽然提出了报馆管理的董事模式构想 ,但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却是一种反民主的专断形式。这主要是因为 :他虽然有十三四年的海外出使经历 ,但仍然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他徘徊在中西、新旧、过去与未来之间。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法律思想与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法律思想史的角度研究黄遵宪,认为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丰富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政治人物,他在引进西方民主、法律思想及在法律实践方面的活动,对促进中国封建法制向近代资产阶级法制的过渡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在晚清诗坛由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得益于报刊诗话的推崇.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诗话栏目中,高度评价黄遵宪的域外诗和感事诗,视其为“诗界革命”的最高代表.狄葆贤、潘飞声与陈衍也在报刊诗话中推崇黄遵宪“每饭不忘君国”的感事诗,视其为诗学传统的传承人.黄遵宪诗作独特的新旧两重性,使其同时获得新旧两派诗评家的认可.黄遵宪作为晚清爱国诗人、民族诗人,其诗歌在民国以后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新诗的诞生     
刘溶 《殷都学刊》2003,(3):77-81
晚清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倡导的“诗界革命”直接诱发了新诗的诞生 ,但新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诗界革命” ,要从胡适提倡的创作白话诗算起。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 ,对新诗的诞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理据学的角度对现代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新词语大量涌现的理据,并具体分析了几种类型的新词语的理据特点,同时阐明了从理据学分析新词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琳 《殷都学刊》2008,29(2):117-121
黄季刚先生将汉字分为造字和用字两大领域。造字领域以字的音义关系为中心,以变易字和孳乳字为核心概念,以转注假借为造字的法则,着眼于字与词的一致性。用字领域以字的声音关系为主,以字的音义关系为辅,以假借字为核心概念,以文字与文辞的关系为主要探讨目标,着眼于用字领域字与词的矛盾性。这两大领域的汉字可归结为《说文》(文字的贮存)和文献(文字的使用)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诗界革命领袖",具有开一代诗风之功。胡适又是从旧的传统文化里脱胎的,无论是他的新诗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自然地折射出了中国新诗从诞生、发展到成熟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诗的内容、语言和体裁等几个方面探讨胡适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也就有了必要。  相似文献   

15.
黄周星是清初重要戏曲家之一,关于他的传记资料不少,但陈轼《道山堂集》中的《黄九烟传》似未见治戏曲史者征引。该传对黄周星明亡后供职于南明隆武朝的仕历与死因的记述,或为他人所未及,或不同于流行的说法,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词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变体,在其生成背后,有着人类的认知动因。隐喻、转喻这两种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在网络新词的变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此将从语音变异、词义变异和词性变异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新词生成机制的认知理据,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乡公共交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公交服务的多样化发展,近年来,公共汽车语义场扩展明显,产生了一批源于"巴士"的"巴"族公交新词:楼巴、屋巴、村巴,镇巴、城巴、水巴,农巴、厂巴、商巴、校巴,冷巴、热巴、快巴、慢巴、卧巴,红巴、黄巴、绿巴、黑巴,巴姐、巴嫂、巴哥。汇释这些词语,可以窥见当前公交行业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8.
词类转换作为填补词汇空缺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英汉新词语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总结新词语词类转换特点的基础上,主要从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思维等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新词语词性转换的深层动因,并提出这些转换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小诗是中国新诗发生期被创立的一种重要诗歌形态,有着丰富的诗学资源参与到这一诗体形式的建构过程。其中,周作人通过翻译与批评对小诗概念与艺术规范的确立影响最著,有些基本思想还应当在小诗建构的理论探讨中进一步发挥,或者由此总结应当汲取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