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夏津县有个叫宋云庆的老人,他不是记者也不是编辑,但却是一个有着25年办报经历的“老报人”了,这话怎么说呢?原来,他自办了一份《家庭通讯》报,到2005年中秋,这份报纸已经满25岁了。一份家庭报竟然办了25年,出报近300期,报纸内容是什么?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2.
正"读了半小时,请休息5分钟",这是每期《快乐老人报》第九版右上角的温馨提醒。《快乐老人报》是《潇湘晨报》独资创办的国内"快乐老人生活"的现代都市纸媒,2014年发行量超过130万份,名列今年全国邮发报纸期发量第五名。有人说不就是第五名吗?大家可不要小瞧了,我们还是看看前四名是哪些报纸再下结论吧。《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环球时报》个个不简单,政治资本、品牌效应、规模实力等都要大大胜过《快乐老人报》。仔细一看,2009年9月28日正式创刊,它的年龄还不足四年。这种硬实力的基础恰恰来自于《快乐老人报》满足目标公众最重要需求的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以"孝"立报的细至入微的人性化的服务中。  相似文献   

3.
白晶 《当代老年》2010,(3):29-30
在天津和平区小白楼街,有位古稀老人,他最大的乐趣是“玩沙子”。不仅如此,他无论是外出遛弯儿,还是在家人做饭时,他的眼睛盯着的却是那些被丢弃的生活垃圾。当人们善意地用“拾荒大王”取笑他时,他却用绿色环保人士的理念解释自己的行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被错放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老人,理当安享天伦之乐,偏偏命运不济,患上了癌症。所幸的是,老人意志坚强,在跟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后,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宝贵的生命。正当他暗暗高兴,却有人告密,诬陷他“骗报医药费”,以致被公司通报批评,扣发退休费。没有被病魔击倒的老人,再次向不公的命运挑战,从而引发了为名誉而抗争的官司。身患癌症,七旬老翁死里逃生现年70岁的陈礼铭,是湖南省东安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退休职工。他曾担任过该公司副经理,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1990年退休后,陈礼铭仍然关注公司的兴衰,经常帮着做一些力…  相似文献   

5.
余思颖 《老年人》2011,(12):24-25
闲时翻阅旧报,发现2010年11月的《中山日报》刊登过一篇有关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的回忆文章,作者署名雷克昌。从人物简介里,我得知他籍贯湖南嘉禾县,现居广东中山市,是位年过古稀的农民作家和文化老人。一次偶然的机遇,我有幸拜访了他,听他讲述了自己从文学艺的坎坷经历。痴迷文学心不改1941年,雷克昌出生于嘉禾县一个偏僻山村,因家庭出身地主,只念了两年初中就辍学回乡务农。  相似文献   

6.
周斌 《职业》2006,(6):31
眼下新浪博客借名人造势,有“男看郑渊洁,女看徐静蕾”之说。对于这位京城“童话大王”,许多人并不陌生。他创办的月刊《童话大王》,由他一人的作品支撑长达二十多年,在出版史上颇具传奇色彩。他笔下的皮皮鲁,  相似文献   

7.
这不是童话故事:顶着希腊海运大王继承人的光环,他却偏要创办自己的事业,在短短的10年内,把公司打造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空运集团。 这位抢尽媒体风头的CEO,有什么成功方程式? 谈到艾奥安努(Stelios Haji-lpannou)这个人,会引发一连串的惊叹号。他是希腊海运大王的次子,在英国完成学士及硕士学位返国后,24岁就成为家族海运王国的CEO,但是一年后他便选择走自己的路。10年后的今天,艾奥安努已经成为欧  相似文献   

8.
这座1600平方米的花园,是李玉斌、许曰侠夫妇从2000年3月8日开始,用了14年的时间在垃圾堆上建起来的.“开心花园”是《齐鲁石化报》记者采访时给起的名字.如今,两位老人忙碌在绿树下,穿行在花丛中,14年的花园情结,园里面的一花一木都与两位老人的心相连,花园已成了两位老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两位老人也因“开心花园”受到众人尊敬,被评为齐鲁石化公司退管中志愿奉献者的先进典型、模范党员、山东省健康老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9.
高乃明 《职业》2014,(1):40-42
20岁之前,他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为了让孩子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一点肉,他和三个哥哥一起被逼上了创业之路。养鹌鹑,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改行做饲料,又成为中国饲料大王;近日,他又成功成为胡润投资富豪榜上首屈一指的投资大王。但是,不管生意做得多么大,他始终一心一意坚守自己的主业。  相似文献   

10.
“讲故事、听故事”,这是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那些或曲折,或惊险,或感人的故事在“故事大王”的口中娓娓道来,比起电视画面来多了一份遐想,比起宣传报告会多了一份亲切。如今,在蜀山区井岗镇十里庙社区,就有一位“故事大王”,他名叫王祥周,8年来,他坚持为社区居民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精彩的讲述,深受居民喜爱。  相似文献   

11.
采访吴伯鸿老人的那天,他正在识字岭公共汽车站整修候车棚。那排长长的木板凳,连同那遮阳避雨的棚支架,刚刚油漆得簇新红亮。地上,重重地写着几个惹眼的粉笔字——油漆未干。看得出,老人是极细心的人。他不时地走来走去,大声提醒那些不曾留意的候车人,一脸的认真和专注,那神情就像在关照自家的亲人。他说,一年里他要油漆好几次,这样车棚才会整洁美观。老人是来义务服务的。他在长沙市11路公共汽车线上,义务服务已有整整16年了。16年的风刀霜剑,将老人脸上的皱纹雕刻得一轮深过一轮,但他初衷依然,日复一日,用一颗宽厚仁慈的心…  相似文献   

12.
石油大王哈默: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美国黑人杰西克·库思是当时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因为种族歧视,在那家报社中他感到四面楚歌,受人排挤。与别人交往更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 那时,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已蜚声世界,报社总编希望几位记者能采访到哈默,以提高报纸的声誉与卖点。 杰西克便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独立完成稿子,以便让他们不敢轻视自己。 有一天深夜,杰西克终于在一家大酒店门口拦住哈默,并诚恳地希望哈默能回答他的几个简短问题。 对杰西克的软磨硬缠,哈默没有动怒,只是和颜悦色地说:“改天吧,我有要事…  相似文献   

13.
无龄模样     
正一位老人想徒步穿越俄罗斯,周围的人都反对,这一路风雪兼程,有冰天雪地的贝加尔湖,有人迹罕至的深山野林,行程如此艰险,就算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不敢轻易尝试,他一个花甲老人实在是太危险。老人不顾亲友的反对,出发了,这一年,他60岁。他找来多年的老友相伴同行。徒步5000公里后,老友退出。他没有退  相似文献   

14.
有爱不孤单     
老人是社会的一笔财富,几十年的人生奋斗造就了老人的睿智与辉煌,几十年的人生阅历锻造了老人的坚毅与豁达。每一个老人,都有他(她)一段独特的人生故事。所以,老人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是我们要尊敬、要爱戴的人。在"九九"重阳到来的时候,我们为老人送上我们真诚的问候,同时,也来说一说我们和老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才女高人:胡仙执星系报业之牛耳在香港,办报成功的机会是很小的。它涉及庞大的人力和财力,以及别出心裁、除旧布新的应变创造力。但祖籍福建永定县,早年在缅甸仰光起家,后在新加坡发迹,四五十年代名震还选的香港大富翁,人称“万金油”大王的胡文虎却大获成功。胡文虎办的第一张大报是《星洲日报》。以后办的十多家报,报名都冠以“星”字,所以人们称它们为“星系报”。1954年,胡文虎在赴美途中逝世了,他的子女按其遗嘱分别接管了他创办的报业出版事业:当年刚从大学毕业的22岁的胡仙获得星岛日、晚报的全部控制权。“星系”各业有…  相似文献   

16.
非常画面     
七夕,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堡集敬老院79岁的韩荣星老人买来鲜花送给99岁的妻子郑其娥,庆祝两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三年时光。2006年6月,同在滨城区堡集敬老院生活的韩荣星与郑其娥两住老人结为伴侣。  相似文献   

17.
百岁编辑瑞士人卡尔·阿古斯丁 ,1999年已是104岁的老人 ,他不仅主编《祖国报》周刊 ,还管理一家拥有300多名职工的出版社。百岁新郎巴西110岁老人席尔瓦在里约热内卢首次结婚 ,身体硬朗 ,新娘当时57岁 ,他们10年前相识、相爱。百岁铁匠原苏联百岁寿星利巴拉·阿利耶夫 ,至今每天仍打铁两三个小时。他平时喜欢步行 ,从不抽烟、酗酒 ,一直坚持体力劳动。百岁报贩智利的巴尔德尼格罗·罗曼 ,12岁开始沿街卖报 ,曾受到总统表彰 ,被称为“百岁报贩国外百岁老人拾趣@蒋振民  相似文献   

18.
661年,库法附近纳希勒城的一所房子里,住着一位垂死的老人,他已有一百五十岁高龄了。来访者们在他耳旁悄声述说着穆斯林的信条。这时,一段奇幻而漫长的回忆,在老人模糊的脑际升起……  相似文献   

19.
﹃百桥老人﹄王诗喜谭浩泉林新华祁东县太和堂镇新王家村有一位83岁的老人叫王诗喜。20多年里,他义务架桥103座,使方圆10多公里的沟沟坎坎变为坦途。于是,人们亲热地称他为“百桥老人”。老人修桥缘于一件很偶然的事情。那是1975年冬的一天,王诗喜从镇上...  相似文献   

20.
刘国学 《老年世界》2011,(11):26-26
何时喜欢白石老人的花鸟画呢?四十多年前,供销社卖的在铁皮暖瓶上印着盛开的牵牛花,一只栩栩如生的蚂蚱,两只水中游动大虾,让少年人的心醉了。他记住了画面上署的画家的名字:白石老人。他开始寻找齐白石的画。一本少儿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老公公》,让他的心得到满足,二十来页文字,使他知道一个木匠出身的画家,获得1955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成为“人民艺术家”,还让他得到书中插入的几幅白石老人画的花鸟鱼虫,这比暖瓶上印的要精美多了。白石老人领着他走进艺术殿堂,白石老人的画开始伴随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