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阳纹是侗族织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纹样,多数学者集中于对太阳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对太阳纹样的来源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侗锦太阳纹样意义的深度解读,分析其与八角星纹、卍字纹、五行八卦的隐含关系,进一步说明在形成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2.
太阳纹是侗族织锦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纹样,多数学者集中于对太阳纹样的独特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但对太阳纹样的来源问题却研究甚少。本文通过对侗锦太阳纹样意义的深度解读,分析其与八角星纹、卍字纹、五行八卦的隐含关系,进一步说明在形成侗族文化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3.
传统手工艺品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门类及传世佳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殿堂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解决手工艺品实物的流失及手工技艺的失传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西兰卡普织锦是土家族一种原始而古老的工艺技艺,它即集中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织锦工艺体系的基本特征,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时代的考验。在介绍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基础上,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以及现在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为保护传统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南黎族蛙崇拜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蛙纹是海南黎族社会中表现在妇女文身、织锦及生产生活用具等方面的重要纹饰,它具有更深层次的崇拜意义.本文试图对黎族青蛙纹的崇拜涵义追本溯源.  相似文献   

5.
正土家织锦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了上千年。当下,面对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区域经济结构的大力调整、乡民社会的剧烈变革、织锦传承人断代的困境,土家织锦的未来发展值得关注。通过实地调查,弄清土家织锦的现存状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为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长期以来,武陵山区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包括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神话、传说、歌谣、鼓舞、织锦、刺  相似文献   

7.
怀化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片土地厚重多彩的文化底蕴。“追根溯源,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延伸至此”,也是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长期聚居的地方,这里孕育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织锦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现实载体,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还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存技能等情况。怀化地区非遗织锦艺术包含侗锦织造、花瑶挑花和苗族织锦,其已经减弱了原本的实用性作用,重在研究织锦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非遗织锦艺术的历史生态背景出发,以民族图案为基础提炼艺术符号,尝试建立新的符号组合方式,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并综合运用,以期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怀化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片土地厚重多彩的文化底蕴。"追根溯源,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延伸至此",也是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长期聚居的地方,这里孕育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织锦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现实载体,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还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存技能等情况。怀化地区非遗织锦艺术包含侗锦织造、花瑶挑花和苗族织锦,其已经减弱了原本的实用性作用,重在研究织锦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非遗织锦艺术的历史生态背景出发,以民族图案为基础提炼艺术符号,尝试建立新的符号组合方式,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并综合运用,以期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田明 《民族论坛》2013,(7):30-32
正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文化的精粹,其华丽璀璨的图纹色彩,细腻精美的制作工艺,在我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中享有盛名,是充分反映土家族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的艺术珍品。作为土家人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织造物,土家织锦与土家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当寻起土家织锦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见史籍典章。在土家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流传的历史里,缺失了这一方面的记载。但细细寻觅,在浩瀚的历史烟波中仍可找到其发展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0.
瑶族织锦     
瑶族织锦在瑶族发祥地之一的湖南省江永县(原名永明县)境内,至今仍保留和继承着许多传统民族工艺。瑶族织锦便是其中之一。瑶族织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洁白细致,且多织成各种花纹的瑶带、瑶巾,款式新颖美观,尤以“王”字格纹居多,间以花鸟人物,诗文佳句。这种工...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进入第一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湘西土家织锦,是土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过去对土家织锦的研究,大多数只停留于资料性的描述和工艺特点的介绍,缺乏全面的文化考察和历史考证,全国范围内没有一本正式出版的关于土家织锦的研究专著。直至2008年底,湘西著名画家、学者田明撰写的《土家织锦》一书问世,僵局终被打破。此书已于2009年荣获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这也是本次大奖中唯一的民间美术学术著作奖。  相似文献   

12.
熊鹏 《回族研究》2024,(1):12-19
八角是滇东南与桂西山区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村寨常见的经济作物,八角的产销也成为当地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民国时期随着云南剥隘镇至广西百色镇一线水路运输的畅通,滇桂两省以八角产销为中心的商贸往来空前繁荣,不仅吸引了各地商贾纷至沓来,也使陈旧的八角种植技术得到改进,由八角产销带来的影响也渗透到种植所在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多个面向。商业贸易是中华各民族经济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性力量与重要方式,民国以来滇桂两省各民族在以八角产销为纽带的社会经济协作中形成的互利共赢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不仅促进了所在民族区域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也为各地文化在民族地区的汇集及融合提供了载体,更深化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土家锦:山里女人的美丽梦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大年 《民族论坛》2004,(10):20-21
<正>当你走在酉水河畔的乡间小道上,不时会听到土家山寨的吊脚楼上传来一阵阵"嘣嘣"的声音,这就是土家姑娘在织锦,她们织出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少数民族织锦之首的土家锦。  相似文献   

14.
土家织锦(土家语称之为“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保留最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它是在木制斜式腰机上采取通经断纬.反面挑织的方法织成,其工艺精湛,图案古朴,色彩斑斓,被誉为土家族民间工艺的奇葩,是我国少数民族四大名锦之一。千多年来,土家织锦女在西兰卡普的构图和挑织中,把大自然的美与心灵的美交融在一起,使土家织锦升华到诗化和音乐化的境界,充分展现了自己高超的艺术才能和纯洁善良的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15.
湘西土家服饰是湖南民间最具艺术特色的民族服饰,又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的视觉艺术特质。本文以土家织锦、日常服饰、婚嫁服饰为脉络,对其织锦服饰图案进行个案剖析、对日常服饰和婚嫁服饰的视觉元素整体分析,阐述土家服饰的图案、色彩及所体现的土家人的文化审美观念,以及呈现出的湖湘视觉文化特质,从而思考,中国服饰品牌的全球化推广需立足中国大地的文化根系,推动民族设计。  相似文献   

16.
湘西土家服饰是湖南民间最具艺术特色的民族服饰,又生动展现了湖湘文化的视觉艺术特质.本文以土家织锦、日常服饰、婚嫁服饰为脉络,对其织锦服饰图案进行个案剖析、对日常服饰和婚嫁服饰的视觉元素整体分析,阐述土家服饰的图案、色彩及所体现的土家人的文化审美观念,以及呈现出的湖湘视觉文化特质,从而思考,中国服饰品牌的全球化推广需立足中国大地的文化根系,推动民族设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研究阐释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4年从青海省征集而来的其中三块唐代织锦,从入藏背景及经过谈起,引入多元文化交融视角,在此基础上对三块织锦进行物理层面的分析,具体包括织物结构、织物风格、工艺,并对其产地进行类比推测,从而得出青海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织锦既不是东方文化所特有,也不是西方文化的输入,而是东西方相互交融吸纳的产物,是唐王朝开放自信的对外交流政策中优秀的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的鲜活例证。  相似文献   

18.
美哉,土家锦     
在湘鄂川黔毗连的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土家族。土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土家族织锦就是土家族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曾有诗云:溪州女儿最聪明,描锦挑丝最有名:"凤踩牡丹"不为巧,"八团芍药"花盈盈。土家织锦历史悠久。在秦汉时期土家族织锦被称为"峒布"或"土布",秦时,"其先民户出峒布八丈二尺",并作为赋税上交。汉时,土家族先民要交"峒布",《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曾记载"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峒布。"此后,土家织锦成为向历代中央封建王朝进贡的珍品,史称"峒锦"、"峒布"、"斑布"、"土布"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交流融合,包装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发展迅速,形式愈加丰富多彩,更偏向于淳朴自然具有文化涵养的民族风。土家织锦是土家族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中华民族织造工艺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土家织锦文化应用在产品包装设计中,能提升产品的内涵和意境,彰显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使其得到更好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土家织锦——一种由土家族保留的原始编织工艺,它以独特的符号形式,承载着这个民族古老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表情。就在我们尚可追忆的往昔,编织土家织锦还是土家姑娘的必备本领;然而,几乎就在历史的瞬间,土家织锦技艺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在卷入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漩涡中的湘西,土家织锦是否还有传人在坚守?它该怎样完成从实用饰物到文化记忆藏品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