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希 《世界民族》2006,(5):30-37
在对华侨、华人的研究中,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基本的出发点和主要的关注点。在考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时,侨乡是考察和理解华侨、华人“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参照坐标。这不仅因为侨乡是华侨、华人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是海外移民影响祖籍地社会、文化的“独特风景线”,还因为侨乡研究是透视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的实证性研究。①虽然海外移民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但侨乡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外移民的产物。一、侨乡的“特殊”意义:正、反两方面的解读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属于移民与移出地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博物馆与相关之文化遗产是海外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国内还是海外,华侨华人博物馆之收藏展现了海外华人的移民历史、创业经历、生产生计、宗教活动、文化传承以及与侨乡的关系。博物馆收集的族谱、侨批、信件以及相关文物都是研究华人移民史、文化适应、地方化进程以及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家乡之关系的宝贵资料。本文聚焦于博物馆、华人文化遗产与华侨华人研究,进而探讨博物馆的表述性质及其政治与象征意义,华侨华人博物馆、文物收集与文化产业之发展,以及华侨华人博物馆在中国与海外华人联系、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文中讨论了一些作者对华侨博物馆的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日本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人移民的数量变化是国际移民学关注的首要问题 ,也是国际关系学和民族学应当关注的问题。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涉及中国与华侨、华人所在国的各种因素。中日两国的人口变迁、社会变迁以及中日民族关系的变迁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日本华侨、华人的数量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因素有主次之分、大小之别。一、日本华侨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一 ) 1 893年至 1 980年日本华侨缓慢增加的态势及其主要原因1 893年至 1 94 5年 ,日本华侨从 5343人增至 2 6 373人 ,6 0余年才增加 2 1 0 30人 ,增加的数量很少。影响华侨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试论华文教育的多样化构成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虎 《世界民族》2007,(1):50-55
一、华文教育的兴起及其多样化构成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华文学校教育是华文  相似文献   

5.
以柏林中国移民为对象,深入研究其生存状态、组织状况、移民目的及意愿,展现中国移民在柏林的历史与现状。结合对德国移民政策与管理的分析,发现政策的严格与管理的不合理使中国人很难将德国视为理想的移民目标国。在丰富欧洲与德国华人移民研究的同时,指出还应当突破传统欧洲华侨华人的研究范畴。此外,认为中国应在移民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移民政策,促进移民与移民国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不仅在国内发展,而且移居海外,形成海外华人群体,包括华侨和外籍华人。伴随中国海外移民的活动,中华文化也传播到海外。本文以阿根廷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阿根廷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要类型和重要载体,进而分析阿根廷华侨华人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作用和局限。本文指出阿根廷的华侨华人主要是来自福建的新移民,在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传播中华文化的表层的器物文化和习俗文化层面,对于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层面的传播,在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在阿根廷的传播,需要良好的中阿关系,并得到我国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阿根廷华侨华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华侨华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比其他国家的移民及其裔群研究,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具有超越一般学术价值之特殊意义.中国华侨华人研究肇基于清末,发展于民国时期,受挫于上世纪50-60年代,复兴于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华侨华人研究呈现多学科研究、微观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等特点.但就整体而言,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第一手资料匮缺与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其原因是研究者学术训练不足与急功近利的研究态度,而后者与现行学术评估体系错位相关.只要克服以上弱点,中国学者有望在新移民、认同和融合、国际华人社会关联性等方面做出较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广西北部湾地区成为中国私人海上贸易较为兴盛的地区,一批商船往来于北部湾近海和南洋各地,为广西北部湾移民海外提供了交通条件;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广泛分布,为北部湾海商建立了一个商业网络,并为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持续海外移民奠定了基础。广西北部湾海商文化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明清持续的移民潮为海商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7日,印尼民族运动的领导人苏加诺和哈达签署了独立宣言,庄严宣告印尼独立。次日,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苏加诺、哈达分别当选为共和国的总统、副总统,印尼由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本文旨在研究印尼苏加诺政府时期(1945—1965年)的华侨、华人政策及其影响,进而探讨这一时期印尼华侨、华人社会的发展状况。一、移民政策(一)严格限制中国人入境由于苏加诺政府严格限制中国人入境,中国人难以进入印尼。以1953年1—6月为例,印尼的出境华侨为14096人,入境华侨仅8810人,出境者比入境者多5286人。①此后,印尼华侨、华人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属性,海外华侨华人实质上也存在着"多元一体"属性,海外华侨华人中包含着汉族也包含着为祖国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少数民族,缺少少数民族的华侨华人的研究并不完整.经过改革开放之后的提倡与努力,学术界对海外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正确认知少数民族华侨华人,对做好海外少数民族侨胞的侨务工作,团结海外少数民族侨胞,共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图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人移居欧洲的历史悠久,但华人在真正意义上作为移民族群生活于欧洲始于近代,迄今仅有100多年的历史.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前,欧洲的华人主要有广东人、浙江人、香港人和东南亚华裔难民.早期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浙江人和广东人.浙江人是最早进入欧洲的华人之一,在欧洲的一些城市里贩卖一种叫"青田石"的石雕制品,他们有着很强的自谋生路的能力,是欧洲华侨华人社会中最持久也最有韧性的一支.  相似文献   

12.
17至20世纪初印支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移民印支三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学界对于印支地区华侨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多数不够系统、详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力图对海外华侨民族主义兴起之前印支三国华侨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因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敏敏 《世界民族》2022,(1):116-126
为探索以“华侨华人”为主题词的国际学术研究脉络,借助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10—2019)十年内的学术语篇进行定量文本挖掘与定性文本细读。结果表明:多学科跨学科的华侨华人研究得到全球性的关注和支持;“全球化”“身份”“态度”“高等教育”“学生”“人才”等成为研究热词;全景式的“中国人才流动”与“理解非洲叙事”这两个主题领衔研究前沿;华侨华人身心健康得到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在发文数量和前沿观点上把握了国际学术话语权,而高被引作者的相对缺失则说明话语能力与影响力还可望进一步提升。希望该研究能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华侨华人问题是一个涉及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研究领域。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还不多,主要是学者们对其界定尚有不同看法,有的甚至不承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存在。本文在确认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梁莉莉 《回族研究》2012,(2):109-116
文章首先对少数民族华侨华人概念界定、回族华侨华人概况加以阐释,继而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材料,梳理了宁夏回族华侨华人形成的历史轨迹、社会现状、国外分布与特点,并对宁夏归侨和侨属的状况及政府侨务工作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认同的要素入手进行分析,说明神户台湾籍华侨、华人与日本的其他华侨、华人一样,仍然坚持着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作者认为,日本对华侨、华人的区别对待或歧视,是日本华侨、华人仍然坚持民族认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小倩 《世界民族》2020,(2):109-116
本文通过追溯邦加岛华侨华人的历史,分析其文化认同的变化,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评估邦加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现状。本文认为,历史以来,邦加岛华侨华人始终保持较为强烈的华人文化认同。虽然经历过苏哈托时期的文化强制,但是邦加华人的文化认同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而2000年以后,印尼华人社会通过华人社团和华文教育所掀起的华人文化复兴浪潮并没有在邦加华人社会有明显的表现。与爪哇岛或其他华人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相比,当前邦加岛的华人文化认同更多的是靠身份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智利智京中华会馆120年简史》是智利侨胞自发编写的第一部关于智利华侨华人历史的著述,史料意义十分重要。本文以该书为主要资料,分五个阶段考察了智利华侨华人的历史源流和时代变迁,评价了智利侨胞的历史贡献。170余年来,智利华侨华人心系祖籍国,是中国海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旅智侨胞为中智建交和两国关系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留学移民的增长态势及其主要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学科对国际移民的界定不尽相同。国际移民组织对国际移民的界定是:(1)迁移的目的是定居而非暂居;(2)必须在外国居住一年以上。①根据该界定,留学人员、外交人员和公务人员不是国际移民,但如果留学人员完成学业后,就地工作、居住一年以上,即为国际移民。本文沿用这一界定。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国际移民是比华侨、华人更宽泛的概念,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留学移民、亲属移民、技术移民与投资移民、非正常渠道移民(过去一般称为“非法移民”)。②第二、三种移民中也有一部分是留学移民,即他们曾经是留学生,后来定居国外。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17—18日,由国务院侨办与中山大学共同主办的"欧洲华侨华人与当地社会关系"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国务院侨办和地方侨办领导、海外侨领与国内外专家、国务院侨办咨询委员共60余人,有20位代表宣读了学术论文。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以欧洲为研究区域的华侨华人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不少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