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银翅》是庄孔韶“不浪费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成之作,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是中国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先行之品;《银翅》在内容和方法上拓展了《金翼》,是对《金翅》的传承和突破;《银翅》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度描述和国外相关研究的回应,是人类学社会史研究的补白,它的本土研究理论和对人类学表述方法的创 新等,是对中国人类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教授应欧洲"数字人类学"大会和"自由银屏"组织邀请,参加了2014年3月19日-21日在巴黎数字艺术中心的演讲和展映活动。这次人类学的会议目标是关注各种原创叙述,以及原创叙述应该体现一种思想状态及其形成的过程,这样,也体现了各种观点和集体创作之间的互动和多样性,这些标准反映了当今法国及国际艺术、人类学和媒体科研团队的兴趣焦点。因此这是一次展示交叉学科聚会的欧洲风格的会议。议题包括人类学理论创新、演员介入"人类学影片"、城市镜头语言、纪  相似文献   

3.
2011年5月21日,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青年论坛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重庆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重庆永川(以下简称"永川会议")举行。会议期间的书展上,有三套远道而来的丛书引人注目:按出版时间来说,第一套是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主编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4.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IUAES)第16届大会于2009年7月21日至31日在昆明召开,大会的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国内外四千多名人类学、民族学家,举办了150多场学术专题会议,议题涉及民族理论、民族关系与民族认同、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社会变迁、移民、语言、教育、社区发展、宗教、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食品与营养等多领域、多学科,展示了人类学在当今世界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比较中西社会文化人类学发展趋势、教学和研究,讨论中国人类学发展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吸收西方先进经验,使中国的人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5日至27日,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吉首大学联合主办,由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承办。与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6.
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徐杰舜教授主编的《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即是应用历史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族历史和文化的创新之作,从学术上来说,《雪球》在对汉民族作人类学分析时,既强调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向度,也用人类学理论对汉族文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它既是历史学的,又是人类学的。《雪球》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历史人类学在中国有了良好的开端,扩大了人类学理论在历史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5年3月14日,广西民族大学民社学院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办了"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徐杰舜教授从教5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分上下两场举行,分别由唐国军和徐杰舜主持,有20余位教授、博士发了言,对徐杰舜教授推动人类学学科发展做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谭瑾 《民族论坛》2012,(24):116
<正>2012年11月9日-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近百名参会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正>按语: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图全面论述文思理教授对人类学发展的贡献,同时讨论其人类学研究的特点,即,扎实的田野研究、地方与全球的视野,并将人类学研究置于地方史和全球资本主义进程的历史脉络中。文思理教授在波多黎各、牙买加和海地从事田野工作,对加勒比海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思理教授强调人类学需关注历史,同时推动田野中的口述历史研究。1985年,《甜与权力》出版之后,文思理教授先后出版多篇饮食人类学专论,成就显赫,成为该领域公认的权威学者。文思理教授长寿知足,诲人不倦,并享受饮食以及与知交的相处,尽显大师风范。斯人已逝,谨撰此文,以示怀念。  相似文献   

11.
以《江村经济》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探讨费先生在田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方面所做的贡献。第一,《江村经济》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提供了范本。第二,《江村经济》为中国农村社区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漩涡中,"江村"成为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费先生通过对"江村"的研究,为当时的知识界提供了参与式研究方法。第三,与以往人类学界主要以无文字的社会为调查对象来撰写民族志不同,费先生通过对中国农村为背景的"江村"的田野调查,开创了人类学对有文字记录的社区研究的先河。认为费孝通先生一生当中出版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江村经济》是费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品,他以"江村"为田野调查点,为人类学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了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Japanese Companies)。演讲由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正爱研究员翻译。参加此次学术活动的,有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师生。鉴于这三次演讲系统反映了日本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此处刊登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何源远、高瑜、翟淑萍所作的录音整理稿。  相似文献   

13.
周泓 《民族论坛》2012,(8):14-19,28
本文概括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一、与传统民族志撰写方式对话,提出中国"文化的直觉主义"理解论和"不浪费的人类学"。二、与传统社区研究对话,提倡人类学区域研究,提出中国社会动态结构与"新平衡论"和"中国历史民族/民俗区";以过程研究,提出"文化关联反观法"和"回访再研究范式";力主问题研究,与科学领域对话,提出"文化力量介入科学"和"作为文化的组织"。三、与西方汉学人类学对话,提出中国动态宗族模式"准—组合家庭"、"理念宗族"与中国乡村人类学。四、与社会史和民族史对话,提出"历史人类学的原则"与"传统激活"。  相似文献   

14.
白冰  王珏 《民族研究》2015,(3):121-12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联合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民族互动、社会治理与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18—19日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山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吉首大学、湖北民族学  相似文献   

15.
《雪球》学术贡献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球》是第一部从人类学角度对汉民族进行全方位解读的学术专著 ,该书在充实中国民族研究内容、转换研究视角、人类学研究本土化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周泓 《民族论坛》2012,(6):27-38
本文概括庄孔韶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之意义:一、与传统民族志撰写方式对话,提出中国"文化的直觉主义"理解论和"不浪费的人类学"。二、与传统社区研究对话,提倡人类学区域研究,提出中国社会动态结构与"新平衡论"和"中国历史民族/民俗区";以过程研究,提出"文化关联反观法"和"回访再研究范式";力主问题研究,与科学领域对话,提出"文化力量介入科学"和"作为文化的组织"。三、与西方汉学人类学对话,提出中国动态宗族模式"准-组合家庭"、"理念宗族"与中国乡村人类学。四、与社会史和民族史对话,提出"历史人类学的原则"与"传统激活"。  相似文献   

17.
<正>由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人类学与民族学系、西南大学城乡统筹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经济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民族论坛》编辑部协办,主题为"跨界"、"流域"的第四届中国人类学青年论坛,于2014年12月19日至21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南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29日至30日,第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西南研究与21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与西南民族大学联合主办,由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青海  相似文献   

19.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4,5(1):92-93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3年年会于2013年10月25-27日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黄忠彩秘书长主持了年会开幕式。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明甫、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校长赵心愚、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庄孔韶教授、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周大鸣教授、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赵杰教授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20.
巫达教授在访谈中从他个人成长历程出发,谈到他在西南地区对彝族和藏族的研究以及对西南地区研究的看法,并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族群研究、语言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心得,探讨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互动的实际意义以及人类学实践性操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