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性化强化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水平的影响。方法对101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形式包括集中教育、召开座谈会、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家访及电话随访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强化教育,运用改良后的SDSCA量表作为评分工具,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个性化强化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个性化强化教育后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尤以饮食、运动、足部护理方面突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强化教育可促进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病科106例老年糖尿病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试验组出院后实施延伸护理6个月,包括每两周一次的电话随访,每月2次的糖尿病教育,患者第1、3、6个月来医院随访一次,患者及家属有问题时,随时咨询主管医师和护士。第3、6个月对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达标情况调查,第6个月进行空腹及餐后2h血糖达标情况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按医嘱用药、定期复诊方面依从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坚持糖尿病饮食、按要求运动、自测血糖、血压方面依从性的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标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伸护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信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行出院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得出其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在我科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8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微信管理组成员利用微信对其行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在3个月复诊时焦虑程度及对糖尿病认知程度,饮食、运动、服药、血糖自我监测等的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值,餐前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血糖值)情况的指标。结果试验组在3个月复查时综合性测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对初诊糖尿病出院患者行延续性护理效果较理想,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机访谈联合多样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54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动机访谈联合多样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血糖指标水平、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动机访谈联合多样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状况、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比较,差异也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降低患者的血糖发生率,并且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掌握对应的疾病技能,其具有较好的教育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付云霞 《中南论坛》2010,5(2):107-109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其疾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28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同时接受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并强化饮食教育;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认知评分及饮食治疗依从性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强化饮食教育延伸至家庭及社区,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水平,以及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联合治疗后,两组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可以更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2h PG(餐后2小时血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Hb A1c、BMI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专项健康教育护理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73例近期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专项健康教育护理组(专项护理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项健康教育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肺结核病相关知识、告知有关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经济状况合理选药。结果专项护理组健康教育后服药依从性各分项评分以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专项健康教育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CNKI等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电话随访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汇总数据采用RevMan 5.1.6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CI)描述。结果严格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个对照试验,包括424名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对其中216例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做常规出院指导并在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而对照组208例患者只在出院时做常规出院指导并嘱其遵医嘱按时复诊。 Meta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遵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包括遵医用药(OR=13.72,95%CI=6.25~30.09,P<0.001),定期复查(OR=12.38,95%CI=6.57~23.32,P<0.001),合理饮食(OR=10.25,95%CI=5.06~20.76,P<0.001),功能锻炼(OR=10.51,95%CI=5.61~19.70,P<0.001),主动咨询(OR=16.52,95%CI=7.95~34.35,P<0.001)。结论电话随访可显著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性化教育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影响。方法将60$J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予以个性化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整体化的糖尿病常规护理。出院时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性化的教育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血糖控制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症患者护理的体会。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划分为A组50例与B组50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治疗与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总结护理质量评分,观察院外患者遵医情况。结果 A组患者对于出院后病情控制、运动、生活行为与心理情绪变化等指标评分均较低,B组均较高,P0.05。A组患者院外按时服药、运动、定期复查及饮食习惯等指标评分均较低,B组均较高,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注重院内与院外护理相结合,大部分患者表示对临床护理质量评价较高,且遵医行为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微信对于老年患者出院后家中跌倒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12月出院的152例老年患者,采用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管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微信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并以问卷形式抽样调查患者对微信管理老年患者家庭病床跌倒中护士行出院随访健康教育行为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庭病床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患者对跌倒知识掌握情况及护士行跌倒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在老年患者出院家庭病床跌倒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跌倒基本知识的认知水平,并且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士行出院随访跌倒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优泌乐25对高龄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加入我院糖尿病全程关照网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观察组43例)和每日2次优泌乐25组(对照组43例)。2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空腹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降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优泌乐25比差别不大,但在降空腹血糖、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优泌乐25;对高龄2型糖尿病,特别是空腹血糖高、依从性差,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尤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途径对糖尿病酮症的疗效和临床观察及胰岛素泵使用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5例糖尿病酮症患者随机分为微量注射泵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CVII)组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治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实施胰岛素泵护理。分别观察两组的血糖、血酮,低血糖发生率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应用胰岛素泵组能快速使血糖下降,酮症转阴,血糖更平稳,低血糖发生率降低,住院天数减少。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使外源胰岛素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完全可以抑制脂肪分解及糖异生作用,有效抑制酮体生产和促进糖代谢转向合成分解,比胰岛素持续输注(CVII)更有效更安全地治疗糖尿病酮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拜糖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情况,同时观察低血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治疗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2HPBG)血糖的影响。方法80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以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干预。实验组患者食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照组患者食用高血糖指数饮食,用拜安康血糖仪测量三餐后2小时血糖,连续测7天。结果实验组食用低血糖指数饮食三餐后,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用高血糖指数饮食餐后2HPG。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信对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我科治疗的癫痫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由责任护士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微信健康组成员使用微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等。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月、6月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月、6月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癫痫患者行微信平台健康教育的方法,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服药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OL)、用药依从性、各指标变化、并发症和致残率的影响。方法将本中心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年后的用药依从性、并发症、致残率、各项指标变化及QOL评分。结果护理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残率显著低干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哮意义(P〈0.05或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值和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饮食、药物、运动护理及健康教育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糖状况,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还能提高患者的QOL,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在社区罹患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的老年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模式下的健康教育,研究对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OP相关知识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给予普通的健康教育,利用量表考核、对比两组患者的OP相关知识、健康信念以及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教育后OP知识得分、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均明显高于教育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三项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OP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理念的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对OP知识地掌握,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