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龚自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2):25-34
当代文学不乏厚重的“史诗”之作,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现代以来历史的重述尤其蔚为大观。何顿的《黄埔四期》在此脉络之下又有新意,其立足于湖南,在家乡情结的激励下,以“起义/叛徒”为叙事爆发点,写尽
了北伐战争以来中国历史的波谲云诡,因此瓦解或至少动摇了某些目前已成定论的中国现当代历史成规,从而为中国现当代历史增添了一个有分量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黄埔四期》重述了自北伐至“文革”后这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力图以文学的方式祛除政治对历史的遮蔽,挖掘那些被隐没的史实;用传奇的笔法展示那些被历史埋没的英雄,再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史,
还民族英雄以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3.
李永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2):44-48
何顿长篇小说《黄埔四期》注重交互叙事,主要表现在穿插藏闪技巧的应用上。其辅之以历史场景的深度还原和日常生活写实,双线分叉并进,增进沉浸感,这不仅带来了鲜活生动的阅读体验,更显示了传统叙事手
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王蓉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3):12-19
何顿新作《幸福街》,以湘南乡镇两代人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近60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叙述了各种人物的不同人生命运。作品中的人物,不论是面对时代环境的无法自主、随波逐流,还是不甘沉沦、努力前行,都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政治运动、经济条件等对人性善恶与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小说通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纡徐平和地反映出特定时代的荒谬与错乱,意味隽永。 相似文献
5.
王春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3):13-19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对残酷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塑造了何金山、何秀梅等一系列具有骡子特点和人性深度的艺术形象,小说叙事独具特色、结构宏大,是当下时代一部少见的具有史诗性特点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6.
刘虹利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3):6-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何顿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给个人心灵带来冲击的小说,这些在场感强烈的作品是何顿对时代、对人性的观察。在其新作《幸福街》中,何顿由现场转向历史,通过叙写黄家镇幸福街上两代人、半世纪的生活历程,从源头梳理“50后”的一代中国人的人生轨迹和精神难题,以具有历史感的眼光探寻社会历史和个人生活中的剧变与恒常,重建了他现实主义文学叙事和历史判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邓立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98-101
向历史与人性深处开掘是向本贵的长篇小说《凤凰台》的主要特点,具体表现在历史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塑造了一批鲜活的农民形象,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性世界;在真实反映我国农村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时,展现了淳朴的湘西民俗风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文学与历史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历史小说,在世界上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由于这部小说毕竟是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加之,修改这部小说的封建文人,既缺乏必要的历史考证知识,又受到了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在小说中就不免出现了许多违背和曲解史实,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形象任意加以涂抹的现象。而历来研究这部小说者,往往缺乏必要的历史考证功夫,他们单纯地把这部小说当作历史看,甚至仅仅根据小说所写的故事内容来评论三国人物之是非,谈论魏、蜀、吴的成败得失,这反而导致人们对三国历史的认识走向了误区。本文详细考评了《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演变过程,强调要本着了解历史真相而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的原则,来把《三国演义》的研究导向历史与文学的辩证统一的层次,并澄清中外广大读者把小说中的许多虚构当作史实来评议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10.
张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94-96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11.
潘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6):82-85
基于学界对"新时期文学"时间节点的众说纷纭,《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文学现场的复杂性、"转型期文学"的过渡性为论述基点,将"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限定于1976~1987这一时间段。该书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入手,把文学知识谱系研究与"场域"研究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历史视角,同时也注意到横向纬度,对被二元模式遮蔽的"新时期"文学现象做出了精确的理解和评价,从理论和史料两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学术创见。 相似文献
12.
王玉括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3-57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而且通过让一个被自己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的形式,让生者直面苦难,见证苦难,借以拷问生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13.
王玉括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53-57
非裔美国小说家莫里森极具历史意识,十分关注美国主流社会对黑人历史的忽视与抑制.她的获奖小说<宠儿>通过挪用美国内战前玛格丽特·加纳的真实故事,用小说这种形式对奴隶制进行反思,而且通过让一个被自己母亲杀死的黑人女孩复活的形式,让生者直面苦难,见证苦难,借以拷问生者的良知. 相似文献
14.
袁士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作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重要成果,《袁世凯》的成功在于:运用历史文化心理美学的创作方法,使一个幽于成见的历史题材和人物形象得以深化;将大陆的尊重史实的表现方法和金庸式的历史演绎的表现方法相融合,使人物的命运遭遇与历史的风云变幻有机地交织在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中;通过袁世凯个人命运的历史必然性的展示,反向地再奏起民主与科学的号角 相似文献
15.
熊育群小说《己卯年雨雪》突破既往抗战叙事的思维定式和叙述模式,站在人性、人类的高度,把战争中的双方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围绕祝奕典一家中国乡民如何对待一个被俘虏的日本女子千鹤子的叙事线索,突出表现了中国乡民善待生命守护人性的善良淳朴,反衬出日本军队屠杀平民滥杀无辜的人性泯灭;而日本女子千鹤子对战争的人性反思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17.
张小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2):59-63
当代美国作家多克托罗的后现代历史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主要叙述策略是"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兼有其他后现代主义的叙事技巧。小说把虚构和事实杂糅,虚拟与历史并置,用语言结构来建构现实,不仅挑战历史话语的特权地位,也更为逼真地再现了历史真相。文本重述历史,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做了多方位的批评和嘲讽,面对当下,旨在未来,是一种成功的历史重构。 相似文献
18.
王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3):25-28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的叙事偏离主流叙事的既有模式,以更人性化的态度看待战争,在战争叙事的意义上实现了对以往“红色叙事”和“英雄叙事”的反叛。作者严格遵循人物性格自身的发展逻辑,以雄浑的笔力展现了20世纪长沙市民近百年的集体性格史和精神史;为凸现这种精神在各个时期的流变历程,作者把审美视点聚焦于一个军人世家的命运沉浮与变迁,使这部小说在叙事上产生了异乎寻常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38-42
《左传》是现实主义的军事文学。它遵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历史地、具体地、真实地描写了春秋时期的各次战争,取得了各有特色、无一雷同的艺术效果。《左传》中的军事文学,虽然创作于两千多年前,却仍然对我们当前的军事文学创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1):20-23
鲁迅的《离婚》是最难解、也是长期被误读的小说.作品在夫妻离异的外观中隐藏着兄弟失和的内容,具有象征主义手法的模糊性与多义性.其中的“爱姑”、“施家”、“拆灶”等名称都具有多重喻义.鲁迅通过对婚姻关系和旧式裹脚女主人公形象的虚构,揭示了兄弟失和的情形与本质,也消解了在苦闷中郁积的负面情绪,完成了从丑恶的现实到审美的艺术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