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阜阳农村地区的传统婚礼仪式复杂而繁琐,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随着现代文化观念的发展与普及,农村青年对现代文化观念的接受促使他们不断简化传统婚礼中的仪式,而这些仪式的简化又加速了传统婚礼文化底蕴的流失.文章通过调查访问,对改革开放40年来阜阳农村婚礼仪式的变迁进行研究,认为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降低了年轻人的爱欲能力,使...  相似文献   

2.
传统婚礼仪式中有很多复杂的仪式程序,这些仪式程序是人生礼仪的一部分,也是组成传统婚礼的一个过渡仪式。文章在对西和县张杨村传统婚礼仪式进行实地田野记录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抹黑"习俗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探讨其地方性知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从婚礼前期策划到婚礼仪式主持,他们全权参与。他们的工作播撤甜蜜,为新人带来难忘的回忆。本期关注职业——婚礼司仪。  相似文献   

4.
文章透过婚礼、出生礼、贺新房等仪式所彰显的象征意义探析了"百姓人"传统家屋的空间及其象征意义,通过家屋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变迁的论述,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兴安过山瑶民众盛行讲彩话,尤其是在婚礼仪式上的各个环节都伴随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彩话。婚礼彩话是整个婚礼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兴安过山瑶传统民族文化的锦上之花。在兴安瑶族地区,一场仪式齐全的婚礼及寓意吉祥的彩话在成人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成为当地人评价人生是否完满的一个标准。婚礼彩话在强化过山瑶族群认同感的同时,也成为区隔族群、构建自我与他者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
婚礼仪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婚礼仪式内容的研究1、关于婚礼构成程序的研究。许多学者对古代的婚礼以及各地区、各民族的婚礼程序都作了介绍。曲彦斌在《中国婚礼仪式史略》一文中,介绍了古代的婚礼程序,指出“纵观古来婚礼,其过程的基本仪式主要由铺房、迎娶、下轿利市、拜堂、喜宴、坐帐、撒帐、合髻、合晋又闹房、拜舅姑、回门等项构成。诸项基本仪式的出现、变异,亦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中国婚礼的历史概貌”[1]。刘昌安、温勤能研究了古代婚姻“六礼”的具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并对婚姻“六礼”的文化内涵作了阐释。他们认为,“六…  相似文献   

7.
《新天地》2007,(9)
来由:球星姚明与叶莉于8月6日晚在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婚礼,历时3个钟头,以家庭聚会的形式举行,简单的仪式后,二人交换了结婚戒指。新人向双方父母敬茶、献花,在各位来宾分享了结婚蛋糕之后,婚礼宣告结束。之前没有车队招摇过市。  相似文献   

8.
仪式象征符号是耕读文化教育构建的重要资源,教育仪式作为仪式象征的集合,在耕读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桂林市泗林村奖学匾牌发放仪式为考察对象,认为耕读文化在强化身份认同的过程中能传承农耕文化、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在增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能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凝聚乡村文化自信,在强调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能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促进乡村社会和谐。通过个案分析教育仪式构建耕读文化认同的实践路径,总结了教育仪式构建耕读文化认同象征运用的活动启示:以强化耕读文化深挖乡村优秀文化资源,突出耕读经典教育主题;丰富仪式活动展演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立足时代乡村文明实践,拓展仪式教育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族的婚嫁仪式歌内容丰富,保留完整,并贯穿于整个婚礼仪式当中,是哈萨克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原因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及深刻的历史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0.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由于地域的不同,婚礼仪式也有所差异。位居河南东北部的濮阳一带的婚礼独具特色,一般要经过婚前准备、迎娶、哭嫁、返程、请新娘、拜堂、入洞房、坐帐、闹洞房、吃席、送汤、回门等一系列过程,从濮阳婚姻习俗中,我们便可领略到中原一带独特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审美人类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倾向于把美学和文化人类学结合起来,找出美学研究的新方向。仪式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婚礼仪式更是仪式研究中的重要范畴。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从审美需要、审美能力、审美交流三个方面对撒梅人的婚礼仪式进行审美人类学的探讨,试图解析撒梅人婚礼仪式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化身份的原因和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指出只有尊重过去,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仪式,才能成功建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婚礼是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时所举行的被社会承认的仪式.由于地域的不同,婚礼仪式也有所差异.位居河南东北部的濮阳一带的婚礼独具特色,一般要经过婚前准备、迎娶、哭嫁、返程、请新娘、拜堂、入洞房、坐帐、闹洞房、吃席、送汤、回门等一系列过程.从濮阳婚姻习俗中,我们便可领略到中原一带独特的婚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隆重的文化仪式,在当前农村社会快速变迁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淡化的趋势,使得春节固有的文化符号意义不断消解。伴随中国社会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西方文化和城市文化同时对农村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冲击和影响,加之农村社会组织趋于瓦解以及传统文化缺乏继承主体等缘故,不仅使春节仪式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基础,而且使春节仪式出现了创造性的转化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1月12日,"同乐五洲世界此刻同喜悦"——广东双喜世纪婚礼庆典在北京圆满结束,世纪婚礼新人、五大洲外籍新人、鸟巢建设者代表夫妇、奥运志愿者代表夫妇与奥运明星在庆典中共同为2008北京奥运加油,由广东双喜文化传播主办的"喜缘盛会喜传天下"双喜·世纪婚礼在唯美浪漫的演绎当中降下了帷幕。来自全球五洲、全国各地的45对世纪婚礼  相似文献   

16.
傩文化是世界古老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雷州傩舞作为一种传统民俗,体现着雷州特有的文化。文章在数次田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着重对雷州市松竹镇山尾村的舞户仪式及其音乐进行初步分析,认为今天雷州傩舞舞户仪式内容已经脱离历史上古老的仪式形式,整个舞户仪式过程简化;舞户仪式音乐的旋律多为吟诵性的音调,器乐部分则是舞户仪式音乐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7.
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婚姻是人伦之始,研究婚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受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地区婚姻程序上由繁趋简,反映出人们对繁琐婚礼仪式的厌倦。晚清时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文明婚礼开始出现,婚礼习俗呈现出新旧并存、中西杂揉的局面。清代苏北运河沿岸婚俗的变迁表明,我们应该在充分吸收传统婚礼习俗有益一面的基础上,结合新式婚礼的长处,从而形成更加健康、更有利于民族未来的婚姻礼俗。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罗布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人生礼仪是罗布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起名仪式、摇篮庆典、割礼、婚礼、葬礼等礼仪。从形式上看,罗布人的人生礼仪与周边地区的其他维吾尔族大致相似,但仪式的内容却有着很多完全不一样的特点。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社会伦理观、渔猎生活以及歌谣对唱习俗,不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而且体现了罗布人独特的历史风貌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莱斯利·西尔科的长篇小说《典礼》中的文化身份问题是印第安作家关注的共同主题.西尔科结合文化身份的"特性"与"建构"之双重含义,探讨了复兴民族传统和重构文化身份的问题,通过主人公治疗精神创伤、回归部落文明和重温部落仪式的经历,揭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对于身份探求的重要性.作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印第安种族指出生存的必由之路,即维护族裔文化,回归部落传统,正视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20.
对撒拉族婚礼的民族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都表达了对安定生活及子孙绵延不绝的追求。撒拉族的婚礼也如此 ,独特之处在于特定的仪式及程序 ,其中既有对民族历史的高度浓缩 ,也处处表现出伊斯兰文化的特质及相邻民族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