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关于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认识及处置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在取得明显进步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矛盾亦日益突出,由此而引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也越来越多,这不仅是现阶段政法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首先面临和必须正确处置的一个问题,而且有必要从理论上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关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通常又被称为“突发事件”,“群众闹事事件”或“群体性治安事件”。笔者认为,把前者称之为后三者是不确切,不全面的。根据近年来公安机关处置经验所得,所谓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是指某些利益要求相同或相近的群众…  相似文献   

2.
农村群体性事件具有参加者是熟人群体,始发地是农村社区,起因一般是“具体”问题,表现形式是“积极作为型”等特点。从农村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角度看,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既有经济和政治原因,又有文化和社会原因。从农村社会管理者的角度看,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一是政策缺失,二是管理不当,三是体制不顺,四是控制失效。依法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首先要完善和健全有关法规,其次要建设依法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因为各种利益冲突引发的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规模和数量不断升级。由于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将群体性事件政治化、刑事化,用解决治安问题的方式加以处置,只注重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而忽视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只注重国家权利和社会稳定,而不注重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影响了当前社会稳定。从法律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定性、分类并加以规范,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的生发隐含多种因素,在政府层面主要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事业等项目决策失误甚至存在消极腐败现象,对群体性事件处置不当,有法不依,沟通协调不力;在媒体层面主要有:信息披露不及时、失真,或成为政府简单的“传声筒”;在当事群体层面则为群众怀有各种复杂心理和动机。因此,政府部门应以人为本、民主科学决策,主动与其他机构和组织协调合作,与当事群体充分沟通并回应其诉求,依法及时、公正公开处置事件,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客观、及时地报道事件,从而将群体性事件消除于潜伏期或将其损失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5.
[摘要]省际结合部往往是多民族杂居的区域。历史上,这一区域具有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小传统”。通过调查发现,省际结合部所发生的民族因素群体性事件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当地民族群众维权行为;二是因山林、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争夺引发群体性械斗事件;三是黑恶势力介入的群体性犯罪行为;四是流动少数民族与有关部门的冲突。因此,预防和处置该地区的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对策是:在省际结合部地区建立健全区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通过非官方力量调解民族关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作用也不可或缺。本文从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理论入手,对其概念、特征进行界定,进而指出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公安机关能在以后工作中更好地处理群体性事件,完成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柔性化控制,是深入贯彻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群体性突事件的柔性化控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落实,即:指导思想上的“柔性”;感情取向上的“柔情”;处置路径上的‘‘柔顺”;处置方式与手段的‘‘柔和”;处置机制的“柔韧”。  相似文献   

8.
环境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期环境利益矛盾激化的综合反映,也是基层治理面临的关键问题。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上,地方政府长期运用的是“粗放式摆平”行为模式,主要样态包括权宜之计、刚性维稳、工具单一、政府包揽等维度。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党中央“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总目标指引下,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由此迈向了精细化治理的变革之路。较之于“粗放式摆平”,“精细化治理”具有关口前移、制度建设、公平正义、柔性治理、社会协同等特点。从“粗糙式摆平”迈向“精细化治理”,是多重社会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事件风险性与不确定性的倒逼、政府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学习与培训机制的跟进以及社会认知的深化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转型的时期,各种矛盾势必会在一定的环境下激化,各种问题也将会纷繁复杂。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各地也是时有发生,那么如何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大家一个关心的问题。在此将从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一环来说明如何更好地解决群体性事件,如何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并指出当下群体性事件大规模爆发出于何种原因,旨在为处置提供更加合理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保障关系到处置工作的最终结果和成效。做好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保障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统一协调、快速反应的原则,处置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障、警力保障、后勤保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乌坎事件"是由土地利益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在事件处置过程中,广东省政府承认群众利益,处置模式由敌对思维向公民权利思维模式转变;领导理念创新,特事特办;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及时决策、引导舆论等处置原则对我国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有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应当要加强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坚持正确的处置原则和运用科学的处置方法,使事件控制在校园之内,处置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简称网群事件,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针对网络群体事件我国政府应坚持和完善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切实保障民意表达畅通,积极呼应舆论,引导舆论,抢占舆论的主动权,由消极地“防范舆论”向积极地“引导舆论”转变,快速应对焦点问题,做好事件处置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重点解决好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上升,正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施政和治理能力。为此,要将群体性事件纳入转型时期社会发展战略,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拓宽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主体力量,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和程序建设,要掌握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在妥善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打造现代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群体性事件数量的不断攀升,破坏性也与日剧增,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亟需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来治理从而改善和维护政府的公共形象。然而,由于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沟通梗塞,使得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成效深受局限,而通过再造政府内部体系以及拓展外部沟通渠道的“双维”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理应具备的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12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现在每年1800起左右的群体性事件中最多的就是劳资纠纷,广东农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利益冲突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根源;二是集体上访是其主要组织行为方式;三是利益表达渠道缺失严重;四是基层政府职能缺失;五是流动人口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新因素。针对这些特点,通过运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提出了从预防、预警、处置和恢复重建四个阶段来治理广东农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群体性事件分为渐进式群体性事件、突发式群体性事件。舆情实践演化在大学生渐进式群体性事件的首次发生、次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舆情工作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策略,核心是要研发舆情实践演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该构建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舆情信息工作系统,包括信息捕获与提取模块、分析评估模块和结论通报模块。  相似文献   

18.
农村群体性事件具有多发性、对抗性和处置难度大等特点,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此,要深刻分析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并积极探索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众多深层社会矛盾积聚而成并日渐多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尤其是重大群体性事件凸显现阶段社会管理的滞后,并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形成了“倒逼效应”。需要在科学、理性认知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目标、性质和功能的基础上,以社会管理理念的重塑为前提,以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以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为根本,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构建更为长效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源头阻断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社会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应对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公安工作和群体性事件的现状,应当有一种更加切实有效地情报分析方法来为公安部门提供智力和情报支持,完善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策略.通过借鉴竞争情报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将其应用于公安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中,以分析其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