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彝学是认识彝族,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彝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彝学自然是中华学整体中的一个局部。彝学与中华学的关系就是局部与整体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并互相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朱彝尊是浙西词派的领袖,也是一个卓有建树的词学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词学新见:学习南宋风格,以姜(夔)、张(炎)为宗,倡导雅正规范,构筑了系统的词学批评理论,奠定了浙西派的词学理论基础.朱彝尊的词论批评具有反拨明代词学观念的性质,有极强的针对性.从朱彝尊及浙西词派之后,清代词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并强化自己的特质,终于...  相似文献   

3.
彝学研究的厚实基础及多元化特点为我们分析讨论当前背景下的中国学术研究的多元化与本土化问题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案例,本文尝试以云南彝学为例,在云南彝学发展变迁的历史背景下,分析研究彝学研究的多元路径与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茶名英译的规范化对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与国际间的相互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茶名英译规范化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茶名译名的统一。通过分析影响茶名英译的因素——茶名命名方式、术语英译原则、译名的接受情况,以期加快茶名译名的统一和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进行八年教学实验,在全国首创彝汉双语大学数学(相对中、小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彝文、数学、哲学、中文、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开创彝汉语数学专业,多专业人才联合攻关的交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先进的。十余所高校联合研制,创建了彝汉语大学数学,丰富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内容,结束了彝文数学不能进入大专院校的历史,是彝族教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藏彝走廊研究时下为国际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一门热门学问,国际化的研究趋势日益突显,彰显中国学者研究藏彝走廊的学术成就与理念尤须加强.李绍明先生终其一生奔走于藏彝走廊各民族间,参与民主改革、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识别,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理会深刻,先后亲自领导组织了"六江流域"、"南方丝绸之路"综合考察,从田野中逐步育成其藏彝走廊研究观,见解独到,领袖当下,推阐其藏彝走廊研究观的内涵和所指,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7.
近二十年来彝学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彝学研究既有历时性的也有共时性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彝汉文献资料互为补充,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丰富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内容,对于推动彝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中医术语英译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与研究,但基于中医术语蕴含丰富的民族特色且语言简明扼要,翻译工作进程缓慢且争议颇多。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五所高校的560名在校生围绕中医术语英译展开了调查,就一些定义明确的中医术语应如何在英译方面统一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翻译学术语是随着翻译学的建立和翻译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具有当代西方学术话语的总体特征。其来源有二:一是借用其所跨学科的术语,二是在翻译研究中新创而成。引入西方译学术语对促进中国的译学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引入过程中要对译学术语正确理解,避免误读,避免用中国传统的翻译观去理解和套译,所引入术语的译名应在中国译学的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各民族都对祖国的缔造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不断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只有不断地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增强民族自强心和民族自尊心,民族才能不断地进步发展.彝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杰出的一员,彝学研究是民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民族中好的传统文化,不断改革、克服封闭观念,这样才能不断地促进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两类法律术语的英译尤其要做好认真选词的工作:一类是一词多义的中文法律术语英译,另一类是容易混淆的中国法律术语英译。借助定性分析和中英文法律术语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选取“当事人”“原本、正本、副本”“见证人、证人”等三组中文法律术语,对其在中文法律文本内的特定含义进行分析,指出翻译实践中的错误理解和不确切翻译现象,并提出可信的参考译法。该研究有利于规范法律翻译活动中的术语译名失范现象,为双语法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了数例可资参考的英译词条。实证分析的意义还在于说明选词能力和选词意识是术语得以正确英译的前提,法律翻译者的核心素养在于其具备的中英法律术语对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今天,“藏彝走廊”无论是作为一个特定的民族学概念,还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民族区域,均已受到民族学、人类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并成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新世纪以来的藏彝走廊研究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路径,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回顾了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自新世纪以来倡导和推动藏彝走廊研究的一系列学术活动,特别是介绍了李绍明先生发起和召集的三次以藏彝走廊为主题的学术会议的情况。新世纪以来我国藏彝走廊研究局面的开辟与发展,正是由我国民族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李绍明先生亲自倡导与推动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大报告中的特色词的英译历时语料,考察特色词英译的历时变化特点及成因。研究发现:特色词英译的受众意识越来越强,归化比例增大;译者通过纠伪求真、删冗求简、增译求准、改译求精使译文更具时代感、多样性和灵活性,更易被国际受众所接受;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亟需实现国家大政方针的对外有效传播,外宣翻译承载着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水平、增强文化软实力与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任,亟需强化国际受众意识,适当顺应译入语文化背景,与时俱进,避免盲目异化。  相似文献   

14.
词的评点是明清之际才真正发展起来的,这从一个方面促进了词学复兴局面的形成。朱彝尊是清初最重要的词人和词学批评家之一,他的创作展示了清词发展的新思路,而其理论针对明代以来的衰敝之风,提倡南宋,也给时人指出了新的方向。朱彝尊来到词学复兴的中心之一扬州,开始在词坛崭露头角,其重要标志就是开始了词学评点。他所评点的十五家词,作者阵容涵括三代人,体现出对历史的总结,对现实的反映,以及对未来走向的关注。他的评点思想有一个逐渐明确、逐渐清晰的过程,特别是离开扬州以后,开始有意识地宣扬南宋醇雅清空之风,可以和其他理论文字互相印证。同时,他的评点往往针对具体作品而发,因而能够在具体批评中阐发自己的理论,进而给出可行的操作路向。  相似文献   

15.
法律术语是指在法律语境中表示相对单一概念的专门用语,具有准确性、专门性、单义性等特点。结合法律概念和型式分析,研究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在实践中的一词多译现象。基于自建语料库,对《物权法》及其三个英文译本进行检索,总结其中名词性术语英译的混乱程度,从词义和普通语法角度对一词多译现象进行分类,辨析一些典型的误译和错译。为减少一词多译带来的译文质量问题,从法律文本功能的角度分析法律语言的应然特点并梳理了一些法律翻译策略,总结了若干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技巧。译者应遵循一个总体原则"不要人为制造歧义,但要保持原文的歧义",具体有三种解决方案:改变源语、创造新词、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正式提出的一个“民族-区域”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质和学科气派的本土学术成果。“藏彝走廊”概念的生成有其坚实的地理生态、历史文化与学术根基。“藏彝走廊”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推动了我国民族学学科理论和研究实践的深入发展。三十年来“藏彝走廊”研究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一些较为深层的问题,建设性的反思将有助于“藏彝走廊”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警察学研究领域代表性期刊和研究生论文的检索,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警察学研究社群普遍对于警察学基础理论、警察管理理论、警察组织理论三项主题较感兴趣,但子主题的分布不均衡;在研究方法的趋向方面,分析综合法占据绝对地位,实证研究缺失。从“研究主题”与“研究方法”的角度言,我国警察学的研究存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研究主题的学理取向色彩相对淡漠、视野不够开阔以及研究方法过分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朱彝尊的学术最典型地代表了清初学术带有总结意义的学术史趋向,其诗学也具有浓厚的学术史特征。近年的朱彝尊诗学研究多集中于他对唐宋诗的态度,本文试图在浙江诗学的史学传统中把握其明诗研究的特点,并在与钱谦益《列朝诗集》的对比中分析朱彝尊《明诗综》的文献价值和批评特色,认为朱彝尊的明诗批评扭转了明代以来以选诗树立门户、标榜趣味的习气,将诗歌总集的编纂建立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成为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提要]日本学者的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本文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日本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分为文本研究初期、田野考察初期、比较研究期、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四个阶段。文本研究初期以汉文文献《竹王传说》《九隆神话》的文本分析为主;田野考察初期由鸟居龙藏1902年的西南研究所开创,此次调查为后来的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西南诸民族奠定了基础;比较研究期始于中日建交以后,日本学者通过民间故事的彝日比较,为日本民间故事研究导入了新的方法论;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古代文学研究者利用彝族创世神话复原日本《古事记》等上古文学,其新的研究方法超越了国界,在日本古代文学、古代史以及民俗学方法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20.
《词综》在中国词学史上通常被视为清代浙西词派开宗立派的标志,但它的编纂实际上与明清易代之际存经存史、保留故国文献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朱彝尊等人在《词综》编纂过程中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运用考证经史的汉学方法来选订词人词作,给一向被视作小道末技的词学树立了研究典范,对清代词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词综》成书推动了古代词学研究的学理化进程,在词学学术史上涂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