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基于扩展的STIRPAT随机模型,引入农村人口、农村人均农业GDP、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农产品贸易等7个变量,利用199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两型农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及其增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农业GDP对两型农业驱动不明显;农村人口、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农村工业化水平、农产品贸易对资源节约有负向影响,农业科技对资源节约有正向影响;农村人口、农村能源强度、产业结构和农业科技对环境友好有负向影响,农产品出口对环境友好有正向影响;通过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增速进行分解得出,产业结构是影响资源节约变动的最大因素,而农村能源强度是影响环境污染变动的最大因素。因此,促进两型农业发展需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工业结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能源结构,构建两型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三年过渡期已经结束,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当前农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农业科技状况、入世三年来的农产品出口情况和农业国内支持来看,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外国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主要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改变农产品的出口战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选用1995—2008年的经济数据,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与福建省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农产品出口金额每增加1单位,农业总产值将增长17.446个单位;但经格兰杰因果分析,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对农业GDP增长的贡献率波动较大,与全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应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以进一步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美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其农产品出口在本国农业贸易乃至世界农业贸易中举足轻重 ,本文从新农业法案和新农业财政预算两个方面讨论了美国布什政府上台以后的农业政策及其对美国农业出口的促进作用 ,评议了美国农业政策双面性及其成因 ,提出了我国可借鉴之处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6—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互联互通视角,构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并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出口潜力及拓展空间。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国的经济规模、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以及使用共同语言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国的人口规模、两国的地理距离均对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效能、自贸协定、班轮运输连通性、铁路货物运输量、贸易自由度、进口清关时间、货币与金融自由度均对贸易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文化差异和政体水平差异均对贸易效率具有阻碍作用。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潜力较大,未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利用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数据库提供的中国农产品HS六位码出口数据,计算我国向所有贸易伙伴国出口的二元边际及价格指数与数量指数,进一步分析二元边际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贡献,并就我国向不同国家出口农产品质量差异作简要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沿着集约边际方向增长,并且集约边际的贡献率逐年增大;此外,我国向农业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出口质量相对较高的农产品;对农业规模较大的国家出口农产品逐渐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农产品出口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CAFTA对东盟与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AFTA进程的不断加快,东盟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东盟农产品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并促进了广西对东盟的投资增长;广西对东盟农产品贸易总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迅猛、增长空间巨大,也促进了东盟国家对广西的投资增长。但CAFTA全部农产品实施免税后,对广西亚热带水果的影响最大,广西蔬菜出口东盟国家也受滞;因此,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是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可以通过加大政府对双方农业合作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双方农业领域高层与民间互访活动,培育跨国农业经贸合作实体等措施加快双方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入WTO对我省农业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如对主要农产品生产不利,对农民收入和现有粮食流通体制可能造成影响等。安徽农业发展应采取积极的对策,抓紧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建立高效与持续农业示范区,坚持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加快发展出口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农业污染主要由畜禽粪便和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引起对水、土壤、大气和农产品污染.农业污染主要的根源在于不重视环境保护,环保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污染检测技术水平落后.因此,要转变思想观念,依法治理污染,并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防止农业污染的进一步危害.  相似文献   

10.
ECFA时代两岸农业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CFA推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拉动台湾岛内经济增长的效应已经逐渐显现。目前两岸农业合作尚处在低层次阶段,受非市场因素影响,两岸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状态。未来需要建立起两岸农业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涵盖公平、对等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互补双赢的两岸农产品贸易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营销合作机制,两岸农业安全合作机制以及两岸农业合作的协商机制,以实现两岸农业经济关系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在贸易便利化视角下分析中国对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潜力,特别是发现贸易便利化的不同指标在中国对各金砖国家农产品出口中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定的指标中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的实现作用最明显。俄罗斯是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潜力最大的国家。中国应注重改善口岸设施与海关环境,以促进中国向金砖国家出口农产品。在扩大中国对南非、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上,应主要关注其电子商务和海关效率,而俄罗斯和巴西口岸设施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出口潜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运用贸易条件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专门化指数,分别从收益、市场份额及专门化贸易三个视角对海峡两岸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两岸农产品竞争强度有限;台湾农产品的收益竞争力强于大陆,大陆农产品则在市场份额及专门化贸易上优于台湾,但两岸农产品竞争力均呈长期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中澳自贸区的成立将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改进的标准GTAP模型,利用中澳自贸区《关税减让表》设计了详细的政策情景,并从产业链角度区分了农业原料和农产品加工行业,模拟分析了自贸区建立后1年、3年、5年的关税削减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自贸区的建立有益于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宏观层面的消费、投资、贸易均有所增长;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将会受益,而大多数农业原料行业将会受损;尤其是关税削减可能导致大量澳大利亚农产品及加工制品涌入中国,中国的羊毛、乳制品和牲畜等产品的生产将会受到冲击。因此,中国应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完善扶持政策,提升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是中国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十二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和食用油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有日本、东盟、韩国、美国和欧盟.出口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山东省农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竞争力,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强.在山东省五大主要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水果和食用油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水果、蔬菜、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畜产品和食用油籽国际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中澳两国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但发展不平衡;双边农产品贸易结构以两国自然禀赋为基础;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农产品增长迅速,但占比增长缓慢.利用贸易专业化、产业内贸易及显性比较优势等理论与指数工具,对2003年至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双边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弱、互补性强;两国农产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程度不高;两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中弱澳强,不平衡局面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6.
根据UN Comtrade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对1996~2012年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促进中国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规模增加是澳大利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对分类农产品而言,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农产品结构变化对中澳农产品贸易增长的贡献小甚至阻碍出口增长。随着双边市场不断开放,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点在于不断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对方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控制选择偏差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为了提高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运用2015年和2017年的横截面数据先分析了与我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影响因素,其中,一国的人均GDP水平、总人口以及贸易平衡均为正向影响因素。以及2015年之后,我国越来越偏向于与地理位置较为相近的国家签订FTA。其次,分析了2015年和2017年FTA处理效果的差异,FTA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效应略有不同,具体取决于所采用的匹配方法。但是,所有估计的平均处理效果值(ATT)的影响均是正向的,说明FTA对我国农产品存在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迅猛,但存在省内不同区域明显的发展差异.面临经济增长持续放缓预期愈加强烈,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亟需向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挖掘出口比较优势的方向转变.对加入WTO以来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并利用区位熵指数、修正的泰尔指数等测度区域贸易差异的指标分析发现,安徽出口贸易额在全国处于中游,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较少,整体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弱.建议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构建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路径等促进安徽农产品出口贸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SPS措施是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非关税措施。进口国设立SPS作为一种产品质量门槛,其遵从成本首先影响企业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而影响其贸易流量。发达国家的出口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供应链系统方面更具有遵从的优势,贸易可能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对SPS措施贸易偏转效应的实证检验发现,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一和第二年,贸易偏转效应不明显,原因在于SPS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有区别对待原则,且农产品生产的区域特征明显。但在SPS措施实施的第三和第四年,农产品进口来源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存在贸易偏转效应。作为农产品出口国,这要求中国的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农产品产业链的固定投资,以遵从国外SPS措施为契机,提高农产品质量层次。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不断与欧美日韩等国发生农产品贸易争端是源于双方面原因的:进口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质疑以及在摩擦裁定过程中的歧视诱发了贸易争端;而中国自身农产品出口价格偏低、质量低下、行业协会不作为以及质检标准的滞后等问题则使得摩擦得以持续。这一问题的解决则必须由政府部门、行会以及农业经济个体共同通过完善农产品贸易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行业协会、提高农产品质量等各种手段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