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教(bon)是吐蕃的原始宗教,最初流行于象雄(zhang zhung)地区,故又称象雄苯教;后经辛饶米倭(gshenrab mi bo)改造为颇有体系的宗教,即雍仲苯教。辛绕米倭遂被尊为苯教始祖。吐蕃王族在雅隆地区兴起后,也逐渐接受了包含于象雄文明之中的苯教文化。在吐蕃早期历史上,苯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藏文文献指称,用轿子抬着吐蕃第一位赞普——聂赤赞普(gnyav khyi bt san po)登上王位的十二位贤人,即是苯教徒。藏文诸史大都记载了苯教在上丁二王(stod kyi sting gnyis)时期广为流传的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中的苯教文化特征何天慧苯教是藏族本土产生的原始宗教。据苯教史记载,它起源于古代象雄地方,在吐蕃第一代赞普时就传播到了西藏本上。按照藏族佛教史的说法,苯教在藏区的兴传,大致分为“笃笨”、“恰苯”和“觉苯”三个阶段。“笃笨”是苯教的原始形式,产...  相似文献   

3.
今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多个历史地名均源于其藏文名称竹夏()。竹夏位于象雄、吐蕃、西域绿洲邦国、印度、中亚、西亚、波斯、希腊等多个文化圈的契合部,是古代象雄的西部属国,因受多种语言同音异写的影响,形成了"一地多名"的显著特征。竹夏作为中西历史地理交通的枢纽,其"一地多名"的特点也提醒我们,应从"自东向西"的角度,重新审视以西藏苯教为代表的象雄文明向周边国家与地区传播、渗透与互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藏文明有两大发源地, 一是象雄, 一是雅砻河谷。“蕃”(bod) 族称的形成的标志是: 象雄文明用苯教统一了青藏高原, 使藏民族脱离思想意识形态的原始信仰阶段, 形成了藏民族最早的统一语言、思想意识和风俗, 奠定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基础; 雅砻河谷文明, 推出了悉勃野王朝, 这一王朝以政治和军事统一了青藏高原, 使藏民族脱离了原始社会遗留的部落联盟和小邦邦国阶段, 奠定了藏民族共同的生活地域。西藏的史前考古资料证实, 藏民族是青藏高原的土著  相似文献   

5.
苯教是青藏高原上的原始宗教,在吐蕃王朝建立以前很长一个时期内,为高原居民所普遍信仰。苯教有自己的崇拜方式和修行仪轨,既体现了西藏原始居民追求幸福、克服困难的理想,又表露出他们的宇宙观和社会观。不仅如此,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苯教一直作为最高信仰护持着吐蕃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和权益,在人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随后,苯教又与  相似文献   

6.
佛教是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在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大力支持下,没有被吐蕃贵族大臣们的一次次禁佛运动所扼杀,也没有被吐蕃本土宗教苯教所挤垮,最终登上了吐蕃社会正统宗教的地位,赢得了很高的礼遇和崇高的地位,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吐蕃佛教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明确西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不仅要重视吐蕃王朝或者更晚时期的资料,而且要更加广泛地关注象雄王朝时期的所有资料,包括辛饶米奥切的子孙后代在内的其历代追随者以及相关人物、事件、寺庙、文物、教义、教规等等。只有从多学科、多角度观察分析才能使我们研究的内容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8.
西藏历代地方明里暗里有以歌舞为主?与权贵政治直接关联的口传舆论? 学界讨论限于时政、文艺范 畴?忽视了其重要内核及特征?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形态历时性、共时性强?这里只讨论其共性问题———宗教信 仰和占卜与该舆论关联? 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笔者发现此关联很早就存在?自公元7 -9 世纪吐蕃时期以 来?西藏社会不断吸收邻近民族及其他国家地区先进文化(如阴阳五行)?不断与本土文化融合———其知未来? 解疑难?趋吉避凶意向及隐语特征?影响至今? 本文在初步梳理上述脉络基础上?尝试对这种舆论重新定性认 识和进行文化解析?  相似文献   

9.
拉萨(藏语“圣地”之意),是一座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高原名城。自西藏高原进入文明社会起,它便是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保留下很多文物古迹,被列为我国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根据藏文史料记载,在很早以前,西藏高原就有了人类活动。公元七世纪初,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南地区,以雅隆河谷为活动中心的吐蕃部落崛起,  相似文献   

10.
三十五年前,岑仲勉先生曾发表《<隋书>之吐蕃——附国》一文①,经多次阅读,感到所论为探讨古代藏族史提供了卓见。吐蕃为公元七世纪出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奴隶制王朝,与唐朝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以前,汉文史籍中未出现吐蕃之名,这是否意味着公元七世纪以前,青藏高原西南地区尚处于部落分散、互不统率的境况呢?当然不是。根据藏文史籍所载,至迟在公元六世纪后半期,处于雅隆河谷(今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穷结县境)的悉勃野部落,已经统治了今西藏山南地区和控制了昌都地区之西部,建立了早期奴隶制政权。既  相似文献   

11.
略论苯教历史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弘期苯教是在西藏本部原始巫教与象雄苯教相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由自然宗教向人为宗教的转型期 ,其特点为天人合一、王苯合一 ;中弘期苯教确立了雍仲苯教三界论的主导地位 ,推翻了王苯合一的宗教形式 ,建立了苯教教祖独立的宗教地位 ;后弘期苯教在吸收借鉴佛教理论的基础上 ,使其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神学宗教体系。  相似文献   

12.
苏毗人是青藏高原上很早就存在的人类群体之一系。苏毗人与吐蕃人早在7世纪之前就已经存在着联系。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吐蕃、苏毗、象雄三大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完成了西藏高原上三大群落人群的历史性融合。吐蕃人用武力征服了苏毗人,但两者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却一直持续未有间断,最终苏毗人还是融入了青藏高原的吐蕃人之中。苏毗人的历史演化进程所反映的文明演化路径是:地域上迁徙与交流——文化之间的联系与交融——政治上的征服与融合并渐趋统一的发展脉络,其历史演化进程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各个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三类历史文献即吐蕃苯教文献、佛教后弘期文献、苯教后弘期文献有关辛饶米沃的记载,提出历史上辛饶米沃形象及其演变过程:佛教后弘期文献所载吐蕃早期"辛氏之子"很可能即为辛饶米沃原型。其作为一个原始苯教总结者或改良者,以普通祭司身份出现在部分吐蕃苯教仪式性文献中。同时,为了应对外来佛教及吐蕃王室的指责,部分吐蕃苯教文献塑造了其原始苯教习俗改革者的形象;苯教后弘期开始之后,因为受到后弘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外部刺激和影响,苯教徒开始选择"辛饶米沃"作为后弘期苯教教祖,并主要参考释迦牟尼形象再次对其进行塑造和神话,完成了辛饶米沃形象的佛教化。  相似文献   

14.
象雄这一术语与西藏的文化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中央省卫和藏以西,西藏西部地区的古老名称,与西边的尼泊尔、库玛昂和拉达克接壤。这个国家早在公元645年即被古代的吐蕃王国所吞并。然而对于西藏研究来说,其最显著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传说中的神圣国家,傲为本教基础的那些文献就是用它的语言写成的。“本”(Bon)是一个有组织的宗教,当佛教在五世纪及其以后传入西藏时,它已经形成了。在藏族中它仍然是仅次于佛教的  相似文献   

15.
藏族文学是藏族文化乃至祖国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汗牛充栋的作家文学,还是浩如烟海的民间文学,都有不少名篇,且都具有独特的高原色彩和民族风格。藏族人民绝大多数信仰佛教。佛教自公元七世纪传入西藏后,同藏族原始苯教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佛教以它的天堂地狱、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说教,以及十善、十八界、十二因缘等基本理论战胜了相对原始的苯教,它的关于“人生如苦海”的说教及“解脱”“转世”的追求,很自然地赢得了当时处在长期战乱、国土分裂和被压迫环境中的藏族人民的心灵。公元八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有飞跃发展,在吐蕃王室和拥护王室势力的支持下,公元七七九年,第一座真正的寺院桑鸢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的西藏学家石泰安(R·A·Stein)教授,一生孜孜不倦地从事西藏学研究,著述颇丰,影响很大,是目前国际上最有权威的西藏学家之一。 他研究的领域不但包括西藏学,而且还包括汉学及东方学各个方面。他在西藏学领域中的研究涉及到了民间文学(格萨尔)、宗教(佛教、苯教、景教、道教和其他土著巫教)、语言(藏语、象雄语)、历史、文化、地理、民族、社会、艺术、建筑、神话和风俗等,先后共发表五十多篇(部)著作。其中《西藏的文明》一书现已出了5种版本(1962年法文第1版,1971年日译本,1972年英译本,1985年汉译本)。  相似文献   

17.
苯教是研究象雄文明的珍贵钥匙,也是藏族早期文化的真实写照。探讨"苯教九乘"思想,并与藏传佛教"宁玛派九乘"的相关教法进行比较,对于研究古代藏族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但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史料推断,苯教的九乘和藏传佛教各教派之间必然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须深入研究探讨方能进一步理清两者间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王辛同治"是吐蕃前期政权治理的基本模式,当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后,开始学习周边民族的治理模式,建构法治与引进佛教,强化赞普集权,限制本教对政权及社会事务的干预。本教是维系吐蕃政权的法理根基,佛教是顺应当时吐蕃社会发展方向的进步文化。随着时局的变迁,统治者对"两教"有不同的偏好。对统治者来讲,宗教与自身信仰无关,是维护统治与争权夺利的工具。厘清吐蕃时期的政教关系,有助于理解西藏历史上政教关系的本质与"政教合一"的演变逻辑,从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说明 日本东京大学山口瑞凤教授在本文中,主要讨论了《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中“象雄Lde du”的意义,他根据该书中多条资料的语法结构、敬语和写作人的立场等,否定了P·伯希和,A·W·麦克唐纳夫人和G·乌瑞译“Lde bu”为王字的意思,而确定为“在同类许多事物中指出其一”的意义。例如“象雄Lde bu”可译为“象雄那样……。”该文对于研究古藏文是有参考价值的,因此特译为汉文。 一九四○年巴黎出版的《吐蕃古藏文历史文书》Documents de Touen-houang relati fs a L histoire du Tibet(以下简称DTH.)是根据伯希和Pelliot与斯坦因Stein的收  相似文献   

20.
从远古走来 拉萨位於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下游,海拔365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空中城市”。公元七世纪,著名的藏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迁都拉萨,建立吐蕃王朝,并建造以著名的大昭寺、小昭寺为中心的几十座佛寺,拉萨不仅成为吐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成为人们心目中朝佛的圣地。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中国大西南沟通内地与南亚各国的重要走廊。千百年来,古城拉萨的建设与发展充满了浓郁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城市风格。她素以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