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2010—2016年中国高技术3个行业1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企业R&D投入的外部影响视角,实证分析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滞后效应。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企业R&D投入具有挤入效应,且不同行业的挤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此外,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仅对个别行业的企业R&D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而是否存在时滞效应则与行业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2.
R&D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的核心,R&D活动的开展有赖于R&D资源的支撑,R&D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河北省近年来加大了对高校R&D资源的投入力度,R&D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然而目前高校R&D资源配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R&D资源配置亟待优化。首先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河北省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R&D资源配置的特点;接着从R&D人力投入、R&D经费投入、R&D物力投入和R&D投入的科技产出等几个方面,对河北省高校的R&D资源配置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从高校主管部门的角度出发提出优化R&D资源配置,提高R&D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要持续的R&D投入,而R&D资本存量正是衡量持续研发投入水平的最佳指标。本文基于BEA原理,合理测算出中国大陆30个省区市(西藏除外)的R&D资本存量,并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讨环境规制下R&D资本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与R&D资本存量对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但一定强度的环境规制会挤占R&D投入资源,与R&D资本存量的累积发生“负挤出效应”,进而影响绿色技术创新;同时,R&D资本存量、环境规制对中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R&D投资和环境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R&D资源状况以及产出成果居于全国前列,但江苏在R&D投入方面的强度与其经济地位不相称,与发达国家同类指标相比差距较大;江苏R&D活动内部结构失衡,活动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各行业R&D活动投入强度及产出效益亦不均衡;企业在江苏R&D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已经显现,科研院所依然是江苏R&D活动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5.
制度和技术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企业R&D投入现状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国有企业内部追求短期利益、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是制约R&D投入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必须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整体的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GML方法测算了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等三个维度下,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细分,进一步探讨在不同金融发展水平下,R&D投入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在规模维度和结构维度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是在金融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只在结构维度上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R&D投入发挥了中介效应,在金融发达地区,R&D投入虽然没有增强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但是减弱了金融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在金融欠发达地区,R&D投入减弱了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笔者建议从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入手,改善各地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发挥好R&D投入的中介效应,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政策,提高中国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与开发(R&D)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加剧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缺少足够的R&D方面的相关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创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我们应当重视R&D信息的价值和它产生的信息不时称对公司股价的影响,从而采取措施减轻R&D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内部交易对证券市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就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分区域还是全国整体,R&D经费支出均显著推动经济增长,而R&D人员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则因区域不同、分位点不同存在较大差异;同时,R&D活动经费支出及人员投入对不同区域在不同分位点上的影响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合理提高R&D经费投入数目与质量,优化R&D人员培养引进,以充分发挥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专利发展与R&D投入的计量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各省市及企业专利发展计量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对河北省的专利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明确了河北省加大R&D活动投入强度、提高R&D活动投入效率、加快专利发展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然而溢出效应的存在却是无法避免的。利用实物期权和博弈论的方法,可以对存在溢出效应情况的企业R&D行为进行建模,并反映溢出效应对企业R&D行为的影响。模拟的结果表明,R&D项目的溢出效应与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都将降低R&D项目价值及其成功的概率。研发过程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都将提高R&D项目的价值。然而,前者会提高项目研发成功的概率,后者则会阻碍项目研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R&D投资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R&D活动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是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R&D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可用R&D对技术创新的种子效应、R&D对技术创新的生长效应、R&D对技术创新的引致效应和R&D对技术创新的自我增强效应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金融市场高度繁荣的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其高杠杆等特性,给自身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结合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我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影子银行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其风险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13.
影子银行是金融创新的产物,因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也就具有了外部性。适度的影子银行信用规模对宏观经济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的信用扩张则会带来消极影响。以金融稳定性指标和信用创造功能视角实证分析美国影子银行规模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发现,金融稳定性和影子银行规模之间无论短期或长期均存在非线性关系,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带来金融稳定性的降低;影子银行规模增长对金融稳定性的短期冲击较大且需要更长时间消化冲击带来的影响。从功能视角看,我国影子银行与美国影子银行所表现出的信用创造功能具有一致性,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因此,规范、引导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对促进影子银行与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巨大破坏力。我国影子银行作为金融管制下的金融创新产品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一方面,影子银行业务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融资渠道窄、金融效率低下等问题,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由于自身的期限错配、高杠杆率等特点也会对商业银行体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季度数据和宏观季度数据,构建制造业脱实向虚指标,采用金融压力指数法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进一步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制造业脱实向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果和冲击路径。研究发现:制造业脱实向虚在短期内会提升实体经济部门杠杆、加剧银行体系金融风险,从而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制造业脱实向虚对实体经济部门杠杆、银行体系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均具有时变特征,从脉冲响应强度来看,短期效应和中期效应较为明显,而长期效应则不明显;加强监管、结构性去杠杆和降准等3种政策对制造业脱实向虚带来的实体经济部门杠杆、银行体系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均具有明显的治理效果,但治理效果的持续性均不强。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监管制度、稳步推进企业部门去杠杆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等,以切实解决制造业脱实向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我国高科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对R&D投入与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R&D投入与产出滞后一定时期的条件下,我国高科技企业的R&D投入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相关关系较显著,但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资产的贡献偏小。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R&D活动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研发经费是开展R&D活动的基本保障。以中美各3所知名研究型大学为案例,从R&D经费的规模、来源、增长率、支出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政府虽加大了对研究型大学R&D经费的投入,但总体投入仍不足;来源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展,R&D经费支出结构有待优化。建议政府对研究型大学R&D经费的投入要保持适度、稳定增长;加强政产学研的实际性战略联盟,拓宽R&D经费来源渠道;加强基础研究,重视试验研究,提高R&D经费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R&D部门间溢出效应及中美日三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义了后向R&D流量系数矩阵和前向R&D流量系数矩阵,并导出反映部门R&D溢出效应的指标:受益者效应MCR&D和贡献者效应MDR&D。利用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投入产出表和有关的R&D支出数据分别计算了这三个国家产业部门的受益者效应和贡献者效应,并进行了分析对比。主要结果:三个国家的部门间R&D溢出效应具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点,主要有:有些部门,如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无论受益者效应还是贡献者效应在三个国家中都是比较大的;化学工业在三个国家中的贡献者效应都很突出,都是主要的R&D溢出贡献部门。与美国和日本不同,我国的科学研究事业R&D溢出贡献效应远高于其他部门,这是我国部门间研发联系的显著特征,与我国R&D投入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R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在R&D&D活动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活动过程中,对竞争对手策略的分析关系到企业能否合理地作出自己最优的抉择,基于R&D活动的策略依存性,在企业创新的活动中引入博弈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适应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要,紧紧围绕国家利益强化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调整R&D投入重点,支撑基础和前竞争研究,引导产业界及全社会增加R&D投入.这使美国成为世界R&D投入最大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美国的核心竞争能力,奠定了美国的科技、经济、政治大国地位.美国政府强化R&D投入及宏观调控,发挥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主导作用,反映了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干预程度的不断加强,对我国强化科技投入、加快科技进步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